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鼻疽病

感染性疾病 人獸共患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lèi bí jū bìng

2 註解

類鼻疽病是由類鼻疽假單胞桿菌引起的一種人獸共患的感染性疾病。其疫源地主要分佈於北緯20°以南,南緯20°以北之間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以東南亞和澳大利亞北部最多見。本病主要傳播途徑破損皮膚接觸含有類鼻疽假單胞桿菌的水和土壤感染

3 臨牀表現

1.隱匿性感染:臨牀症狀和體徵不明顯,但血清中可測出特異性抗體

2.急性肺部感染:病情輕重不一,輕症爲支氣管炎,重者發展爲病情兇險的壞死肺炎。起病急驟,頭痛,食慾不振,全身痠痛寒戰高熱胸痛咳嗽咳痰,呼吸急促,胸部體徵可能很少,但肺部炎區可聞及溼性羅音。若沒有全身播散,肝脾常不腫大。

3.敗血症糖尿病、酗灑、吸毒等免疫功能低下者,容易患本型感染。起病急,寒戰高熱呼吸困難肌肉痠痛、劇烈頭痛皮膚潮紅或紫紺,同時出現肺、肝、脾及淋巴結膿腫,以肺膿腫最多見。病變累及胸膜時有胸痛咳嗽咳血性或膿性痰。胸部聽診可聞及乾性、溼性羅音及胸膜摩擦音,可有肺實變及胸腔積液的體徵。還可出現關節炎腦膜炎腹痛腹瀉、黃疽、肝脾腫大、皮膚膿挼缺硐幀?

4.急性局源性化膿性感染細菌破損皮膚感染人體後,在局部形成一個癤腫,同時併發淋巴管炎和淋巴結炎。患者發熱,全身不適,很快發展爲敗血症

5.慢性化膿性感染:急性感染後形成多處化膿性病源。膿腫破潰可形成痿管,經久不愈。患者體溫可正常,但消瘦、衰竭。

4 診斷依據

1.凡有疫區旅居史的患者出現發熱或化膿性疾病(特別是肺膿腫或者空洞性肺結核),都應考慮有類鼻疽病的可能。 2.確診本病必需依靠病原學檢查血清免疫學試驗。

5 治療原則

1.病原治療; 2.外科治療; 3.對症支持治療; 4.中醫中藥治療; 5.其他:糖尿病應降糖治療。

6 用藥原則

1.輕症肺炎類鼻疽病用TMP每日4mg/kg,SMZ每日20mg/kg,療程60-150天。 2.重症肺炎敗血症型病人應靜脈給予多種抗生素,最好根據藥物敏感試驗來選藥。常用四環素氯黴素丁胺卡那黴素,有條件者可加頭孢他啶泰能,療程30天。然後用TMP、SMZ30-120天(TMP每日20mg/kg、SMZ每日100mg/kg)。 3.血清抗體效介低並且無臨牀感染證據時無需用藥。 4.痰培養轉陰時間平均6周,若持續6個月爲陽性,應考慮行肺葉切除術。 5.有肺外化膿性病源者應連續治療6-12個月,同時作外科引流。 6.奎諾酮類、氨曲南抗生素治療本病無效。 7.若病人出現感染性休克腦膿腫心力衰竭等,其治療措施可參見相關章節。 8.維持水、電解質平衡酸鹼平衡藥物維生素類、白蛋白、新鮮血、脂肪乳丙種球蛋白胸腺肽等也可應用。

7 輔助檢查

1.對急性類鼻疽病人以檢查框限“A”爲主; 2.對病情複雜,需與結核傷寒瘧疾、其他細菌引起的敗血症發熱性疾病鑑別者,檢查專案可包括檢查框限“A”、“B”、“C”。

8 療效評價

1.治癒症狀體徵消失,細菌培養陰性。 2.好轉:症狀減輕,體徵有改善,細菌培養陽性陰性。 3.未愈:症狀體徵未改善,細菌培養陽性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