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巴拉尼

人物百科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luó bó tè ·bā lā ní

2 註解

羅伯特·巴拉尼(Róbert Bárány,1876年4月22日-1936年4月8日)是一位奧地利出生的匈牙利裔猶太人,也是一位生理學家。在1914年因爲對於內耳前庭生理學病理學研究,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3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原因

“在前庭器官生理學病理學研究上的工作”

"for his work on the physiology and pathology of the vestibular apparatus"

4 羅伯特•巴拉尼生平

羅伯特•巴拉尼是奧地利著名的耳科醫生,1876年4月22日出生於奧匈帝國首都維也納,父母都是猶太人,父親是一位農場主,母親是布拉格一位科學家的女兒。巴拉尼是家裏六個孩子的老大,幼年時患了骨結核病,使他的一個膝關節永久地僵硬了。巴拉尼從此狠下決心,埋頭勤讀,父母交替着每天送接他到學校,一直堅持了十多年。巴拉尼18歲進入維也納大學醫學學習,1900年獲博士學位,畢業後前往法蘭克福的實驗室(內科)工作一年,回維也納後學習了一年外科,一年神經外科。1903年受到了歐洲當時著名的耳科教授亞當·波利茲的指導,主要研究的課題是前庭,他提到前庭是受到神經支配的,並對眼球震顫現象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一天,巴拉尼爲一位病人耳注射時,病人有強烈的眩暈感,他發現這次注射液的溫度比平時低了很多,經過進一步研究,發現位於內耳半規管中的淋巴液會因溫度的改變而發生一些變化。1905年5月他發表了題爲《熱眼球震顫的觀察》的論文。經進一步研究,他發現前庭在旋轉後會使人產生頭暈現象,稱爲前庭反應。他還發現內耳前庭器與小腦有關,從此奠定了耳科生理學的基礎。1909年亞當•波利茲教授病重後,他把主持的工作全部交給了巴拉尼。1910年至1912年間,巴拉尼先後發表了《半規管生理學病理學》以及《前庭器的機能試驗》兩本著作。

由於巴拉尼的工作和科研有突破性的貢獻,奧地利皇家授予他爵位。1914年巴拉尼獲得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這是人材濟濟的維也納大學首位獲諾貝爾獎的人。巴拉尼一生髮表了184篇科研論文,治好許多耳科絕症,創立了研究內耳前庭器官小腦肌肉三者相互爲用的方法。當今醫學上探測前庭疾患的試驗和檢查小腦活動及其與平衡障礙有關的試驗,都是以他的姓氏命名的。1916年以後,巴拉尼一直在烏普薩拉耳鼻喉科研究中心主持工作,直到1936年4月8日逝世。

大家還對以下內容感興趣: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