古籍中的內踝疽

關聯數據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關於內踝疽

內踝疽爲病名。見《證治準繩·瘍醫》卷四。即發於內踝處的附骨疽。《外科真詮》捲上:“內踝疽生於足踝近腕之處,內屬三陰經,外屬三陽經,俱有寒溼下注。血凝氣滯而成。初起堅硬漫腫,皮色不變,時時隱痛,難於行立。”並可成膿,潰破外溢,久而不斂。類似踝關節結核及骨髓炎。治療:初起溫經燥溼,服瘡科流氣飲加牛膝、木瓜、防己;外敷烏龍膏。若成膿潰破外溢,膿汁稀,久不斂口。相當於踝關節結核,或慢性骨髓炎。參見附骨瘟:附骨瘟爲病名。出《肘後方》卷五。又名多骨疽、朽骨疽。《外科精義》捲上:“夫附骨疽者,以其毒氣深沉,附着於骨也。”本病可發於全身骨骼。初起多見寒熱往來,病處多漫腫無頭,皮色不變,繼則筋骨疼痛如錐刺,甚至肢體伸屈旋轉困難。久則鬱而化熱,肉腐成膿,潰後稀膿淋漓不盡,色白腥穢,不易收口,形成竇道或有死骨脫出。相當於骨髓炎、骨結核。宜辨證施治,如見寒熱往來,宜清熱化溼、行瘀通絡,服仙方活命飲加減合醒消丸;如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