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胃散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tiáo wèi sǎn

2 古今醫鑑》卷六:調胃散

2.1 處方

蒼朮白朮茯苓白芍藥桔梗紫蘇檳榔陳皮甘草

2.2 功能主治

脹滿。

2.3 用法用量

小便閉,加車前子腹脹,加枳殼

2.4 摘錄

古今醫鑑》卷六

3 御藥院方》卷三:調胃散

3.1 處方

藿香2兩,甘草(炙)2兩,陳皮(去白)2兩,半夏曲(每1兩用生薑3兩半)2兩,厚朴(每1兩用姜1兩拌制)2兩。

3.2 製法

上同爲細末。

3.3 功能主治

陰陽氣不和,三焦痞隔,五勞七傷,山嵐瘴氣,八般瘧疾四時傷寒,頭目肢節疼痛,心腹脹滿,嘔逆噁心,痰涎咳嗽,手足虛腫,五種隔氣噎塞,寒熱水瀉諸痢,婦人產後蓐勞脾胃不和,飲食減少。

3.4 用法用量

本方爲細末,生薑麪糊和丸,如梧桐子大,名“調胃丸”。每服五十丸,食前生薑湯送下。

3.5 摘錄

御藥院方》卷三

4 痘科類編釋意》卷四:調胃散

4.1 處方

蒼朮(米泔浸去粗皮)8錢,厚朴薑汁炒)5錢,陳皮5錢,茯苓2錢,丁香2錢,甘草2錢,白朮2錢。

4.2 製法

上爲粗末。

4.3 功能主治

胃熱手少陽火入於手太陰肺,故紅點如斑,出於皮毛間者。

4.4 用法用量

生薑大棗水煎溫服;或研細,沸湯入鹽點服2-3錢。

4.5 摘錄

痘科類編釋意》卷四

5 聖濟總錄》卷六十八:調胃散

5.1 處方

紫背荷葉(焙)半兩,黃耆(銼)1分。

5.2 製法

上爲細散。

5.3 功能主治

吐血不止。

5.4 用法用量

每服1錢匕,生薑蜜水調下,不拘時候。

5.5 摘錄

聖濟總錄》卷六十八

6 普濟方》卷三九六

6.1 方名

調胃散

6.2 組成

人蔘去蘆)、陳皮(去白)、白朮蒼朮白茯苓(去皮)、桔梗(炒)、縮砂仁厚朴(姜制)、肉豆蔻扁豆(姜炒)、薏苡仁(炒)、山藥石蓮肉(去心)、粉草各等分

6.3 主治

小兒冷痢

6.4 用法用量

豬肉拌食。

6.5 加減

痢不止,加訶子肉;吐不止,加丁香;吐痢內虛,可酌加附子木香;重者,加白姜

6.6 製備方法

上爲末。

7 傷寒標本》卷下

7.1 方名

調胃散

7.2 組成

水銀、舶上硫黃

7.3 主治

傷寒嘔吐四肢厥逆清冷。

7.4 用法用量

每服1錢,重者2錢,米飲送下。

7.5 製備方法

上研至黑。

8 《準繩·幼科》卷三

8.1 方名

調胃散

8.2 組成

人蔘3錢,白朮2錢半,甘草(炙)1錢,白茯苓1錢,罌粟子1錢,白附子半分,藿香半錢,丁香半錢。

8.3 主治

小兒積熱

8.4 用法用量

每服半錢或1錢,紫蘇湯送下。

8.5 製備方法

上爲末。

8.6 附註

桃枝丸積熱後用此方。

9 聖濟總錄》卷一六五

9.1 方名

調胃散

9.2 組成

大黃(銼,炒)1兩,當歸(切,焙)1兩,麥門冬去心焙)1兩,桃仁(去皮尖雙仁,麩炒)1兩,生乾地黃(焙)1兩,菖蒲(銼)1兩,鱉甲醋炙,去裙襴)1兩,柴胡(去苗)1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透)3分,秦艽(去苗土)3分,黃連(去須)3分,桂(去粗皮)半兩,吳茱萸(湯洗去涎,焙乾炒)半兩。

9.3 主治

產後大便祕澀不通。

9.4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空心、食前以溫水調下。

9.5 製備方法

上爲散。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