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崇原》

清 張志聰;高世栻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以上集《神農本經》上中下三品藥性,計若干種,爲服食養生,祛邪治病之用。學人體認先聖格物致知之學,則自《別錄》以下,及唐宋元明增補藥性,品類雖繁,莫不各有當然之理,即以參解《本經》之義,觸類引申,總歸五運六氣以詮解,得其綱領,無不貫通,若舍此而從事於諸家之治驗,則散漫多岐,益難啓悟,是爲逐末忘本,求進於道者,能知所先後,庶幾得之矣。因陋就簡,舍其本而末是圖,學人大弊也。今之言藥性者,往往雜取世俗孟浪之說,奉爲律令,而於《神農本經》棄猶敝屣。譬之經生家,四書五經不之研究,而只記腐爛時文,以爲應試之用,思僥倖以取科第,安能冀其必得哉。先民盧不遠作《本草博義》,其子晉公廣之作《乘雅》,張隱庵高士宗作《本草崇原》,皆以《本經》爲宗,而推衍之,發前人所未發者甚多,可謂良工心苦。第《乘雅》間雜閒文,語兼晦澀,性根陋者,多不能讀。《崇原》則詮解明晰,中人以下,鹹可通曉,似於新學爲宜。在昔張君創其始,張歿而高君集其成,繕寫樣本,方欲鋟板,高君又亡,事遂中輟,厥後樣本傳歸胡念庵家,念庵父子謝世,不知又歸誰氏,茲從胡之門人高端士處,得其移寫副本,惜乎讎校未精,文句間有缺略訛謬,恐後之閱者,不免夏五三豕之嘆,爰加訂正,而授之梓,以公於世,學人苟能依此而詳繹之,舉一反三,引伸觸類,自可以入烈山氏之藩籬,而得其妙用,視彼因陋就簡之徒,雜採世俗之說,以處方定劑者,其得失不大有逕庭耶。

乾隆丁亥冬至後七日胥山老人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