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傷頭痛 2015年11月05日修訂版

BY fengchuile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內傷頭痛爲病證名[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84. 。指人體臟腑、氣血損傷,或內邪上擾所致的一類頭痛[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84. 。《景嶽全書·雜證謨》:“至若內傷頭痛,則不得以三陽爲拘矣。”內傷頭痛,一般起病較緩,時作時止,遇勞累受風,或情志刺激則常易發作,並有臟腑氣血不足或內邪的證候[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84. 。《症因脈治·頭痛論》:“頭痛之因,或元氣虛寒,遇勞即發,或血分不足,陰火攻衝,或積熱不得外泄,或積痰留飲,或食滯中焦,或七情惱怒,肝膽火鬱,皆能上衝頭角,而成內傷頭痛之症也。”內傷頭痛以虛證居多[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84. 。有氣虛頭痛,血虛頭痛,陰虛頭痛,陽虛頭痛,腎虛頭痛,瘀血頭痛,痰溼頭痛,肝陽頭痛等[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84.

氣虛頭痛

氣虛頭痛爲病證名[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22. 。指氣虛清陽不升所致的頭痛[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22. 。見《脈訣·頭痛》。《蘭室祕藏·頭痛門》:“頭痛耳鳴,九竅不利者,腸胃之所生,乃氣虛頭痛也。”常兼有神疲乏力,飲食無味,脈弱,或大而無力,遇勞則頭痛更甚等[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22. 。治宜健脾益氣,可用補中益氣湯,四君子湯加黃芪、蔓荊子等[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22. 。本證可見於貧血、緊張性頭痛等病[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22.

血虛頭痛

血虛頭痛爲病證名[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67. 。指陰血虧損不能上榮所致的頭痛[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67. 。《蘭室祕藏·頭痛門》:“血虛頭痛,當歸、川芎爲主。”症見眉尖至頭角抽痛,善驚惕,脈芤,或見頭隱隱作痛,頭暈目花,面色㿠白,心悸等。治宜補血爲主,可用四物湯加味[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67. 。本證可見於貧血、血管性頭痛等[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67.

陰虛頭痛

陰虛頭痛爲病證名[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51. 。指陰血及陰精虧損所致的頭痛[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51. 。《景嶽全書·雜證謨》:“陰虛頭痛,即血虛之屬也,凡久病者多有之。”因陰虛水虧,虛火易動所致[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51. 。症見頭痛而兼心煩內熱,面紅升火,失眠,舌紅,脈弦細數等[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51. 。治宜滋陰降火,可用滋陰八味煎、玉女煎等方[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51. 。如陰虛而火不旺者,治當滋陰補血,可用六味地黃丸、四物湯、左歸飲等方[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51. 。本證可見於高血壓病、腦動脈硬化症、緊張性頭痛等病[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51.

陽虛頭痛

陽虛頭痛爲病證名[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37. 。指陽氣不足,無力升舉所致的頭痛[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37. 。《景嶽全書·雜病謨》:“陽虛頭痛,即氣虛之屬也。亦久病者有之,其證必慼慼悠悠,或羞明,或畏寒,或倦怠,或食飲不甘,脈必微細,頭必沉沉,遇陰則痛,逢寒亦痛。”

腎虛頭痛

腎虛頭痛爲病證名[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034. 。指腎中元陰或元陽虛衰所致的頭痛[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034. 。《證治準繩·頭痛》:“下虛者,腎虛也,故腎虛則頭痛。”腎陰虛爲主者,症見頭腦空痛,頭暈耳鳴,腰膝無力,舌紅脈細[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034. 。治宜滋補腎陰爲主,可用六味丸、大補元煎加減[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034. 。腎陽虛爲主者,則頭痛而畏寒,四肢不溫,面色白,舌淡,脈沉細[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034. 。治宜溫補腎陽,可用右歸丸、正元丹等方加減[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034. 。《類證治裁·頭痛》:“腎虛水泛者,頭痛如破,昏重不安,六味湯去丹皮,加沉香,更以七味丸,人蔘湯下。”

瘀血頭痛

瘀血頭痛爲病證名[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857. 。指頭部外傷或由久病人絡引起的頭痛[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857. 。見《醫碥·頭痛》。症見頭痛如錐刺,痛有定處,時發時止,經久不愈,或面色晦滯,舌有瘀斑,脈澀等[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857. 。《醫林改錯》以頭痛“無表症,無裏症,無氣虛痰飲等症,忽犯忽好,百方不效”者,屬瘀血[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857. 。宜活血化瘀爲主[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857. 。常用通竅活血湯、血府逐瘀湯加減[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857. 。兼氣虛者加黃芪,痛甚者加全蠍、蜈蚣、地龍、白芷等[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857. 。本證可見於血管性頭痛,腦震盪後遺症等病[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857.

痰溼頭痛

痰溼頭痛爲病證名[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865. 。指痰溼上蒙所致的頭痛[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865. 。《張氏醫通·諸痛門》:“有痰溼頭痛,其人嘔吐痰多,發作無時。”症見頭部沉重,疼痛如裹,胸脘滿悶,嘔惡痰多,發作無時,舌苔白膩,脈滑[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865. 。治宜化痰祛溼,可用半夏白朮天麻湯、芎辛湯、導痰湯等[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865. 。本證可見於肌肉緊張性頭痛等病[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865.

肝陽頭痛

肝陽頭痛爲病證名[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894. 。指肝陽上擾所致的頭痛[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894. 。《類證治裁·頭痛》:“內風擾巔者,筋惕,肝陽上冒,震動髓海。”症見頭角及巔頂掣痛,眩暈煩躁易怒,睡眠不寧,脈弦等[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894. 。治宜平肝潛陽爲主,用天麻鉤藤飲、珍珠母丸等[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894. 。《醫醇賸義·諸痛》:“有因於火者,肝陽上升,頭痛如劈,筋脈掣起,痛連目珠,當壯水柔肝,以息風火。”用羚羊角湯、龍膽瀉肝湯等方[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894. 。本證常見於高血壓病、血管性頭痛、眼原性頭痛等疾患[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894.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