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論》

金;元 李杲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後序

黃帝着《內經》,其憂天下後世,可謂濃且至矣,秦越人述《難經》以證之。傷寒爲病最大,仲景廣而論之,爲萬世法。至於內傷脾胃之病,諸書雖有其說,略而未詳,我東垣先生,作《內外傷辨》《脾胃論》以補之。先生嘗閱《內經》所論,四時皆以養胃氣爲本,宗氣之道,納谷爲寶。蓋飲食入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沖和百脈,頤養神明,利關節,通九竅,滋志意者也。或因飲食失節,起居不時,妄作勞役,及喜怒悲愉,傷胃元氣,使營運之氣減削,不能輸精皮毛經絡,故諸邪乘虛而入,則痰動於體、而成痼疾,致真氣彌然而內消也。病之所起,初受熱中心火乘脾,末傳寒中腎水反來侮土,乃立國中末三治,及君臣佐使之制,經禁病禁時禁之則,使學人知此病,用此藥,因心會通,溯流得源,遠溯軒岐,吻合無間。善乎!魯齊先生之言曰∶東垣先生之學,醫之王道也!觀此書則可見矣。

至元丙子三月上巳日門生羅天益謹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