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敗毒膏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中成藥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xiǎo bài dú gāo

2 中藥部頒標準

2.1 拼音名

Xiaobaidu Gao

2.2 標準編號

WS3-B-1499-93

2.3 處方

蒲公英 300g 金銀花 30g 天花粉 90g 黃柏 150g 大黃 150g 白芷 90g 陳皮 120g 乳香(麩炙) 30g 當歸 30g 赤芍 150g 木鱉子(打碎) 30g 甘草 30g

2.4 製法

以上十二味,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 3小時,第二次 2小時,第三次 1 小時,合併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爲1.45(50℃)的清膏。每 100g清膏加煉蜜 150g,加熱溶化,混勻,即得。

2.5 性狀

本品爲棕褐色至深褐色粘稠的半流體;味苦、甜。

2.6 鑑別

(1)取本品約 10g,加水20ml混勻,移置分液漏斗中,加乙醚20ml振 搖提取,分取乙醚液,蒸乾,殘渣乙醇 1ml使溶解,作爲供試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 (附錄57頁)試驗,吸取上述供試品溶液 5μl ,對照品溶液各 2μl ,分別點於同一 硅膠G薄層板上,以正已烷-石油醚( 60~90℃ )-甲酸乙酯-甲醇-水(3:1:1.5:0.1 :0.5) 的上層溶液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置氨氣中燻。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 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2)取本品約 15g,加乙醇 5ml攪拌,取上清液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鹽酸小檗 鹼對照品,加乙醇製成每 1ml含 1mg的溶液,作爲供試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57 頁)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 5μl ,對照品溶液 2μl ,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 以正丁醇-冰醋酸-水(7:1:2) 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置紫外光燈(365nm) 下 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2.7 檢查

相對密度 應爲1.38~1.43(附錄34頁)。 其他 應符合煎膏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附錄13頁)。

2.8 功能與主治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用於溼熱蘊結,熱毒壅盛引起的瘡瘍初起 紅腫硬痛,風溼疙瘩,周身剌癢,乳癰脹痛大便燥結

2.9 用法與用量

口服,一次10~ 20g ,一日2 次。

2.10 注意

孕婦忌服,忌食辛辣食物。

2.11 貯藏

密閉,置陰涼乾燥處。

3 小敗毒膏介紹

3.1 藥品類型

中藥

3.2 藥品名稱

小敗毒膏

3.3 藥品漢語拼音

3.4 藥品英文名稱

3.5 成份

3.6 性狀

3.7 作用類別

3.8 適應症/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用於瘡瘍初起,紅腫熱痛

3.9 規格

3.10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0-20克,一日2次。

3.11 禁忌

孕婦忌用。

3.12 不良反應

3.13 注意事項

1.三歲以下兒童慎用。

2.忌食辛辣食物。

3.體質虛弱、脾胃虛寒大便溏者慎用。

4.病情較重的瘡瘍應去醫院就診。

5.服用本藥如有不適反應,應停藥,並去醫院就診。

6.對本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

7.本品性狀發生改變時禁止使用。

8.兒童必須在成人監護下使用。

9.請將本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10.如正在使用其他藥品,使用本品前請諮詢醫師或藥師。

3.14 藥物相互作用

如與其他藥物同時使用可能會發生藥物相互作用,詳情請諮詢醫師或藥師。

3.15 藥理作用

3.16 備註

請仔細閱讀介紹並按說明使用或在藥師指導下購買和使用。

4 《朱仁康臨牀經驗集》

4.1 方名

小敗毒膏

4.2 組成

大黃150g,赤芍150g,黃柏150g,蒲公英310g,陳皮125g,白芷90g,花粉90g,乳香30g,當歸30g,銀花30g,木鱉子30g,甘草30g。

4.3 功效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4.4 主治

瘡癤,腫毒。

4.5 用法用量

每服15g,開水沖服,1日2次。

4.6 製備方法

入鍋內熬水4次,取藥汁再熬成濃膏,加蜂蜜750g,裝瓶,每瓶60g。

5 《趙炳南臨牀經驗集》

5.1 方名

小敗毒膏

5.2 組成

大黃5兩,蒲公英10兩,陳皮4兩,木鱉子(打碎)1兩,黃柏5兩,金銀花1兩,乳香醋炙)1兩,白芷3兩,甘草1兩,天花粉3兩,赤芍5兩,當歸1兩。

5.3 功效

散瘟清熱,消腫止痛。

5.4 用法用量

每服5錢,熱開水沖服,1日2次。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