誇賽納森林病 2009年01月20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疾病別名:

基亞薩努森林病,猴病,基薩那森林熱,庫阿撒魯爾森林熱,基薩奴爾森林病,monkey disease,Kyasanur forest fever

疾病代碼

ICD:A98.2

疾病分類

感染科

疾病概述

誇賽納森林病於1957 年被認識,當時印度卡納他卡州希茂哥地區的森林野猴中存在着一種致死的動物流行病,此病和生活在森林邊緣村民中的疾病暴發有關。因而有“猴病”之稱。潛伏期3~8 天。突然起病,發熱、頭痛和嚴重肌肉疼痛,部分病人可出現衰竭。重者出現胃腸道紊亂和出血。全身性淋巴結病,支氣管肺炎等。

疾病描述

誇賽納森林病於1957 年被認識,當時印度卡納他卡州希茂哥地區的森林野猴中存在着一種致死的動物流行病,此病和生活在森林邊緣村民中的疾病暴發有關。因而有“猴病”之稱。後來在誇賽納分離到此病毒而得名。

症狀體徵

潛伏期3~8 天。突然起病,發熱、頭痛和嚴重肌肉疼痛,部分病人可出現衰竭。重者出現胃腸道紊亂和出血。全身性淋巴結病,支氣管肺炎等。部分病人表現兩期疾病過程。第二期特徵爲無熱後的腦膜腦炎,表現爲嚴重頭痛,精神紊亂、頸項強直、劇烈震顫眩暈和異常神經反射。

疾病病因

誇賽納森林病病毒屬於披蓋病毒科黃病毒屬,其抗原性與其他蜱媒黃病毒,特別是遠東蜱媒腦炎的病毒,以及鄂木斯克出血熱病毒相關。

病理生理

發病機制取決於血管損害、血小板減少以及腦、腎、心內膜、心肌、胃和腸出血的程度。病毒主要侵犯血管和神經系統,皮膚、黏膜和內臟血管均有充血、內皮細胞受損,使血管通透性增加,產生組織充血、水腫。腦水腫可引起感覺改變。血管張力減退可導致虛脫和休克。肝臟庫普弗細胞可見含鐵血黃素沉積。

診斷檢查

診斷:有發熱、頭痛、四肢肌肉疼痛、噁心、嘔吐、腹瀉以及出血傾向,有口腔黏膜疹,淋巴結腫大等表現。結合流行季節及疫源地接觸即可作初步臨牀診斷。

實驗室檢查:實驗室檢查同鄂木斯克出血熱。

其他輔助檢查:血沉減慢。

鑑別診斷

發熱初期應與迴歸熱,傷寒、斑寒、鉤體病等鑑別。出血期應與流行出血熱、流腦等相鑑別。

治療方案

誇賽納森林病無特效治療,需給予支持療法和對症處理,頭痛、肌痛給予鎮痛劑,脫水時進行靜脈補液,出血多時可輸血。恢復期應注意休息和適當飲食。不必隔離病人。

併發症

併發肝腎、功能損害以及嘔血、大咯血。

預後及預防

預後:患病7~10 天,可因嚴重出血和併發症導致死亡。

預防:主要是滅蜱,防蜱等預防措施。疫苗接種注射有效。

流行病學

貯存宿主主要有豪豬、松鼠及鼠類,其次是鳥類和蝙蝠,人是偶然性宿主。通過蜱叮咬其他哺乳類動物,使其產生明顯的病毒血症和致死性疾病。其季節流行和猴間流行有關。本病僅限於印度卡納他卡州的4 個地區。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