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箇中藥循證醫學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獎

歷史事件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中新社北京2010年1月11日電(記者 曾利明) 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吳以嶺主持、北京阜外醫院等開展的“中藥參松養心膠囊治療心律失常應用研究”今天獲得二00九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這是中國首個採用循證醫學,接受主流醫學方法評價的中藥臨牀研究。

循證醫學研究是近年全球興起的最具權威性的客觀藥物療效評價方法,其特點是大範圍、多樣本隨機雙盲。通過循證醫學研究能得出國際公認的藥物療效,選出使醫生和患者信賴的臨牀藥物

作爲國家科技部創新基金資助項目,該研究有全國五百多位專家參與,應用循證醫學客觀藥物療效評價方法,在北京阜外心血管病醫院首都醫科大學朝陽醫院、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等等三十六家大型綜合醫院展開。

研究結果顯示:該中藥治療心臟室性早搏顯優於西藥,治療陣發性房顫療效與西藥相當;對目前尚無有效藥物治療的竇緩、病竇傳導阻滯、慢快綜合徵等緩慢性心律失常如也具有較好療效,填補了該領域藥物治療的空白

專家稱,目前西藥治療心律失常存在的最大問題是毒副作用,而該藥以中醫絡病理論爲指導,不僅可對鈉、鈣、鉀等多種心臟離子通道起到調節作用,改善心肌細胞代謝紊亂,而且能調整心臟起搏傳導系統和自主神經功能,改善心肌供血。

據知,參松養心膠囊已被列入國家高技術產品和國家重點新產品,每年使用該藥治療心律失常患者已超過三百萬例。

 中國首個抗心律失常中藥完成循證醫學研究

2009年11月15日,科技日報記者姜鵬宇從在南京召開的第四屆國際絡病學大會上獲悉,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分會宣佈,以絡病理論爲指導研發的抗心律失常創新藥物參松養心膠囊循證醫學研究全面完成,其抗心律失常藥效作用理想

循證醫學是近年來在世界範圍內新興起的最權威的藥物療效研究方法,它的研究特點是:大範圍、多樣本、雙盲實驗,研究結果客觀、公正、權威。我國中成藥品種衆多,但目前開展循證醫學研究的極少。參松養心膠囊是目前我國唯一開展循證醫學臨牀研究的抗心律失常中成藥,該研究在全國各地36家大型綜合性三甲醫院中展開,參與的醫學專家達500多名。研究結果表明,參松養心膠囊治療非器質性室性早搏顯著優於對照組,治療器質性室性早搏顯著優於西藥慢心律;治療陣發性房顫療效與西藥心率平相當,並且對目前尚無有效西藥治療的緩慢性心律失常如竇緩、病竇傳導阻滯、慢快綜合徵等也具有較好療效,填補了緩慢性心律失常藥物治療的空白。還能明顯改善心律失常引起的心悸氣短乏力失眠症狀,這標誌着中藥在某些治療領域堪比西藥甚至超過西藥。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用戶喜歡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