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谷熱 2009年01月20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疾病別名:

立夫特山谷熱,立夫特谷熱

疾病代碼

ICD:A92.4

疾病分類

感染科

疾病概述

裂谷熱(rift valley fever)是由裂谷熱病毒引起的,經蚊類媒介或接觸傳播的急性病毒性感染病。從事狩獵或農牧活動的人員,及實驗室接觸病畜的人員或獸醫等爲高危人羣。夏秋季爲流行高峯(與蚊蟲繁殖有關)。潛伏期3~6 天。驟起高熱(38~40℃),可爲雙峯熱,熱程可達1 周。並有畏光、劇烈頭痛、肌痛及相對緩脈。常無皮疹,偶有皮膚黏膜小出血,罕見大出血。

疾病描述

裂谷熱(rift valley fever)是由裂谷熱病毒引起的,經蚊類媒介或接觸傳播的急性病毒性感染病。臨牀上以發熱、頭痛、肌痛、衰竭、畏光及白細胞減少爲特徵。

症狀體徵

潛伏期3~6 天。驟起高熱(38~40℃),可爲雙峯熱,熱程可達1 周。並有畏光、劇烈頭痛、肌痛及相對緩脈。常無皮疹,偶有皮膚黏膜小出血,罕見大出血。恢復順利。白細胞計數減少,併發症可有中心性、漿液性視網膜炎及中心暗點,少數可致視網膜剝離,罕見腦炎(多發生於發熱後3~12 天)。

疾病病因

裂谷熱病毒屬布尼亞病毒科的白蛉熱病毒屬,呈球型,直徑80~100nm。有長約5~10nm 的長纖突多肽包膜,3 個螺旋狀的核體,含單鏈RNA 基因組爲L、M 及S 三個亞單位組成,多數病毒有三種主要病毒體多肽。該病毒在感染的細胞質中複製。在外界對脂溶劑如乙醚、脫氧膽酸鹽及對熱敏感。而在4℃可保存數月,-20℃可長期存活。56℃ 3h 後,血清中的病毒可恢復活力。

病理生理

列谷熱的發病機制至今未明。推測是由病毒對肝細胞和內皮細胞的直接侵犯和免疫因素的參與。

病理改變爲皮膚、皮下組織及內臟器官廣泛出血。

診斷檢查

診斷:依流行病學資料和臨牀表現可作初步診斷。依病毒分離(取病人病初3 天的血清接種於小白鼠),或雙份血清特異抗體效價呈上升則可確診。

實驗室檢查:發病1~2 天內白細胞輕度增多或正常。繼而白細胞明顯減少,可低於2×109/L,血小板減少,出血時間明顯延長。可見血尿及蛋白尿。

其他輔助檢查:肝功能檢查:ALT 和AST 升高。

鑑別診斷

本病需與誇革出血熱和登革休克綜合徵,鉤體病、流腦、敗血症等相鑑別。

治療方案

無特效治療,以對症施治。特別要注意反覆檢查眼底,以檢出眼部併發症,如有視網膜病變應繼續休息,至完全恢復爲止,皮質激素治療無效。

併發症

併發出血性休克、顱內出血,部分患者可併發肝炎、腦炎、視網膜病變等。

預後及預防

預後:該病的病死率<1%,但重症患者病死率>50%。

預防:在本病流行區內,防蚊滅蚊是極重要的預防措施。減毒活疫苗在南非已用於人及動物。近年甲醛滅活疫苗已用於獸醫等受染危險性較大的人員,可免疫2年以上。

流行病學

1.受染的牛、羊等家畜及鼠類帶病毒,伊蚊、庫蚊爲主要媒介。雨季後蚊類由家畜或鼠類(壞死性肝炎)受染,當人從事狩獵或農牧活動時,被蚊叮咬則受染得病。也可因屠宰後處理受染動物,或在實驗室與其組織直接接觸,或吸入污染的氣溶膠而受染。

2.人羣普遍易感。從事狩獵或農牧活動的人員,及實驗室接觸病畜的人員或獸醫等爲高危人羣。本病分佈於東非、南非,夏秋季爲流行高峯(與蚊蟲繁殖有關)。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