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 2016年01月18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胸痛爲症狀名[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49.  。即胸部疼痛[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出《黃帝內經素問·脈解篇》。指胸部正中或偏側作痛[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49. 。多與心、肺、肝三髒有關[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49. 。《黃帝內經素問·藏氣法時論》:“心病者,胸中痛。” 《醫碥·胸痛》:“胸者,肺之部分,則其痛尤多屬肺可知,乃醫書多以肝病爲言,此舉隅之論耳,勿泥。須知胸爲清陽之分,其病也,氣滯爲多,實亦滯,虛亦滯。氣滯則痰飲亦停,宜行氣除飲,此治在肺。” 《雜病源流犀燭·胸膈脊背乳病源流》:“胸者,肝之分,肺心脾肝膽腎心包七經脈俱至胸,然諸經雖能令胸滿氣短,而不能使之痛,惟肝獨令胸痛,故屬肝病。”“肝虛胸痛引腰,宜補腎,補腎所以補肝也,宜六味丸加首烏、牛膝;肝實胸痛不能轉側,善太息,宜疏肝,宜寬胸飲;胸痛常欲蹈壓其胸,先未痛,但欲飲熱,名曰肝着,宜旋覆湯;胸痛短氣,是水氣,宜五苓散;胸痛痞塞,痰氣爲害,宜二陳湯;胸痹急痛如錐刺,難於俛仰,汗出,或徹背上,不速治,或至死,宜生韭汁;胸痹痛引背,喘息咳唾短氣,寸沉遲,關緊數,宜瓜蔞一個,薤白半斤,白酒七斤,煮二斤,分二服,加半夏四兩尤妙;……胸膈隱痛,腎虛不納氣,氣虛不生血也,宜補肝散。”亦有指膈痛或胸痹之重者[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49. 。《醫宗必讀·心腹諸痛》:“胸痛即膈痛。” 《醫宗金鑑·訂正金匱要略注》卷二十:“胸痹之病輕者即今之胸滿,重者即今之胸痛也。”

參見膈痛、胸痹條:

膈痛指疼痛橫連胸膈[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898.  。《證治要訣·膈痛》:“膈痛與心痛不同……膈痛則痛橫滿胸間,比之心痛爲輕,痛之得名,俗爲之稱耳。”《證治準繩·雜病》:“膈痛多因積冷與痰氣而成,宜五膈寬中散,或四七湯加木香、桂各半錢,或檛脾湯加木香如數。痰涎壅盛而痛者,宜小半夏茯苓湯加枳實一錢,間進半硫丸。”

胸痹指胸膺部悶窒疼痛的一種病證[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49. 。《肘後備急方》卷四:“胸痹之病,令人心中堅痞忽痛,肌中苦痹,絞急如劉,不得俛仰,其胸前皮皆痛,不得手犯,胸滿短氣,咳嗽引痛,煩悶自汗出,或徹引背膂。”《金匱要略·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治》:“夫脈當取太過不及,陽微陰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責其極虛也。今陽虛,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陰弦故也。”“本人無寒熱,短氣不足以息者,實也。”“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氣,寸口脈沉而遲,關上小緊數,栝蔞薤白白酒湯主之。”“胸痹不得臥,心痛徹背者,栝蔞薤白半夏湯主之。”“胸痹心中痞氣結在胸,胸滿,脅下逆搶心,枳實薤白桂枝湯主之,人蔘湯亦主之。”“胸痹胸中氣塞,短氣,茯苓杏仁甘草湯主之,橘枳薑湯亦主之。”“胸痹緩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胸痹有按症情輕重分爲胸滿、胸痛者[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49. 。本病可見於冠心病、心絞痛等疾患[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49.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