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痰火擾神證

心悸 中醫診斷學 中醫內科學 中醫證名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xīn jì ·tán huǒ rǎo shén zhèng

2 英文參考

palpitation with syndrome of phlegm-fire disturbing spirit[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

3 定義

心悸·痰火擾神證(palpitation with syndrome of phlegm-fire disturbing spirit[1])是指痰與火結,內擾心神,以心悸時發時止,受驚易作,胸悶煩躁失眠多夢口乾苦,大便祕結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膩,脈弦滑等爲常見症的心悸證候[1]

4 心悸·痰火擾神證症狀

心悸·痰火擾神證患者心悸時發時止,受驚易作,胸悶煩躁失眠多夢口乾苦,舌紅,苔黃膩,脈弦滑[2]

5 證候分析

痰鬱化火,擾亂心神[2]

6 心悸·痰火擾神證的治療

6.1 治法

心悸·痰火擾神證治宜清熱化痰,寧心安神[2]

6.2 鍼灸治療

心俞郄門內關通裏等穴爲主[3]。痰火內動者加豐隆解溪[3]

6.3 食療

6.3.1 推薦食材

生薑陳皮瓜蔞竹瀝、梨、苦瓜茼蒿枇杷[3]

6.3.2 推薦食療

[3]

1.麥冬竹茹茶(《24節氣養生食方》):麥冬20g,竹茹10g,綠茶3g,洗淨,置砂鍋中,加水400mL,煎煮至水剩250mL,去渣取汁,加入冰糖10g煮至溶化即可。代茶飲

2.瓜蔞山楂橘紅飲(《心臟疾病的飲食調養》):將瓜蔞30g,山楂15g,橘紅5g,生薑5片同置於砂鍋中,加水適量煎煮取汁即可。每日1劑,分3次飲用。

3.竹瀝粥(《食醫心鑑》):粳米100g加水適量煮粥,粥成時加入竹瀝水100mL,稍煮即成。每日1劑,早、晚分服

7 關於心悸

心悸(palpitation[3][4])爲病證名[5]。是指以自覺心跳,驚慌不安,不能自主爲主要表現的疾病[5][5]。出自《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俗稱心跳,簡稱悸[5]心悸包括驚悸怔忡[6]。因驚恐而發、時發時止者,稱驚悸,病程較短而病情較輕[6];不因驚而發、心中動搖不寧而無休止者,稱怔忡,病情較重而病程較長,爲心悸之重症[6][6]驚悸日久不愈,可發展爲怔忡,但二者均以心悸爲主要症狀,治療方法相似[6]心悸臨牀一般多呈陣發性,每因情志波動或勞累過度而發作。且常與失眠健忘眩暈耳鳴等症同時並見[6]

鍼灸治療心悸不僅能控制症狀,而且對疾病本身也有治療作用[7]。但在器質性心臟病出現心衰傾向時,則應針對病情的輕重緩急,及時採用綜合治療措施[7]

西醫的各種心律失常及某些神經官能症出現心悸者,可參照治療。

詳見心悸條。

8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2. ^ [2] 施洪飛,方泓主編.中醫食療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86:43-46.
  3. ^ [3]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65.
  4. ^ [4]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5. ^ [5]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86.
  6. ^ [6]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103-108.
  7. ^ [7] 石學敏主編.鍼灸治療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77-80.

治療心悸·痰火擾神證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