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葉椒根

祛風除溼 中藥材 活血止痛 中醫學 溫中散寒 中藥中毒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zhú yè jiāo gēn

2 英文參考

bambooleaf pricklyash root[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中醫大辭典》·竹葉椒根

竹葉椒根中藥名,出自《貴州民間藥物[1]

3.1 別名

散血飛見血飛[1]

3.2 來源

芸香科植物竹葉椒Zanthoxylum planispinum Sieb. et Zucc.的根[1]

3.3 性味

辛,溫,有小毒[1]

3.4 功能主治

功在祛風除溼溫中散寒,活血止痛[1]

1.治感冒頭痛咳嗽風溼痹痛,腰肌勞損胃寒疼痛,痧症腹痛[1]。煎服:15~30g[1]

2.治齲齒痛,根皮研末放入蛀牙孔內,或煎水頻頻含漱;頑癬跌打損傷,根或根皮浸酒擦;創傷出血,根皮研粉撒[1]

3.5 使用注意

孕婦慎服[1]

3.6 化學成分

本品含木蘭花鹼、竹葉椒鹼(Xanthoplanine),茵芋鹼、白鮮鹼及崖椒鹼等生物鹼[1]。還含L-竹葉椒脂素、L-細辛素等[1]

3.7 藥理作用

本品可提高小鼠免疫功能[1]木蘭花鹼能降低血壓[1]茵芋鹼有麻黃鹼作用:升高血壓,加強貓及兔的在位子宮的收縮,抑制小腸收縮及擴張冠脈等;還能提高橫紋肌張力,加強脊髓反射興奮性[1]。白鮮鹼小量對離體蛙心有興奮作用,對動物血管子宮也有明顯收縮作用[1]

4 《*辭典》·竹葉椒根

4.1 出處

《貴州民間藥物

4.2 拼音名

Zhú Yè Jiāo Gēn

4.3 別名

散血飛見血飛(《貴州民間藥物》),土花椒根(江西省上饒地區衛生局《醫藥通訊》(1):35,1972)。

4.4 來源

芸香科植物竹葉椒的根皮或根。全年可採。

4.5 形態

植物形態詳"竹葉椒"條。

4.6 化學成份

根含生物鹼,主要爲木蘭花鹼0.17%,以及竹葉椒鹼O.0075%、茵芋鹼O.0015%、白鮮鹼0.001%、崖椒鹼等。

4.7 藥理作用

參見"白鮮"及"茵芋"條。

4.8 性味

《貴州民間藥物》:"味辛,性溫。"

4.9 功能主治

祛風,散寒,活血,止痛。治頭痛感冒咳嗽,吐瀉,風溼關節痛,跌打損傷牙痛

①《貴州民間藥物》:"驅風,止痛,殺蟲。治咳嗽風溼痛,頑癬蟲牙痛,刀傷出血。"

②《湖南藥物志》:"治頭痛感冒。"

4.10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1~1兩;或泡酒。外用:搗敷或研末撒。

4.11 附方

①治風溼痛:竹葉椒根皮、透骨香各五錢,黑風藤大血藤各三錢,泡酒一斤;日服三次,每次一兩。(《貴州草藥》)

②治關節風溼痛,腰痛:鮮竹葉椒根二至三兩。水煎調酒服。(《福建中草藥》)

③治痧症腹脹痛、寒滯腹痛竹葉椒根皮、南五味子根皮各六錢,細辛三錢。研細末,每用溫開水送服三至五分。(江西《草藥手冊》)

④治蟲牙痛:㈠竹葉椒根皮,研末,以適量放入蟲牙孔內。(《貴州草藥》)㈡竹葉椒根皮七錢至一兩,煎水頻頻含漱。(江西《草藥手冊》)

⑤治跌打損傷:鮮竹葉椒根四兩,白酒半斤,浸七天;取浸液擦傷處。(《福建中草藥》)

⑥治頑癬竹葉椒根皮、巖棕各二錢,冰片一分,酒四兩,浸泡擦患處。(《貴州民間藥物》)

⑦治刀傷出血竹葉椒根皮,研細粉敷傷口。(《貴州草藥》)

4.12 臨牀應用

止痛:取土花椒鮮根(或樹葉及果實)用蒸餾法製成注射液,每2毫升相當於生藥2克。每次肌肉注射2~4毫升。治療膽道疾患、胃與十二指腸潰瘍腸痙攣、手術後疼痛208例,一般用藥後10~20分鐘產生鎮痛效果,如採用足三裏穴位注射見效更快。鎮痛作用可維持5~10小時,必要時可隔12小時重複給藥。應用過程中未發現不良反應,亦無成癮性,對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等均未發現明顯改變。

4.13 摘錄

《*辭典》

5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30.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