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癰

中醫病證名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jiǔ yōng

2 註解

久癰爲病名。《諸病源候論》卷三十二:“由於寒氣客於經絡,血澀不通,壅結成膿。發癰之後,熱毒未盡,重有風冷乘之,冷搏於腫,蘊結不消,故經久一瘥一發,久則變成瘻也。”指癰之失治或治療不當而成之瘻瘡。治法內服山茱萸散[1]

宜服調補氣血、醒脾健胃之劑,如十全大補湯人蔘養榮湯等;外用各類去腐生肌散(膏)。如潰後仍焮腫而痛者,爲熱毒未盡,應以清熱解毒爲主。[2]

久癰爲遷延難愈或因失治而併發成瘻之癰疽。內治宜補虛解毒之劑,方用山茱萸散等。

3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2.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71.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