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病指南》

清 高秉鈞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傷寒溫病辨(四則)

傷寒邪從毛竅而入。自下而上。始於足太陽溫病邪從經絡及口鼻而入。自上而下。始於手太陰。寒爲陰邪陰盛傷陽。故首鬱遏太陽經中陽氣。而爲頭痛身熱項強脊痛等證。以陰盛傷人之陽也。溫爲陽邪陽盛傷陰。故首鬱遏太陰經中之陰。氣而爲咳嗽自汗口渴頭痛身熱等證。以陽盛傷人之陰也。知此陰陽兩大法門。則傷寒溫病之辨自然於心目矣。傷寒初病。身雖發熱。一二日內必不煩渴。左手之脈必緊盛倍於右手。溫病身一熱即口燥咽乾而渴。右手之脈洪大倍於左手。冬溫初起頭痛惡風身熱自汗。與傷寒太陽中風無異。此處最易相混。但傷寒中風脈浮緩。中寒脈浮緊此則不緩不緊而動數。且有口渴及午後熱甚等證。與傷寒判然不同。至春夏時天氣漸暖。則只有溫病。絕無傷寒。更不難知矣。傷寒六經遞傳。或汗或下。邪退即愈。溫病傳變不常。不能一發便盡。有得汗熱退。二三日復熱如前者。有得下里和。二三日復見表熱者。有表和復見裏證者。總由邪氣未盡之故。宜隨其見證。細心體認。根據法療治。方不致誤。不可一見變證。遽爾張皇。胡疑亂猜。以致誤人性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