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病條辨》

清 吳鞠通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萬物各有偏勝論

無不偏之藥,則無統治之方。如方書內所云∶某方統治四時不正之氣,甚至有兼治內傷產婦者。皆不通之論也。近日方書盛行者,莫過汪庵《醫方集解》一書,其中此類甚多,以其書文理頗通,世多讀之而不知其非也。天下有一方而可以統治四時者乎?宜春者即不宜夏,宜春夏者更不宜秋冬。餘一生體認物情,只有五穀作飯。可以統治四時餓病,其他未之聞也。在五穀中尚有偏勝,最中和者莫過飲食,且有冬日飲湯,夏日飲水之別。況於藥乎!得天地五六氣之全者,莫如人,人之本源雖一,而人之氣質,其偏勝爲何如者?人之中最中和者,莫如聖人,而聖人之中,且有偏於任,偏於清,偏於和之異。千古以來不偏者,數人而已。常人則各有其偏,如《靈樞》所載陰陽五等可知也。降人一等,禽與獸也;降禽獸一等,木也;降木一等,草也;降草一等,金與石也;用藥治病者,用偏以矯其偏。以藥之偏勝太過,故有宜用,有宜避者,合病情者用之,不合者避之而已。無好尚,無畏忌,惟病是從。醫者性情中正和平,然後可以用藥,自不犯偏於寒熱溫涼一家之固執,而亦無籠統治病之弊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