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嬰幼兒腹瀉的穴位

關聯數據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關於嬰幼兒腹瀉

概述嬰幼兒腹瀉(infantilediarrhea)是我國嬰幼兒最常見的消化道綜合徵。1982年全國小兒腹瀉協作組討論通過了分類法,將小兒腹瀉分爲感染性與非感染性。感染性腹瀉除已有固定名稱如桿菌痢疾、聝米巴痢疾、霍亂、鼠傷寒沙門氏菌感染等外,其他細菌如大腸桿菌、空腸彎曲菌,病毒如輪狀病毒、星狀病毒、柯薩奇病毒等,以及真菌等所致感染及一些原因不明的感染,都診斷爲小兒腸炎。診斷注意尋找病因,排出消化道外感染引起的腹瀉。先從病史中瞭解餵養情況、不潔食物史、疾病接觸史、食物和餐飲具消毒情況,以區別感染性與非感染性腹瀉。其次注意發病季節和地區。我國北方3~7月份的腹瀉多由於大腸桿菌引起,而8~12月份的病例多系病毒所致。有條件者應作大便培養、電鏡檢查或病毒分離。輸液前應根據病史和體徵表現分析判斷脫水的程度和性質。須詳細詢問:病前和病期中的餵養情況、喂水量和是否含鹽;腹瀉和嘔吐的日數、每日次數和性質;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