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食管癌研究所成立

歷史事件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2013年5月18日,依託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組建的廣東省食管癌研究所於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正式掛牌成立。廣東省食管癌研究所是廣東省機構編制委員會正式批准的I類公益獨立法人單位。該研究所以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爲依託,依據《廣東省衛生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旨在建設優秀的科研教育平臺,能夠在全省範圍建立完善的食管癌數據庫,積極開展高發地區人羣的防治干預,協助制訂系統的預防政策,有效整合我省各級醫療單位的科研診治力量,從而引領我省食管癌的診治工作繼續邁向全國領先、國際先進水平。

揭牌儀式於上午8:30在腫瘤防治中心國際會議廳正式舉行,儀式由廣東省食管癌研究所副所長、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放療科主任劉孟忠教授主持,廣東省食管癌研究所所長、廣東省抗癌協會食管癌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副院長傅劍華教授首先向到場嘉賓致歡迎辭並介紹了研究所的架構與規劃,中山大學副校長顏光美教授、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黨委李建超書記在揭牌儀式上致辭。顏校長、李書記、傅院長以及中國抗癌協會食管癌專業委員會候任主任委員戎鐵華教授、中國抗癌協會食管癌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高宗人教授爲揭牌儀式剪綵。

參加揭牌儀式的嘉賓還有國內食管癌診治領域的知名專家,包括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毛友生教授、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陳克能教授、浙江省腫瘤醫院毛偉敏院長、天津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于振濤教授、天津市胸科醫院張遜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附屬胸科醫院方文濤教授、王家明教授、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樊青霞教授、福建省腫瘤醫院李建成教授、柳碩巖教授等,以及參加第五屆“全國食管癌規範化巡講廣州站暨食管癌綜合治療與微創治療學習班”的兩百多名代表,大家共同見證了這一喜慶時刻,並表示衷心的祝賀。

據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副院長、廣東省食管癌研究所所長傅劍華介紹,我國是世界上食管癌發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地區之一。據我國衛生部統計,2008年食管癌新發病例爲25.9萬例,死亡21.1萬例,死亡率約爲17.38/10萬,位居中國惡性腫瘤死因第四位。

廣東省是我國食管癌高發地區之一,尤以汕頭市南澳縣最爲嚴重。據南澳縣惡性腫瘤發病登記系統公佈,1995—2003年食管癌標準化死亡率爲104.32/10萬,超過全國死亡率的五倍之多。

傅劍華進而分析,根據既往的食管癌病因學研究,食管癌是由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共同引起的惡性腫瘤。目前利用分子生物學研究的技術手段對“食管癌家系”進行基因分析,有可能找到食管癌遺傳易感基因。而此項研究若沒有完善的食管癌數據庫,針對“食管癌家系”及“高發地區環境因素“等方面的基礎研究工作則無從開展。

廣東組建食管癌研究所其主要目的之一,即在於搭建優秀的科研教育平臺,在全省範圍建立完善的食管癌數據庫,積極開展高發地區人羣的防治干預,協助制訂系統的預防政策,有效整合各級醫療單位的科研診治力量,引領廣東食管癌的診治工作邁向新的高度。

據瞭解,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作爲華南地區綜合實力最爲雄厚的腫瘤中心,也是國內治食管癌的權威醫療機構,擁有國家臨牀重點胸外科分子腫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廣東省醫學重點放療科等優越平臺。中心胸外科已發展成爲知名度最高的集醫教研於一體的胸部腫瘤外科之一。2011年獲評國家臨牀重點胸外科,作爲國內首批開展腔鏡食管癌手術的醫院之一,成立了華南地區唯一的腔鏡食管癌手術COE培訓點。並在國內首先開展了術前放化療並手術治療局部晚期食管癌的Ⅲ期臨牀試驗,並獲得衛生部臨牀學科重點項目基金支持。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用戶喜歡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