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支乙肝疫苗誕生

歷史事件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975年7月1日,代號7571的中國第一支乙肝病疫苗誕生。

1963年,美國科學家在一個澳大利亞土著人的血清中首次發現乙肝病感染的識別指標——澳大利亞抗原澳抗)。後來1972年,澳抗被命名爲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1972年,時任北京醫學院副院長的漢斯·米勒借隨同夫人中村京子回日本探親的機會,考察了剛研製出的乙肝病檢測診斷技術,並帶回幾個乙肝病檢測試劑盒。1973年初,派陶其敏前往日本學習最新的血凝法檢測技術。

回國之後,因爲從日本帶回的檢測板用完了,陶其敏的小組用了四個月時間造出了一套自己的乙肝檢測試劑盒。檢測試劑盒很快全國推廣。並進行抽樣調查,發現中國澳抗陽性人數比例竟高達10%!

1975年,陶其敏在美國《科學》雜誌上看到一篇報道,美國科研人員從病毒攜帶者的血液中,分離病毒滅活然後打在大猩猩身上,發現大猩猩產生了乙肝抗體,卻並未感染乙肝。陶其敏開始嘗試使用離心技術分離肝病毒表面抗原,並取得了初步成功。1975年7月1 日,代號7571的中國第一支乙肝疫苗在陶其敏手中誕生了!

因難以獲得實驗用的大猩猩,陶其敏依然決定在自己身上直接注射。注射疫苗後,她每天都測量體溫,一個星期就要查一次血,監控着自己血液中的變化。一個星期,沒有發現抗原;一個月,仍然沒有抗原;三個月過去了,抗體卻出現了!這意味着她已經獲得了對乙肝病毒的免疫力,而沒有染上乙肝。疫苗研製成功了!

根據衛生部的安排,陶其敏把自己製作血源疫苗的技術和整個工藝無償提供給了長春生物製品研究所。從此乙肝疫苗開始在國內逐漸推廣。

轉眼間35年過去了,中國乙肝病毒攜帶者人數已由當年的10%下降到7%,5歲下兒童感染率更是從5%下降到了0.3%!

陶其敏也因此被稱爲中國的乙肝疫苗之母。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用戶喜歡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