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痹

常見病穴位注射療法 中醫喉科 常見病方藥治療 中醫耳鼻喉科學 中醫學 常見病鍼灸治療 常見病推拿療法 常見病穴位按摩療法 中醫診斷學 中醫常見病 常見病耳針療法 中醫病名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hóu bì

2 英文參考

throat obstruction[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pharyngitis[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pharyngitis[21世紀雙語科技詞典]

3 概述

喉痹(throat obstruction;pharyngitis)爲病名[1]。出《黃帝內經素問·陰陽別論》。又稱喉閉[2]。是指以咽部紅腫疼痛,或乾燥、異物感不適,吞嚥不利等爲主要表現的咽喉病[3]。廣義爲咽喉腫痛病證的統稱[3]。但通常所說的喉痹,多指發病及病程演變不危急,咽喉紅腫疼痛較輕,並有輕度吞嚥不順或聲音低啞、寒熱等證[3]喉痹病因病理有風熱陰虛之不同,故將風熱邪毒引起的喉痹,稱爲風熱喉痹,由臟腑虧損、虛火上炎而致的喉痹,稱爲虛火喉痹[4]

風熱喉痹相當於西醫的急性咽炎虛火喉痹相當於西醫的慢性咽炎[4]

4 喉痹的定義

喉痹一名,最早見於《黃帝內經素問·陰陽別論》:“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痹。”一陰心主之脈,一陽三焦之脈[4]三焦心主脈並絡喉,氣熱內結,敵爲喉痹[4]。痹者,閉塞不通也[4]。因爲咽喉疾病的形成,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氣滯血瘀經脈痹阻的病理變化,又多出現咽喉紅腫疼痛、阻塞等現象,故古人所稱喉痹,實爲多種疾病的總稱,包括喉癰乳蛾白喉,以及部分口腔疾病在內,範圍廣泛,界線混淆不清,不易辨識[4]

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四:“喉痹,痹者,閉也,必腫甚,咽喉閉塞。”

口齒類要》:“喉痹喉中呼吸不通,語言不出,而無氣閉塞也[4]。”

世醫家對疾病的分類漸趨詳細,將喉痹作爲一種獨立疾病,而與喉癰喉風乳蛾等分開來[4]

醫林繩墨》卷七說;“近於上者,謂之乳蛾、飛蛾;近於下者,謂之喉痹喉閉;近於咽嗌者,謂之喉風纏喉風。”

喉科心法·單蛾雙蛾》又說:“凡紅腫無形爲痹,有形是蛾。”

5 喉痹病因病機

黃帝內經素問·陰陽別論》:“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痹。”一陰心主之脈,一陽三焦之脈[4]三焦心主脈並絡喉,氣熱內結,敵爲喉痹[4]外感內傷均可引起,外感風熱居多,內傷陰虛爲常見[4]

黃帝內經靈樞·本髒篇》:“肺大則多飲,善病胸痹喉痹逆氣。”

5.1 風熱喉痹

風熱喉痹,常因氣候急劇變化,起居不慎,肺衛失固,而爲風熱邪毒乘虛侵犯,從口鼻直襲咽喉內傷於肺,相搏不去,致咽喉腫痛而爲喉痹[4]。此時邪在衛表,故病情較輕,若由誤治,失治,或肺胃邪熱壅盛傳裏,則出現胃經熱盛之證候,病情轉重[4]

5.2 虛火喉痹

虛火喉痹病因病理與虛火乳蛾大致相同,以肺腎虧損,津液不足、虛火上炎,循經上蒸,燻蒸咽喉而造成者爲多見[5]

虛火喉痹往往也與職業因素有關,如長期受化學氣體粉塵刺激,以及嗜食菸酒辛辣,也是造成虛性喉痹的誘因之一[5]

若久病不愈,反覆爲患,或用藥失當,或因患者體質不同,亦可表現有陽虛氣虛血虛等不同類型之喉痹,但臨牀上較爲少見[5]

6 喉痹分類

臨牀上因病機不同而將喉痹風熱喉痹傷寒喉痹酒毒喉痹陰虛喉痹陽虛喉痹[5]

因其發病後喉間顏色之不同而有白色喉痹淡紅喉痹[5]

因其發病之急驟而有急喉痹、走馬喉痹等之分[5]

喉痹病名雖多,但總不外外感風寒風熱內傷陰陽氣血虛損氣滯肝鬱等證[5]

7 喉痹症狀

口齒類要》:“喉痹喉中呼吸不通,語言不出,而無氣閉塞也。”

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四:“喉痹,痹者閉也,必腫甚,咽喉閉塞。”

故凡症見咽喉腫痛、聲音嘶啞,吞嚥困難等統稱爲喉痹[5]。發病急驟,併發全身症狀[5]

風熱喉痹初起,患者咽乾微紅腫,灼痛面赤,繼之邪熱壅盛於裏,則腫痛加劇,梗塞咽喉,致飲食吞嚥障礙,或聲嘶,或發寒熱[6]。以咽喉疼痛,咽部紅腫,喉底或有顆粒突起,喉核腫脹不明顯爲其特徵,全身有風熱症狀

虛火喉痹患者咽喉紅腫不甚,微痛,幹灼不適,或有異物感,晨輕暮重,至夜尤甚,脣紅顴赤,口舌幹燥,手足心熱,脈細數等[7]

8 需要喉痹相鑑別的疾病

風熱喉痹風熱乳蛾均有咽喉紅腫疼痛症狀,但風熱喉痹病變部位主要在咽部,故喉核腫脹不明顯,風熱乳蛾病變部位主要在喉核,故喉核紅腫,有黃白色膿點[7]風熱乳蛾者,每兼有風熱喉痹,而風熱喉痹者,卻不一定兼有風熱乳蛾[7]

虛火喉痹虛火乳蛾的鑑別點,在於虛火喉痹喉核周圍雖可有暗紅,但喉核無腫大,無膿點,按壓之也無膿液溢出[7]

9 喉痹的治療

9.1 辨證治療

風熱喉痹治宜疏風清熱,解毒利咽[7]。可選用附子粘子解毒湯清咽利膈湯等加減治療[7]

虛火喉痹治宜滋陰降火,可用知柏地黃湯左歸飲大補陰丸等加減[7]

9.1.1 風邪外襲證

喉痹·風邪外襲證(throat obstruction with pattern of external assault by wind)是指風邪外襲,以咽部疼痛吞嚥不利,咽部紅腫,伴發熱惡風頭痛咳嗽舌質淡紅,苔薄白,脈浮等爲常見症的喉痹證候[7]

9.1.1.1 症狀

初起時,患者咽部乾燥灼熱,微痛,吞嚥感覺不利,其後疼痛逐漸加重,有異物阻塞感[7]

檢查見咽部微紅,微腫,隨症狀加重,懸雍垂色紅、腫脹,喉底紅腫,或有顆粒突起[7]

全身有發熱惡寒頭痛咳嗽痰黃,舌質淡紅、苔薄白或微黃,脈浮數等症狀[7][7]

9.1.1.2 證候分析

風熱邪毒侵犯,傷及咽部,邪尚在肺衛,病情較輕,故出現咽部微紅、微腫、微痛,乾燥灼熱感,吞嚥不利等症[7]

發熱惡寒,是邪正相爭,抗邪外出的表現[7]

肺失肅降,則咳嗽有痰[7]

苔薄白或微黃,脈浮數爲風熱表證[7]

9.1.1.3 方藥治療
9.1.1.3.1 治法

疏風清熱,解毒利咽[7]

9.1.1.3.2 方藥

可用疏風清熱湯[備註]疏風清熱湯經驗方):荊芥防風牛蒡子甘草金銀花連翹桑白皮赤芍桔梗黃芩天花粉玄蔘浙貝母加減治療[7]

9.1.1.4 外治法

可用吹藥、含漱、含服等法,並可結合針刺治療[7]

9.1.1.4.1 吹藥

清熱解毒,豁痰宣肺,祛腐生肌,用錫類散[備註]錫類散(《金匱翼》):象牙屑、珍珠青黛(飛)、冰片、壁線、牛黃人指甲,共研極細末,密裝,備用,少許吹喉中[8]

清熱解毒,祛腐消腫,用冰硼散[備註]冰硼散(《外科正宗》):玄明粉硃砂硼砂冰片,共研極細末。[8]

寒泄熱,祛腐除膿,可用珠黃散[備註]珠黃散經驗方):人中白3g、馬勃粉15 g、青黛3g、孩兒茶3g、玄明粉1.5 g、硼砂3g、薄荷1.5g、黃連1.5g、牛黃0.9 g、珍珠末0.9 g、梅片0.9 g,共研爲極細末。[8]

每次吹藥少許,每隔1~2 h 一次[8]

9.1.1.4.2 含漱

漱口方[備註]漱口方經驗方):防風4.5g、甘草4.5 g、金銀花15 g、連翹15 g、薄荷3g、荊芥4.5 g,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漱口。漱口,以清潔口腔,並有疏風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作用,或用荊芥菊花煎水含漱[8]

9.1.1.4.3 含服

含服鐵笛丸[備註]鐵笛丸經驗方):訶子麥冬茯苓瓜蔞皮各300g,貝母甘草桔梗各600g,鳳凰衣30 g,玄蔘300g,青果120g潤喉丸[備註]潤喉丸經驗方):甘草粉300g、硼砂15 g、食鹽15 g、玄明粉30 g、酸梅750 g(去核),共研爲細末,以荸芥粉250 g爲糊制丸,每丸重3 g。,以清熱潤燥

9.1.1.5 鍼灸療法
9.1.1.5.1 針刺
9.1.1.5.1.1 方一

治法:疏通經絡,泄熱消腫止痛[8]

選穴:選合谷內庭曲池主穴天突少澤魚際配穴[8]

刺灸法:每次選3~4穴強刺激瀉法,每天可針1~2次[8]

9.1.1.5.1.2 方二

[9]

治法疏風清肺,清利咽喉。

選穴:以手太陰肺經穴爲主。取少商商陽尺澤合谷少商商陽分別爲手太陰手陽明井穴刺血可清瀉肺熱。尺澤手太陰經合、水穴,取實則瀉其子之意。合谷疏風解表清咽止痛。

隨證配穴:聲音嘶啞者,加廉泉扶突咳嗽者,加風門,針後拔罐。咯痰不爽者,加天突

刺灸方法:針用瀉法。少商尺澤三棱針點刺出血

9.1.1.5.2 耳針

扁桃體壓痛點埋針,在埋針期間,病人可自行按摩以加強刺激[9]

9.1.1.5.3 穴位注射

脾俞曲池、每穴注射魚腥草注射液柴胡注射液0.5~1 ml[9]

9.1.1.5.4 刺血

喉痹外感風熱而致者,常用少商商陽穴點出血[9]

9.1.2 胃熱盛證

喉痹·肺胃熱盛證(throat obstruction with pattern of heat exuberance in lung and stomach)是指肺胃熱盛,以咽部疼痛較劇,吞嚥困難,咽部紅赤腫脹明顯,喉底顆粒紅腫,頜下有臖核,伴發熱口渴喜飲、口氣臭穢、大便燥結小便短赤,舌質紅,舌苔黃,脈洪數等爲常見症的喉痹證候[9]

9.1.2.1 症狀

咽部疼痛逐漸加劇,痰涎多,吞嚥困難,言語艱澀,咽喉梗塞感[9]

檢查見咽部及喉核紅腫,懸雍垂腫脹,喉底濾泡腫大,頜下有臖核,壓痛[9]

全身症狀表現爲高熱口乾喜飲,口氣臭穢,頭痛劇,痰黃而粘稠,大便祕結小便黃,舌質紅,苔黃,脈數有力等[9][9]

9.1.2.2 證候分析

邪熱壅盛傳裏,火邪蒸灼咽喉,則咽喉紅腫疼痛加劇,吞嚥困難風熱邪毒結於頜下,則頜下起臖核,壓痛明顯,邪熱灼爍津液,則痰黃而粘稠[9]

高熱口乾頭痛大便祕結小便黃,舌赤苔黃,脈洪數等症,均是陽明熱盛之證[9]

9.1.2.3 方藥治療
9.1.2.3.1 治法

泄熱解毒利咽消腫[9]

9.1.2.3.2 方藥

可選用清咽利膈湯加減治療[9]

丹溪心法》卷四指出:“喉痹大概多是痰熱。”因此,本病的治療,應適當配清咽化痰藥物,以清除熱痰,開結利咽喉,常用藥物瓜蔞前胡百部竹茹射干桔梗杏仁天竺黃[9]

9.1.2.4 外治法
9.1.2.4.1 含漱

漱口方[備註]漱口方經驗方):防風4.5g、甘草4.5 g、金銀花15 g、連翹15 g、薄荷3g、荊芥4.5 g,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漱口。漱口,以清潔口腔,並有疏風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作用,或用荊芥菊花煎水含漱[9]

9.1.2.4.2 吹藥

清熱解毒,豁痰宣肺,祛腐生肌,用錫類散[備註]錫類散(《金匱翼》):象牙屑、珍珠青黛(飛)、冰片、壁線、牛黃人指甲,共研極細末,密裝,備用,少許吹喉中[9]

清熱解毒,祛腐消腫,用冰硼散[備註]冰硼散(《外科正宗》):玄明粉硃砂硼砂冰片,共研極細末。[9]

寒泄熱,祛腐除膿,可用珠黃散[備註]珠黃散經驗方):人中白3g、馬勃粉15 g、青黛3g、孩兒茶3g、玄明粉1.5 g、硼砂3g、薄荷1.5g、黃連1.5g、牛黃0.9 g、珍珠末0.9 g、梅片0.9 g,共研爲極細末。[9]

每次吹藥少許,每隔1~2 h 一次[9]

9.1.2.5 鍼灸治療
9.1.2.5.1 針刺
9.1.2.5.1.1 方一

選穴:選合谷內庭曲池主穴天突少澤魚際配穴[9]

刺灸法:每次選3~4穴強刺激瀉法,每天可針1~2次[9]

9.1.2.5.1.2 方二

[9]

治法清胃瀉熱,消腫止痛。

選穴:以足陽明胃經穴爲主。取內庭天突豐隆天鼎少商穴。取足陽明滎穴內庭,配手陽明少商天鼎清陽明鬱熱,以消腫止痛。天突任脈陰維脈交會穴,可清利咽喉。豐隆足陽明絡穴,瀉之以清熱滌痰

隨證配穴便祕腹痛者,加支溝天樞

刺灸方法:針用瀉法。少商點刺出血

9.1.2.5.2 放血療法

若紅腫痛甚時,放血少許以泄熱邪,在耳輪1、2、3上用三棱針、粗針或縫衣針,針刺1~2分深,放血1~2滴;或在耳殼背部找出明顯之小靜脈,用三棱針刺破,放血2~5滴。亦可針刺少商商陽出血1~2滴。[10]

9.1.2.6 穴位按摩

以下方法對赤腫疼痛吞嚥困難舌紅苔黃有效[11]

①用食指按壓天突3分鐘,力度以感到酸脹爲宜。

②用拇指和食指同時按壓兩側的人迎1~3分鐘。

③用拇指指端按壓魚際3分鐘,力度適中。

④用拇指指端點揉照海3分鐘,力度以產生酸脹感爲宜。

9.1.3 風寒喉痹

風寒喉痹喉痹中的一類型[12]。臨牀上比較少見,且往往在短時間內,寒邪即從熱化[12]。多因病者素虛,風寒之邪侵犯所致[12]

9.1.3.1 症狀

咽喉淡紅不腫,擻痛,吞嚥不順,惡寒微熱頭痛無汗鼻流清涕咯痰清稀,苔白潤,脈浮緊[12]

若受邪較重,則有咳嗽音嘶[12]

9.1.3.2 證侯分析

風寒結於咽喉,故咽喉淡紅不腫,但咽喉有邪故發緊,吞嚥不順。風寒束表肺氣不宣,故見惡寒發熱輕,無汗[12]

鼻流清涕,苔白潤,脈浮緊爲風寒襲表之證[12]

9.1.3.3 內治
9.1.3.3.1 治法

辛溫解表疏風散[12]

9.1.3.3.2 方藥

選用六味湯加蘇葉、生薑治療:本方以防風荊芥辛溫解表薄荷殭蠶宣暢氣機,合甘草桔梗以清利咽喉,加蘇葉、生薑助其辛散[12]

寒邪較重,則用荊防敗毒散治療[12]

9.1.3.4 外治法

蘇葉60 g,煎水作蒸氣吸入,以驅散客於咽喉風寒邪氣。或煎水含漱。[12]

9.1.4 肺腎陰虛證

喉痹·肺腎陰虛證(throat obstruction with lung-kidney yin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肺腎陰虛,以咽部乾燥灼熱疼痛不適,午後較重,或咽部哽哽不利,乾咳痰少而稠,或痰中帶血,手足心熱,咽部黏膜暗紅,或咽部黏膜乾燥少津,舌紅少津,脈細數等爲常見症的喉痹證候[12]

9.1.4.1 症狀

症狀較輕,病情較緩,自覺咽中不適、微痛、幹癢、灼熱感、異物感,常有“吭喀”的動作,因咽癢而引起咳嗽,易受刺激而引起噁心乾嘔,且多於早晨較輕,午後及入夜加重[12]乾咳痰少而稠,或痰中帶血,咽部黏膜暗紅,或咽部黏膜乾燥[12]

檢查時,咽部敏感,易引起噁心,咽部微暗紅,喉底血絡擴張,有散在顆粒,或互相連合成片狀如簾珠。少數病人懸雍垂肥厚增長.亦有喉底肌膜乾燥萎縮或有痂皮附着[12]

可見顴頰紅赤、手足心熱,或有虛煩失眠耳鳴[12][13]

舌紅少津,苔少,脈細數[13][13]

9.1.4.2 證候分析

虛火上炎陰虛津少,故咽中不適、微痛、幹癢、灼熱感、異物感[13]

肺失肅降肺氣上逆,則咳嗽,易引起噁心乾嘔[13]

陰虛肺燥津少,故口乾舌燥、顴頰紅赤[13]

腎陰不足,水不濟火,虛熱內生,心火內動,神不安寧,故出現虛煩失眠等症[13]

證屬陰虛,早上陽初升,故證輕,中午陽盛,故證重[13]

黃昏陽明經氣旺,陰分受剋制,故症狀更重[13]

虛火煉津,兼以氣鬱不舒,疏泄不暢,出現簾珠狀顆粒,甚則成片[13]

虛火久灼肌膜,氣血滯流,咽喉失於濡養,故粘膜乾燥萎縮[13]

舌紅、苔少、脈細數,均爲陰虛火旺之象[13]

9.1.4.3 方藥治療
9.1.4.3.1 方一
9.1.4.3.1.1 治法

滋陰降火[13]

9.1.4.3.1.2 方藥

知柏地黃湯左歸飲大補陰丸等加減治療[13]

9.1.4.3.2 方二
9.1.4.3.2.1 治法

養陰生津利咽

9.1.4.3.2.2 處方

沙蔘10克,麥冬12克,生地20克,丹皮10克,貝母9克,白芍10克,薄荷6克,綠萼梅6克,甘草6克。

加減:咽乾甚者加石斛百合腰膝痠軟虛煩失眠,加益智仁狗脊五味子、淮小麥;口因後壁有粘稠分泌物附着加天花粉蘆根、杞子;咳嗽前胡枇杷葉杏仁玄蔘大便乾結加麻仁全瓜蔞、黃。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9.1.4.3.2.3 常用成方

百合固金湯養陰清肺湯知柏地黃湯一貫煎

9.1.4.3.3 肺陰虛

養陰清肺,選用養陰清肺湯[備註]養陰清肺湯(《重樓玉鑰》):生地黃麥冬白芍牡丹皮貝母玄蔘薄荷甘草加減治療:喉底顆粒增多者,可酌加桔梗香附鬱金合歡花等以行氣活血、解鬱敖結[13]

9.1.4.3.4 腎陰虛

滋陰降火,清利咽喉,可用六味地黃湯[備註]六味地黃湯(丸)(《小兒藥證直訣》):山萸肉淮山藥、澤瀉牡丹皮茯苓熟地黃加減治療[13]

咽喉微紅,乾燥性熱較重,大便祕結,此爲虛火旺盛,宜加強降火之力,用知柏地黃湯加減[13]

9.1.4.3.5 其它

若因思慮煩勞,引動心火,而見心煩不眠,舌尖幹赤者,宜清心除煩養陰,服二陰煎[備註]二陰煎(《景嶽全書》):生地、麥冬茯苓、炒棗仁、玄蔘黃連竹葉木通甘草[13]

9.1.4.4 外治法

含服鐵笛丸[備註]鐵笛丸經驗方):訶子麥冬茯苓瓜蔞皮各300g,貝母甘草桔梗各600g,鳳凰衣30 g,玄蔘300g,青果120g潤喉丸[備註]潤喉丸經驗方):甘草粉300g、硼砂15 g、食鹽15 g、玄明粉30 g、酸梅750 g(去核),共研爲細末,以荸芥粉250 g爲糊制丸,每丸重3 g。,以清咽潤肺[13]

9.1.4.5 鍼灸治療
9.1.4.5.1 針刺
9.1.4.5.1.1 方一

取穴:取合谷曲池足三裏頰車[14]

刺灸法:每天一次,中等或弱刺激留針20~30 min,5~7次爲一療程[14]

9.1.4.5.1.2 方二

[14]

治法滋陰降火,清利咽喉。以足少陰腎經穴爲主。

取穴:取太溪照海魚際天突太溪足少陰原穴照海通於陰蹻,兩穴滋陰降火,引虛火下行,爲治虛熱咽喉痛的要穴魚際手太陰滎穴,旨在清肺利咽天突任脈陰維脈交會穴,以助清利咽喉。

隨證配穴:伴有失音者,加通裏廉泉

刺灸方法:針用平補平瀉法

9.1.4.5.2 耳針
9.1.4.5.2.1 方一

咽喉、肺、扁桃體,選1~2穴,埋針7~10天,輪換取穴[14]

9.1.4.5.2.2 方二

咽喉、心、肺、神門。中強刺激留針10~20min。適用於慢性咽喉炎。[14]

9.1.4.5.3 穴位注射

天突曲池孔最,每次取單側穴,兩側交替使用,注射10%葡萄糖溶液2 ml,隔天1次,5~7次爲一療程[14]

9.1.4.5.4 穴位激光照射

增音(甲狀軟骨兩側凹陷處)。用氦-氖激光治療機,輸出電流1~10mA,照射距離10~20cm,電流量8mA,每次照射1~3min,每日或隔日1次。[14]

9.1.5 脾腎陽虛證

喉痹·脾腎陽虛證(throat obstruction with spleen-kidney yang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脾腎陽虛,以咽部異物感,哽哽不利,痰涎稀白,咽部黏膜淡紅,伴面色蒼白形寒肢冷、腰膝冷痛腹脹納呆下利清谷舌質淡嫩,舌體胖,苔白,脈沉細弱等爲常見症的喉痹證候[14]

久病或誤治以致腎陽虧損[14]

9.1.5.1 症狀

咽部微痛,有異物感,哽哽不利,痰涎稀白,咽部黏膜淡紅,伴面色蒼白、講話聲低、形寒肢冷、腰膝冷痛腹脹納呆小便清白,大便溏泄舌質淡嫩,舌體胖,舌苔白潤,脈沉細弱[14][14]

9.1.5.2 方藥治療

治宜扶陽溫腎引火歸原,可服附桂八味丸[備註]附桂八味丸(又名金匱腎氣丸)(《金匱要略方論》):熟地黃山萸肉牡丹皮澤瀉、獲苓、淮山藥、炮附子、肉掛心治療[14]

9.1.5.3 外治法

含服鐵笛丸[備註]鐵笛丸經驗方):訶子麥冬茯苓瓜蔞皮各300g,貝母甘草桔梗各600g,鳳凰衣30 g,玄蔘300g,青果120g潤喉丸[備註]潤喉丸經驗方):甘草粉300g、硼砂15 g、食鹽15 g、玄明粉30 g、酸梅750 g(去核),共研爲細末,以荸芥粉250 g爲糊制丸,每丸重3 g。,以清咽潤肺[14]

9.1.6 脾胃氣虛證

喉痹·脾胃氣虛證(throat obstruction with spleen-stomach qi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脾胃氣虛,以咽喉梗梗不利或痰黏着感,口乾而不欲飲或喜熱飲,易噁心,或時有呃逆反酸,咽黏膜淡紅或微腫,伴倦怠乏力少氣懶言,胃納欠佳,或腹脹大便不調,舌質淡紅邊有齒印,苔薄白,脈細弱等爲常見症的喉痹證候[14]

9.1.6.1 症狀

咽喉梗梗不利或痰黏着感,口乾而不欲飲或喜熱飲,易噁心,或時有呃逆反酸,咽黏膜淡紅或微腫,伴倦怠乏力少氣懶言,胃納欠佳,或腹脹大便不調,舌質淡紅邊有齒印,苔薄白,脈細弱[14]

咽喉乾燥不適,食少睏倦,少氣懶言,動則氣喘[14]

9.1.6.2 方藥治療
9.1.6.2.1 治法

補氣生津[14]

9.1.6.2.2 方藥

可用四君子湯[備註]四君子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黨蔘白朮茯苓炙甘草黃芪大棗山藥黃精石斛玉竹百合[14]

9.1.6.3 外治法

含服鐵笛丸[備註]鐵笛丸經驗方):訶子麥冬茯苓瓜蔞皮各300g,貝母甘草桔梗各600g,鳳凰衣30 g,玄蔘300g,青果120g潤喉丸[備註]潤喉丸經驗方):甘草粉300g、硼砂15 g、食鹽15 g、玄明粉30 g、酸梅750 g(去核),共研爲細末,以荸芥粉250 g爲糊制丸,每丸重3 g。,以清咽潤肺[14]

9.1.7 陰血虧證

陰血虧損[14]

9.1.7.1 症狀

脣淡無華,頭暈目眩,肢麻消瘦[14]

9.1.7.2 方藥治療
9.1.7.2.1 治法

補血潤燥[14]

9.1.7.2.2 方藥

可用四物湯首烏阿膠麥冬[14]

9.1.7.3 外治法

含服鐵笛丸[備註]鐵笛丸經驗方):訶子麥冬茯苓瓜蔞皮各300g,貝母甘草桔梗各600g,鳳凰衣30 g,玄蔘300g,青果120g潤喉丸[備註]潤喉丸經驗方):甘草粉300g、硼砂15 g、食鹽15 g、玄明粉30 g、酸梅750 g(去核),共研爲細末,以荸芥粉250 g爲糊制丸,每丸重3 g。,以清咽潤肺[14]

9.1.8 肝邪痰阻

9.1.8.1 症狀

咽部乾燥隱痛,終日不舒,咽中梗梗不利,似有異物,頸部作脹,胸脅悶痛,痰液多而粘稠,噁心,情志不舒則加重。局部檢查:咽壁濾泡增生呈顆粒狀,高突成片。苔薄膩,脈弦滑。

9.1.8.2 方藥治療
9.1.8.2.1 治法

疏肝理氣化痰

9.1.8.2.2 方藥

處方柴胡9克,枳殼9克,甘松9克,綠萼梅6克,白芍9克,薄荷6克,桔梗4.5克,射干4.5克,甘草6克。

加減:咳嗽痰多加紫菀、浙貝、瓜蔞皮脅肋疼痛當歸桃仁丹蔘鬱金;咽部充血脹痛甚加赤芍牛膝;曖氣乾嘔旋復花代赭石神曲雞內金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9.1.8.2.3 常用成方

柴胡疏肝散逍遙散四逆散半夏厚朴湯

9.1.9 氣滯血瘀

9.1.9.1 症狀

咽部幹痛或刺痛乾燥灼熱,喉間梗塞感,但飲食吞嚥如常。局部檢查:咽後壁淋巴濾泡腫脹,咽側束肥厚,呈暗紅色或淡紅色。舌質紫暗或舌邊有瘀點,脈沉澀。

9.1.9.2 方藥治療
9.1.9.2.1 治法

活血化瘀利咽

9.1.9.2.2 方藥

處方當歸12克,生地12克,桃仁15克,穿山甲9克,赤芍12克,丹皮10克,殭蠶9克,川芎10克,桔梗6克,柴胡6克。

加減:頭暈頭痛石決明珍珠母咽喉灼痛加銀花、玄蔘大便祕結大黃全瓜蔞;咽壁暗紅,側束肥厚,加三棱莪術咽乾渴加茅根蘆根玄蔘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9.1.9.2.3 常用成方

血府逐瘀湯桃紅四物湯補陽還五湯

9.1.10 痰瘀互結證

喉痹·痰瘀互結證(throat obstruction with pattern of intermingled phlegm and stasis)是指痰瘀互結,以咽部異物感、痰黏着感、焮熱感,或咽微痛,痰黏難咯,咽乾不欲飲,易噁心嘔吐胸悶不適,咽黏膜暗紅,喉底顆粒增多或融合成片,咽側索肥厚,舌質暗紅,或有瘀斑、瘀點,苔白或微黃,脈弦滑等爲常見症的喉痹證候[14]

9.1.10.1 症狀

咽部異物感、痰黏着感、焮熱感,或咽微痛,痰黏難咯,咽乾不欲飲,易噁心嘔吐胸悶不適,咽黏膜暗紅,喉底顆粒增多或融合成片,咽側索肥厚,舌質暗紅,或有瘀斑、瘀點,苔白或微黃,脈弦滑[14]

9.2 鍼灸治療

9.2.1 針刺

9.2.1.1 方一

廉泉天突合谷少商等穴爲主[15]。酌配尺澤曲池外關天柱等穴[15]。針以強刺激瀉法爲主,留針15~30分鐘,其間間隙運針以加強針感,並可配合淡鹽水漱口[15]

9.2.1.2 方二

針刺頰車合谷少商或作下頜角封閉,可使炎症消退,止痛效果尤佳。

9.2.2 艾灸

[16]

9.2.2.1 症狀

發病較急,咽喉感覺疼痛難忍,如有物堵在喉間,吞嚥困難口氣辛臭,常誘發風熱感冒舌紅苔薄,脈浮數。

9.2.2.2 選穴

大椎曲池肺俞少商

9.2.2.3 灸法

艾條雀啄灸,即像麻雀進食時頭部一上一下地運動,艾條皮膚最近0.5~1釐米,從而產生一陣陣的灼熱感,每穴10~15分鐘,以穴位紅暈灼熱爲度,每日2次,痊癒即止。

9.2.2.4 對症治療

咽炎常伴有風熱感冒牙痛症狀,臨牀可以根據伴隨症狀加用以下方法

9.2.2.4.1 風熱感冒

選穴:曲池合谷

灸法艾條雀啄灸,即像麻雀進食時頭部一上一下運動,艾條皮膚最近0.5~1釐米,從而產生一陣陣灼熱感,10~15分鐘,以穴位紅暈灼熱爲度,每日1次。

9.2.2.4.2 牙痛

選穴:列缺

灸法艾條溫和灸,每穴15分鐘,以穴位紅暈灼熱爲度,每日1次。

9.3 其他療法

9.3.1 烙法

應用於簾珠喉痹,顆粒大者,每次選1~3枚,用直徑小的烙鐵,每枚顆粒烙1~3烙鐵,隔3~4日烙1次,烙至接近平復即停烙。顆粒小者,不宜用烙法[16]

9.3.2 刮痧

咽喉腫痛,多先提刮風府穴,繼而提刮兩耳後顱息穴,兩側臂臑穴,以及曲池間使大陵太淵等。背部常順足太陽膀胱經,自上而下提刮(由肺俞肝俞胃俞,由大腸俞膀胱俞),體質虛弱者,少用此法。[17]

初覺咽喉疼痛,常取頸窩部(即頸動脈部位),擦香油少許,用厚銅錢的邊緣刮之。自上而下順刮,忌用由下向上的倒刮法。左側咽痛刮右側,右側咽痛刮左側。輕病多在刮後而愈,重病也能減輕症狀[17]

9.3.3 擒拿

拿法適用於急性咽喉疾病之腫脹疼痛劇烈,滴水難入者。擒拿法調和氣血,疏通經絡,減輕症狀方法有多種,現介紹單側擒拿法雙側擒拿法[17]

9.3.3.1 單側擒拿法

操作時囑病人正坐,手向側平舉,拇指在上,小指在下。若病人左手平舉,術者立於病人舉手之正側面。用左手食指、中指無名指緊按患者魚際背部(相當於合谷穴處),小指扣住腕部,拇指與病人拇指羅紋面相對,並用力向前壓緊,另用右手拇指按住患者鎖骨上緣肩關節處(相當於肩髃穴處),食指、中指無名指緊握腋窩處,並用力向外拉開。施術時,可囑第三者立於病人前面,將湯藥或半流質等緩緩灌下。此時,因咽喉疼痛明顯減輕,就能吞嚥。此法可連續使用。[17]

9.3.3.2 雙側擒拿法

[17]

患者坐在沒有靠背的椅上,醫者站在患者背後,用兩手從患者腋下伸向胸前,並以食指、中指無名指按住鎖骨上緣,兩肘臂壓住患者脅肋,同時醫者胸部貼緊患者背部。位置固定好後,便開始用力。兩手用力向左右兩側拉開,(沿鎖骨肩胛),同時,兩肘臂和胸部將患者脅肋及背部壓緊。要三方面同時使用氣力,這樣可使患者咽喉部鬆動,便於吞嚥,助手即把預先制好的藥湯或稀粥餵給患者吞服。

施術時須注意患者全身情況,施術者用力須得宜,不可過於粗暴。

9.3.4 導引

諸病源候論》卷三十所說:“一手長舒令掌仰,一手提頦,挽之向外,一時極勢二七。左右亦然,手不動,兩向側極勢,急挽之二七。去……喉痹。”

9.3.5 按摩法

咽喉疼痛按摩取穴風池風府天突曲池合谷肩井。操作時患者仰臥位,先在喉結兩旁及天突穴處用推拿或一指推揉手法,上下往返數次。再取坐位,按揉風池風府肩井等穴,配合拿風池肩井曲池合谷等。[17]

10 喉痹患者的護理

室內空氣流通,冷暖適中[17]

病者不可直接吹風,以預防感冒[17]

注意咽喉部衛生,常用含漱藥含漱[17]

11 喉痹患者飲食宜忌

喉痹患者應避免過食辛辣刺激、肥膩、炙煿食物[17]

喉痹患者飲食宜選擇易於消化、清淡之食物[17]

風熱喉痹患者可多服清涼潤肺飲料,如荸薺白茅根、竹蔗煎水,或玄蔘、生地,麥冬煎水服[17]

虛火喉痹患者可多服用富有營養,以及有清潤作用的食物,如蘿蔔馬蹄[17]

12 喉痹的預防

積極鍛鍊身體,增強體質,提高機體抵抗力[17]

注意口腔衛生,及時治療附近組織疾病,避免過食辛辣刺激食物[17]

用於防治喉痹導引法:每日醜寅時,握固,轉頸,反肘後向,頓掣五六度,叩齒六六,吐納漱咽三三[18]

13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11.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71.
  3. ^ [3]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4. ^ [4] 王德鑑主編.中醫耳鼻喉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72-73.
  5. ^ [5] 王德鑑主編.中醫耳鼻喉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73-75.
  6. ^ [6]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56.
  7. ^ [7]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69.
  8. ^ [8] 王德鑑主編.中醫耳鼻喉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69.
  9. ^ [9] 石學敏主編.鍼灸治療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248-251.
  10. ^ [10] 王德鑑主編.中醫耳鼻喉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70.
  11. ^ [11] 查煒.經絡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
  12. ^ [12] 王德鑑主編.中醫耳鼻喉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73.
  13. ^ [13] 石學敏主編.鍼灸治療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248-249.
  14. ^ [14] 王德鑑主編.中醫耳鼻喉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71.
  15. ^ [15]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33.
  16. ^ [16] 柴鐵劬主編.灸法速成圖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17. ^ [17] 王德鑑主編.中醫耳鼻喉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66-68.
  18. ^ [18] 王德鑑主編.中醫耳鼻喉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67.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