鯪魚

食材 中藥材 中醫學 食療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líng yú

2 註解

3 概述

鯪魚生長在水溫較高的水域,不耐低溫,一般水溫低於7℃時即不能生存,所以天然鯪魚主要產於廣東、福建兩省各水系。其它地區可在保溫條件下進行人工養殖。鯪魚四季均產,以4~6月爲捕撈旺季。

鯪魚體扁側,背部在背鰭前方略隆起,一般體長15~25釐米。有須兩對,鱗片較大,體爲青白色,腹部圓而無棱,刺細小且多,肉嫩,略有土腥味。

4 鯪魚的別名

雪鯪、土鯪魚、鯪公、齡魚

5 《*辭典》鯪魚

5.1 出處

姚可成《食物本草

5.2 拼音名

Línɡ Yú

5.3 別名

雪魿(《綱目拾遺》),魿魚(姚可成《食物本草》),土鈴魚(《本草求原》)。

5.4 來源

爲鯉科動物鯪魚的肉。

5.5 形態

體長、側扁,腹部圓,背部在背鰭前方稍隆起。體長約30釐米。頭短,吻圓鈍,吻長略大於眼徑。眼側位,眼間距寬。口下位,較小,呈弧形,上下頜角質化。須2對,吻須較明顯,頜須短小。脣的邊緣有多數小乳狀突起,上脣邊緣呈細波形,脣後溝中斷。下嚥齒3行。鱗中等大,側線鱗38~41。背鰭Ⅲ12,無硬刺,其起點至尾基的距離大於至吻端的距離。臀鰭Ⅲ5。尾鰭分叉深。體上部青灰色,腹部銀白,體側在胸鰭基的後上方,有8~9個鱗片的基部具黑色斑塊。幼魚尾鱗基部有一黑色斑點。

棲於南方水溫較高的河流內,以藻類及水底腐殖質爲食。產卵期4~9月。冬季在河牀深水處越冬

5.6 生境分佈

分佈於珠江流域及海南島。

5.7 性味

①姚可成《食物本草》:"味甘,無毒。"

②《本草求原》:"甘,平,無毒。"

5.8 功能主治

①姚可成《食物本草》:"主滑利肌肉,通小便。治膀胱結熱,黃疸水鼓。"

②《綱目拾遺》:"健筋骨,活血行氣逐水利溼。"

③《本草求原》:"補中開胃益氣血,功近鯽魚。"

5.9 注意

本草求原》:"陰虛喘嗽忌之。"

5.10 摘錄

《*辭典》

6 鯪魚使用提示

每餐約100克

7 鯪魚營養價值

鯪魚富含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A、鈣、鎂、硒等營養元素,肉質細嫩、味道鮮美。

8 鯪魚適合的人羣

一般人羣均可食用

1. 適宜體質虛弱,氣血不足,營養不良之人食用;適宜膀胱熱結小便不利肝硬化腹水營養不良性水腫之人食用;

2. 陰虛喘嗽忌之。

9 鯪魚食療功效

味甘、性平、無毒,入肝、腎、脾、胃四經

益氣血,健筋骨,通小便之功效;

小便不利熱淋膀胱結熱、脾胃虛弱

10 鯪魚的食用建議

鯪魚的烹調法以燒、燉爲主。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