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規管

生物學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bàn guī guǎn

2 英文參考

semicircular canals

3 註解

半規管脊椎動物內耳膜迷路中司平衡覺器官,是維持姿勢平衡有關的內耳感受裝置,包括橢圓囊(utricle)、球囊(saccule)和三個半規管(semicircular canals)。

半規管產自橢圓囊。在圓口類以外的動物爲前、後、側(或水平)3個半圓形且互成直角的管,各自由橢圓囊發生,稱三半規管;而圓口類中的盲鰻橢圓囊和球囊不分離半規管也是1個,七鰓鰻也僅有兩個半規管半規管一側的基部膨大形成膨大部,即壺腹(ampulla),盲鰻在1個半規管的兩腳有膨大部,可認爲是兩個半規管合一而形成的。各半規管的膨大部有壺腹嵴,此膨大部感覺細胞即毛細胞成羣,毛集中形成薄膜狀的壺腹帽,由於旋轉運動內淋巴液的流動使壺腹帽傾斜,旋轉的感覺是由此壺腹帽的傾斜刺激毛細胞感受而傳向中樞,對眼球運動和四肢姿勢給予反射的影響。3個半規管中,前後半規管呈垂直狀,側半規管呈水平狀,前、後兩半規管以無膨大部的上端相癒合。

前庭器官都是膜質管道,和蝸管一樣因構造曲折繁複,有膜迷路之稱。管道中充滿內淋巴,其外面的骨迷路和外淋巴起着保護作用。橢圓囊和球囊位於內耳前庭腔內。它們的前面爲耳蝸,後面爲三條半規管。兩囊之間有短管相通,半規管耳蝸又分別與兩囊相連通,所以膜迷路各部分之間的內淋巴是相通的。橢圓囊和球囊的囊壁上,各有一個直徑爲2毫米多、加厚的小區域,稱爲囊斑(macula)。囊斑也稱位覺斑,由一層結締組織、一層上皮和耳石膜組成。耳石膜覆蓋在囊斑上皮層表面,爲一層厚的蛋白樣膠質膜,它的淺層含有碳酸鈣蛋白質組成的結晶體,稱爲耳石(otolith),所以橢圓囊和球囊也稱耳石器官。囊斑上皮內含有毛細胞支持細胞兩種細胞。毛細胞感覺上皮細胞,夾在支持細胞之間,其底部爲前庭神經節內的雙極細胞的周圍突所包繞。毛細胞的頂端有一束纖毛伸入至耳石膜內。三條半規管(外半規管、上半規管和後半規管)互成直角,代表空間的三個面。外半規管又稱水平半規管,當人直立時,它和地面成30°角,如頭部向前傾30°,則它恰與地面平行。上半規管、後半規管又稱垂直管,與地面成垂直關係。每管均有一端略膨大,稱壺腹(ampullae)。壺腹內一側粘膜增厚,並向管腔內突出,形成一個與管長軸相垂直的壺腹嵴。壺腹嵴的構造與囊斑相似,其不同處爲毛細胞頂端的纖毛束較長,幷包埋於高帽狀的膠質性的終帽(也稱蓋帽)內,其中無耳石,但終帽與嵴上皮之間有一微細的腔隙,此腔隙與毛細胞的纖毛活動有關。壺腹嵴毛細胞的基部也被前庭神經節細胞周圍突的末梢所包繞。

橢圓囊和球囊的適宜刺激爲耳石的重力。因此,它們是提供與地心引力有關的頭部方位(傾斜度)的信息的,也因直線加(減)速運動而興奮。頭部處於正常位置時,耳石與毛細胞間呈一定的壓力關係。頭部位置改變時,兩者在空間的相對位置也發生改變,耳石就不同程度地牽拉毛細胞的纖毛,從而刺激了毛細胞。毛細胞興奮後,衝動前庭神經傳至前庭神經核反射性地引起肌緊張的變化,維持了身體平衡半規管的適宜刺激是旋轉加速運動。在頭旋轉時,內淋巴因惰性而向與旋轉相反的方向移位,終帽隨之彎曲變形,這就間接地刺激了毛細胞及其基部的前庭神經末梢。電生理研究表明:當頭部在靜位狀態下,終帽內的神經末梢發放一定的衝動。當終帽向一側移位,即當水平管內淋巴流向壺腹和垂直管內淋巴流出壺腹而導致終帽彎曲時,衝動發放增加;當向相反方向移位時,發放就減少。旋轉在等速持續進行時,發放開始時與加速度時相同,以後逐漸恢復到原先水平,而旋轉突然停止時(減速運動),則終帽也受到移位,但方向與開始時相反。雖然內淋巴移位在3秒內即停止,而終帽卻要25~30秒鐘纔回到靜息狀態,此時,人會有一種向相反方向旋轉的感覺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