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同濟醫院轉化醫學中心成立

歷史事件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2011年8月30日,武漢同濟醫院轉化醫學中心成立,中心將聯手全國醫學精英,整合基礎、臨牀、藥學等學科資源,加強醫工、醫理聯合,對臨牀中發現的問題進行深入基礎研究,然後將成果快速轉向臨牀應用,以提高醫療總體水平。

近年來,轉化醫學在國際上發展迅猛。同濟醫院院長、轉化醫學心主任陳安民介紹說,轉化醫學倡導以患者爲中心,強調多學科通力合作,其核心是在從事基礎科學的研究者和了解病人需求的醫生之間建立有效聯繫,將基礎生物醫學研究向最有效、最合適的疾病診斷治療和預防模式轉化,以彌補基礎實驗與臨牀應用間的鴻溝。

據介紹,中心分設“基因診斷及研究中心”“生物工程再生醫學中心”“生物樣本庫與生物資源研究中心”,聚集了一批跨學科、跨專業的高水平轉化醫學研究隊伍,將建設成集腫瘤機理及早期診斷、生物工程再生醫學移植幹細胞研究、心腦血管疾病基因治療藥物研發等爲一體的國內領先的轉化醫學開放性研究中心。

如何使醫學研究突破“試管裏的風暴”,成爲真正使患者受益的臨牀新技術?如何將臨牀患者需求回饋到基礎醫學研究領域,使之更具針對性?昨日,記者在協和醫院瞭解到,自該院轉化醫學中心成立半年來,已有多項成果實現臨牀與基礎研究雙向轉化。

12歲的小王是一名頸部腫瘤患者需要接受手術。但因腫瘤很大壓迫氣道導致變形,這給手術麻醉帶來了難題---普通喉鏡視野受限,不能順利插管,且存在巨大風險。

如何實現此類患者的安全插管?協和醫院麻醉科姚尚龍教授等在分析此類因先天面部畸形燒傷等因造成的困難氣道臨牀數據,並分析東西方人種氣道發育異同,發明了視頻氣管喉鏡,並於去年申報國家專利獲批。麻醉師使用視頻喉鏡,可在視頻引導下對各種困難氣道進行插管,大大降低了普通喉鏡的麻醉風險,並可運用於急診、ICU搶救中的常規和困難氣管插管處理。至今,在協和醫院已有300餘例困難氣道患者實行視頻喉鏡插管,且麻醉費用比普通喉鏡低廉。

“這是轉化醫學一個典型的例子”,協和醫院轉化醫學心主任王國斌教授介紹,中心成立半年來,依託醫院和華中科技大學資源進行學科交叉,與“武漢綜合性新藥研究開發技術大平臺”及光谷生物園區、國內外知名醫藥企業密切合作,完成了“實驗室——臨牀——實驗室”的良性醫學轉化,形成完整的生物醫藥研發產業鏈。

據悉,武漢協和醫院擁有生物靶向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分子影像省級重點實驗室,華中地區唯一一個國家“十二五”重大新藥創制-創新生物藥臨牀研究平臺,  2個湖北省醫學臨牀研究中心(微創醫學與血栓止血研究中心),並建立華中科技大學實驗動物中心,硬件設施達到中南地區同類領先。以上爲更多轉化醫學成果的取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據瞭解,血栓診斷試劑、腎衰丸等一批科研成果,也即將運用於臨牀。

科研成果往往是一紙論文,真正用到患者身上的很少。30日,同濟醫院聯手全國醫學精英成立了轉化醫學中心,希望通過醫學專家的努力將醫學基礎研究成果快速轉向臨牀應用,以提高醫療總體水平,最終使患者受益。

30日,同濟醫院成立醫學轉化中心,四位院士也將加盟。據介紹,新的醫學研究模式倡導以患者爲中心,從臨牀工作中發現和提出問題,進行深入基礎研究,然後再將成果快速轉向臨牀應用。

以同濟醫院爲例,科研項目數量近年來一直位居全國三甲,但只有約30%的科研成果用在了臨牀上,這個數字在其他醫院可能更低。

據介紹,該轉化中心分設“基因診斷及研究中心”、“生物工程再生醫學中心”、“生物樣本庫與生物資源研究中心”。

該院副院長王偉教授介紹,基因診斷的前景很大,比如再生醫學中心,目前器官來源受限,不少患者等到生命的盡頭也沒等來器官,進口生物材料昂貴且不符合國人體型,比國產材料貴幾十倍,患者負擔很重,如果通過研究能找到器官替代材料、符合國人的價低優質的生物材料,無疑將降低費用。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用戶喜歡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