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可待因注射液說明書

藥品說明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版本: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2002年公佈的第二批化學藥品說明書
磷酸可待因注射液說明書由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於2002年02月05日藥監注函[2002]58號《關於公佈第二批化學藥品說明書目錄的通知》發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公佈的說明書是規範修訂後的建議參考樣稿,企業如有疑異,可提出修改意見。〔適應症〕應與原批准的內容一致;〔不良反應〕、〔藥物相互作用〕等項內容,企業提供的說明書不能比樣稿所列的少。對於說明書樣稿中的空項或未列全的項目,應要求企業根據實際情況填寫,如商品名、規格等。

磷酸可待因注射液說明書

【藥品名稱】

通用名:磷酸可待因注射液

曾用名:

商品名:

英文名:Codeine Phosphate Injection

漢語拼音:Linsuɑn Kedɑiyin Zhusheye

本品主要成份爲:磷酸可待因。其化學名稱爲:17-甲基-3-甲氧基-4, 5a -環氧-7, 8-二去氫嗎啡喃-6a -醇磷酸鹽倍半水合物

結構式:(參見磷酸可待因緩釋片

分子式捕獲.PNG

分子量:424.39

性狀

本品爲無色的澄明液體。

【藥理作用

延髓咳嗽中樞有選擇性地抑制,鎮咳作用強而迅速。也有鎮痛作用,其鎮痛作用約爲嗎啡的,但強於一般解熱鎮痛藥。其抑制呼吸、便祕、耐受及成癮作用均較嗎啡弱。能抑制支氣管腺體的分泌,可使痰液黏稠,難以咳出,故不宜用於痰多黏稠的患者

藥代動力學

肌注和皮下注射鎮痛起效時間爲10~30分鐘,鎮痛最大作用時間肌注爲30~60分鐘。本品易於透過血-腦脊液屏障,又能透過胎盤血漿蛋白結合率一般在25%左右。T1/2約爲2.5~4小時。主要在肝臟葡萄糖醛酸結合,約15%經脫甲基變爲嗎啡,作用持續時間,鎮痛爲4小時,鎮咳爲4~6小時。經腎排泄,主要爲葡糖醛酸結合物。

適應症】

1.鎮痛  用於中度以上的疼痛

2.鎮靜  用於局麻或全麻時。

3.鎮咳  用於劇烈、陣發性、痙攣性乾咳

【用法用量】

成人常用量:皮下注射,一次15~30mg,一日30~90mg;

不良反應

1.較多見的不良反應有:(1)心理變態幻想;(2)呼吸微弱、緩慢或不規則;(3)心率或快或慢、異常。

2.少見的不良反應:(1)驚厥耳鳴、震顫或不能自控的肌肉收縮等;(2)蕁麻疹;瘙癢、皮疹或臉腫等過敏反應;(3)精神抑鬱和肌肉強直等。

3.長期應用可引起依賴性。常用量引起依賴性的傾向較其他嗎啡類藥爲弱。典型的症狀爲:雞皮疙瘩、食慾減退、腹瀉牙痛噁心嘔吐、流涕、寒顫、打噴嚏、打呵欠睡眠障礙胃痙攣多汗、衰弱無力、心率增速、情緒激動或原因不明的發熱

禁忌

對本品過敏的患者禁用。

注意事項】

下列情況應慎用:(1)支氣管哮喘;(2)急腹症,在診斷未明確時,可能因疼痛緩解而掩蓋疾病本質造成誤診;(3)膽結石,可引起膽管痙攣;(4)原因不明的腹瀉,可使腸道蠕動減弱、減輕腹瀉症狀誤診;(5)顱腦外傷或顱內病變,本品可引起瞳孔變小,模糊臨牀體徵;(6)前列腺肥大病因本品易引起尿瀦留而加重病情;(7)重複給藥可產生耐藥性,久用有成癮性。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藥】

(1)本品可透過胎盤,使胎兒成癮,引起新生兒的戒斷症狀如過度啼哭、打噴嚏、打呵欠腹瀉嘔吐等。分娩期應用本品可引起新生兒呼吸抑制

(2)可自乳汁排出,哺乳期婦女慎用。

兒童用藥】

新生兒嬰兒慎用。

【老年患者用藥】

藥物相互作用

1.本品與抗膽鹼藥合用時,可加重便祕或尿瀦留的不良反應

2.與美沙酮或其他嗎啡類藥合用時,可加重中樞性呼吸抑制作用

3.與肌肉鬆弛藥合用時,呼吸抑制更爲顯著。

4.與中樞抑制藥合用時,有相加作用

藥物過量】

1.逾量服用本品時,可很快出現由可待因所致的嚴重副反應,如昏迷,呼吸深度抑制瞳孔極度縮小、兩側對稱,或呈針尖樣大,血壓下降、發紺,尿少,體溫下降,皮膚溼冷,肌無力,由於嚴重缺氧致休克循環衰竭、瞳孔散大、死亡。

2.中毒解救  服藥過量可洗胃或催吐以排除胃中藥物。給予拮抗劑N-乙酰半胱氨酸,不宜給活性炭,以防止影響拮抗劑吸收保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人工呼吸靜脈注射納洛酮拮抗可待因中毒

規格

(1)1ml:15mg  (2)1ml:30mg

貯藏

遮光,密閉保存

【包裝】

有效期

【批准文號】

【生產企業】

企業名稱:

地    址:

郵政編碼

電話號碼:

傳真號碼:

網    址:

磷酸可待因注射液說明書其它版本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