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病條辨》

清 吳鞠通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風溫、溫熱氣復論

仲景謂腰以上腫發汗腰以下腫當利小便,蓋指溼家風水皮水之腫而言。又謂無水虛腫,當發其汗,蓋指陽氣閉結而陰不虛者言也。若溫熱傷陰氣之後,由陰精損及陽氣,愈後陽氣暴復,陰尚虧歉之至,豈可發汗小便哉!吳又可於氣復條下,謂血乃氣之根據歸,氣先血而生,無所根據歸,故暫浮腫,但靜養節飲食自愈。餘見世人每遇浮腫,便於淡滲利小便方法,豈不畏津液消亡而成三消證,快利津液肺癰肺痿證,與陰虛咳嗽身熱勞損證哉!餘治是證,悉用復脈湯,重加甘草,只補其未足之陰,以配其已復之陽,而腫自消。千治千得,無少差謬,敢以告後之治溫熱氣復者。暑溫溼溫不在此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