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復極綜合徵

心血管內科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zǎo qī fù jí zōng hé zhēng

2 英文參考

early repolarization syndrome

3 疾病代碼

ICD:I52.8﹡

4 疾病分類

心血管內科

5 疾病概述

早期復極綜合徵(early repolarization syndrome, ERS)是一種較常見的正常心電圖變異。多數無任何症狀。部分患者有自主神經功能紊亂,迷走神經佔優勢的表現,常感頭暈心悸、易疲勞、心前區不適,刺痛或擠壓痛,有時可放射至左肩、臂。心前區痛與體力應激無關,服硝酸甘油類不能緩解。

6 疾病描述

早期復極綜合徵(early repolarization syndrome, ERS)是一種較常見的正常心電圖變異。主要表現爲以胸痛胸悶心悸爲主,心電圖上ST 段抬高,酷似變異型心絞痛心肌梗死超急性期,急性心包炎等圖形易誤診爲器質性心臟病。

7 症狀體徵

ERS 是一種良性的先天心臟傳導或電生理異常,並非器質性心臟病徵象,多數無任何症狀。部分患者有自主神經功能紊亂,迷走神經佔優勢的表現,常感頭暈心悸、易疲勞、心前區不適,刺痛或擠壓痛,有時可放射至左肩、臂。心前區痛與體力應激無關,服硝酸甘油類不能緩解。ERS 患者長期隨訪X 線胸片、冠脈造影及超聲心動圖和各種實驗室檢查均未發現明顯異常。

8 疾病病因

1936 年Shipley 和Hallarua 首先注意到在部分受檢心電圖患者中,ST 段有特徵性的抬高,而這部分患者臨牀又無器質性心臟病的根據。近些年,隨着心電圖的廣泛應用,ERS 的檢出率不斷提高。目前認爲可能與迷走神經張力增強有關。這種改變應屬於正常變異

9 病理生理

ERS 的發生機制迄今尚未闡明,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1.心電覆極的變異 有人認爲ERS 系因心內膜下部分心肌在整個心室除極尚未結束提早復極的結果。多見於前壁心外膜心肌,故ST 段移位以V2~V4爲顯著,因而稱之爲早期復極綜合徵

2.與自主神經功能紊亂有關 ERS 多見於健康青壯年、運動員,絕大多數有心動過緩,睡眠時ST 段升高更爲明顯。但用阿托品並不能使ERS 的特徵性心電圖消失,而運動或體力應激時,隨心率增快,ST 段可降至正常,甚至全部ERS的特徵消失,故與交感神經興奮性升高,迷走神經的影響減弱有關。

3.可能與附加的房束道有關 有些研究者認爲,ERS 可能存在房束道,是預激綜合徵(WPW)的一個亞型,因爲部分ERS 可見P-R(Q)間期略短,>0.12s,<O.14s,常伴有室上性心律失常,包括室上性心動過速,廣泛前壁心肌梗死時,ERS 消失。但目前尚無組織學的發現加以證實。

4.與心外膜機械刺激有關 AбoKyMoB 報道71 例ERS 病人中有15 例存在着膈疝食管憩室或左側膈肌頂部鬆弛,故15 人的ERS 產生可能與心外膜刺激所致。

5.國內有報道一家兄弟7 人均有家族性早期復極綜合徵,故不排除ERS 有先天性因素和遺傳因素有關。

10 診斷檢查

診斷:ERS 的心電圖表現類似器質性心臟病,當伴明顯胸痛心悸症狀時鑑別診斷較爲困難。ERS 的心電圖診斷標準:依據兩個以上的導聯心電圖出現下列改變:

1.QRS 綜合波J 點處ST 段抬高,0.5mV 以上。

2.ST 段呈凹面向上抬高,部位多見於V3~V5,肢導聯亦可抬高,但aVR 導聯無抬高。

3.ST 段抬高可持續多年,隨年齡增加抬高幅度有下降趨勢。

4.R 波降支有明顯切跡或模糊,類似右束支傳導阻滯圖形。

5.T 波高聳或倒置。採用二級梯、踏車或活動平板試驗是診斷ERS 較爲簡單實用的方法。隨心率增快,ST 段全部或部分回到等電線,J 波減小或消失,T 波高聳回覆正常或倒置變爲直立。結合臨牀症狀消失,可診斷爲ERS。

實驗室檢查:目前尚未查到相關實驗室資料。

其他輔助檢查:主要靠心電圖診斷。心電圖檢查ERS 特徵:

1.R 波降支與ST 段連接部出現J 點或J 波,若J 波明顯,尤其在V1~V2 導聯可顯現r′圖形,類似右束支傳導阻滯

2.ST 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升高0.1~0.6mV,升高的ST 段弓背向下。

3.ST 段抬高的導聯,T 波呈對稱性增高,ST 段與T 波升支融合。

4.胸前導聯R 波升高,S 波變小或消失。上述改變多見於V3~V5導聯,可持續多年,但也可反覆改變。

5.T 波可出現倒置,常在ST 段升高的V3~V5 導聯。其特點:倒置T 波兩支不對稱,有週期性變化,有時變淺或直立,口服氯化鉀普萘洛爾後方可變爲正性T 波,但ERS 的特徵ST 段並無改變。

6.其他心電圖改變 P-R(Q)間期縮短,大於0.12s,短於0.14s;ST 段抬高的導聯及Ⅱ、Ⅲ、aVF 導聯可見雙峯型P 波,屬房內傳導阻滯表現;可伴有室上性心律失常心房顫動

11 鑑別診斷

1.變異型心絞痛 ERS 心電圖表現爲ST 段抬高,如伴胸痛,易誤診變異型心絞痛。但變異型心絞痛呈一過性ST 段凸面向上抬高,ST 段抬高隨胸痛發作而出現,緩解而消失,發作時心率較快,常伴有室性心律失常,運動試驗ST 段改變不明顯,並可誘發ST 段抬高,可資區別。

2.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 當ERS 出現胸痛、ST 段抬高,伴T 波高聳,應排除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心肌梗死有明顯胸痛,ST 段抬高幅度大,且有典型ST-T 演變過程,出現病理性Q 波和血清酶學曲線改變,鑑別多無困難。

3.急性心包炎 急性心包炎時產生瀰漫性損傷電流,ST 段抬高導聯比較廣泛,多見於Ⅰ、Ⅱ、aVF、和V2~V6 導聯,與ERS 相似。但急性心包炎ST 段抬高數天或1 周左右可恢復正常,ST 段回覆等電線可出現T 波倒置,常伴有心率增快和低電壓,聽診可聞心包摩擦音與ERS 不同。

12 治療方案

ERS 是良性心電圖變異,一般不需特殊治療。若合併神經循環異常,可給予對症處理,胸痛可給予止痛劑,嚴重時可給予硝酸甘油製劑,若出現心律失常可給予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

13 併發症

一般不產生嚴重併發症。

14 預後及預防

預後:ERS 只是正常心電圖變異,預後良好,ST 段抬高隨年齡增長,可減輕或恢復正常。

預防:本症因屬於正常變異,故無有效的預防方法。在臨牀工作中注意與急性心肌梗死變異型心絞痛等鑑別,否則會給受檢者造成嚴重的精神威脅。

15 流行病學

據文獻記載,在健康人中早期復極綜合徵約佔2%,似乎更多見於中青年人。其發生率小兒爲18.5%,少年爲12.8%,成人爲8.2%,老年人爲4.7%,男性多於女性。

16 特別提示

本症因屬於正常變異,故無有效的預防方法。在臨牀工作中注意與急性心肌梗死變異型心絞痛等鑑別,否則會給受檢者造成嚴重的精神威脅。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