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經國小》

明 劉純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三法一首(集見內經至真大論篇)

法無定體。應變而施。藥不執方。合宜而用。備三法焉。國中與末。乃更變權。初治之道。猛峻可先。緣病新感。大劑急蠲。中治之道。寬猛濟兼。緣病少久。得中藥然。去邪養正。罔或不痊。未治之道。藥必寬緩。性味平善。廣服必安。此其大法。所用之體。制君臣佐。各使其宜。主病爲君。佐君爲臣。應臣爲使。適大小制。各安其氣。寒者熱之熱者寒之微者逆之甚者從之堅者削之客者除之勞者溫之結者散之。留者行之。燥者潤之急者緩之散者收之。損者溫之。逸者行之驚者平之。上者下之。摩之浴之。薄者劫之。開之發之。適事爲故。逆者正治。從者反治反治之謂。熱因寒用。寒因熱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伏其所主。先其所因。其始則同。其終則異。可使破積。可使潰堅。可使氣和。可使必已。其病之氣。惟標與本。先受爲本。次者爲標。或爲兼證。知逆與從。正行無問。知標本者。萬舉萬全。不知標本。是謂妄行。六氣爲本。三陰三陽。經病爲標。病氣爲本。受病經絡臟腑爲標。急則治標緩則治本。治之要極。無失色脈。用之不惑。治之大則。逆從倒行。標本不得。神亡命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