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界
自然界一般指人类社会和人类意识之外的物质世界。它是各种物质系统的总和,通常分为有机界和无机界两大类,目前已知包括微观、宏观、宇观三大层次,从基本粒子、原子、分子、细胞、生物体、地球、太阳,直到银河系和整个宇宙。
-
基因伦理学
人类在基因领域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并通过基因工程在改变自然以服务于人的需要方面进展迅速。显然不是,因为基因伦理学和基因技术在为人类服务这一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自然科学的规律观念,主要反映的是自然界自我发展的性质,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理的观念,则主要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秩序。
-
自然辩证法
19世纪70年代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的著述,标志着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分支的自然辩证法的诞生,完成了人类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的哲学认识的划时代革命,建立起比较完备的理论体系。自然科学方法论,它研究科学方法在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友展规律;
-
自然观
随着生产水平、科学水平和整个哲学思想的发展,历史上曾出现过不同类型的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形态是无限多样而又统一的,整个自然界是永恒运动和无限发展的,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无限的,遵循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人类及其精神是自然界演化的最美丽的花朵。
-
自然梯级
在这样的系统中飞鱼是鱼还是鸟,蝙蝠和鼯鼠是鸟还是兽,象含羞草这样有感觉的植物是植物还是动物,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中间型,但今天看来其奇异之处是很多的。有些生物史学家强调,自然梯级与对自然界物质的发展变化认识的结合是进化论的基础,但大多数情况还是从把自然梯级作为非时间、非空间的变化的观点来看的。
-
自然淘汰
自然选择(naturalselection)亦称自然淘汰。进化发生于遗传的变异、突变、重组,但还需要有进化的外动力。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应,是居群适应于环境。不同基因型对环境的适应结果不一。群体遗传学也可以说是将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予以定量化的一种尝试。进化中的遗传漂变的重要性长久来是否定的,但无疑存在于自然界。
-
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naturalselection)亦称自然淘汰。进化发生于遗传的变异、突变、重组,但还需要有进化的外动力。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应,是居群适应于环境。不同基因型对环境的适应结果不一。群体遗传学也可以说是将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予以定量化的一种尝试。进化中的遗传漂变的重要性长久来是否定的,但无疑存在于自然界。
-
群落
群落在自然界,任何生物种都不是孤立地生存,总有许多其它生物种与之同群共居,形成一个完整的生物群体。在动植物生活的地方,甚至其躯体上都布满着微生物的群体。地球上所存在的各种自然群落,如森林、草原、荒漠、沼泽等都是亿万年来地球历史发展的产物,是通过长期自然选择在一定地区产生的最合理、最有效的生物群体。
-
自然哲学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批判地吸收了古代和近代自然哲学的思想精华,总结了自然科学发展的成就和历史,建立起不同于以往任何自然哲学的自然辩证法学说。这种在自然哲学的生物学中采用对重演论预见的平行法则和自然梯级等的连续性法则,它是否与进化的观点有直接联系,一般还是问题,否定的意见很多。
-
六气
概述:六气:1.人体六种基本物质;出《黄帝内经灵枢·决气》。因其均发生于后天水谷精气,故名。自然界六种气候·六气:六气指自然界的风、寒、暑(热)、湿、燥、火六种气候,又称六元。初之气配厥阴风木、二之气配少阴君火、三之气配少阳相火、四之气配太阴湿土、五之气配阳明燥金、六(终)之气配太阳寒水。
-
相互分散
相互分散interspersion不同种类的小生境互相混杂地存在,各小生境的各个种的种群各依自己的生活方式棲息,它们之间存在或大或小的相互关系的现象,这种达到散在状态的过程是为相互分散,由埃尔顿(C.S.Blton.1949)在探讨群落的方式时提出的。
-
气象病理学
气象病理学是研究自然界气候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和在疾病过程中起作用的规律的学科。《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四时变化与人体脏腑活动、经气变化关系密切,如肝主春,心主夏,脾主长夏,肺主秋,肾主冬。
-
整体观念
整体观念为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同时也认识到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不断受自然界的影响,人类在能动地改造和适应自然的斗争中,维持着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用这种从整体出发,全面考虑问题的思想方法贯穿于对疾病的诊断治疗,而不是单从局部的病变着眼,这种整体观念,是中医学基本特点之一。
-
一次能源
一次能源是指直接取自自然界没有经过加工转换的各种能量和资源,它包括:原煤、原油、天然气、油页岩、核能、太阳能、水力、风力、波浪能、潮汐能、地热、生物质能和海洋温差能等等。一次能源可以进一步分为再生能源和非再生能源两大类。它们在自然界可以循环再生。
-
生气通天论篇
《生气通天论篇》为《黄帝内经素问》篇名。天,指自然界。本篇论述人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界的变化有着密切相通的联系。内容主要是运用阴阳理论,从生理病理两个方面来阐述人体与自然的联系。其中列举了许多种疾病,着重说明阳气失常在病理上的作用,指出阴阳协调的重要性。
-
整体观
中医学中的整体观:整体观是中医学关于如何看待人及其健康和疾病的一个基本观点。同时认为,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不断地受自然界的影响,人类在能动地改造和适应自然的斗争中,维持着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哲学中的整体观:整体观是哲学关于如何理解整体的一种基本观点。三是现代辩证整体观。
-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防治农、林、医有害生物危害的一类方法。保护和利用自然界害虫天敌是生物治虫的有效措施,成本低、效果好、节省农药、保护环境。他查清昆虫的生命周期及其交配过程,在实验条件下培养出大量的雄性不育螺旋锤蝇,然后释放出去与雌蝇交配,使之无法产卵育孵,害虫数量大大减少。
-
自然科学
自然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的物质现象及其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它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但不同于文学、艺术、宗教、哲学、法律、道德等意识形式。人类的科学活动源于生产实践,自然科学的发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生产,同时受着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自然科学内部矛盾运动的制约。
-
四塞
概述:四塞:1.自然界中四时阴阳之气失常;《黄帝内经素问·阴阳离合论》:“故生因春,长因夏,收因秋,藏因冬,失常则天地四塞。”脉象与四时不相应·四塞:四塞指脉象与四时不相应。《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脉要曰:春不沉、夏不弦、冬不涩、秋不数,是谓四塞。”
-
碳循环
碳循环是自然界中的碳在各类生物的作用下,在有机态和无机态之间不断地转化和循环的过程。碳是一切有机物的基本成分,没有碳就没有生命。生物体内的碳都来源于大气中或溶解于水中的二氧化碳,无机环境中的碳以二氧化碳或碳酸盐形式存在,贮存于地层中的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等)中也含有大量的碳。
-
热力学定律
热力学系统的状态的变化,总是通过外界对系统做功,或向系统传递热量,或两者兼施并用来完成的。“传递热量”是通过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完成的,所起的作用是系统外物体的分子无规则运动与系统内分子无规则运动之间的转换,从而也改变系统的内能。在封闭系统中发生任何不可逆过程都导致熵的增加,这称之为熵增加原理。
-
生物种群
生物种群是在特定空间中能相互进行交配的同种生物个体的组合。自然种群的基本特征是:具一定分布区域,具一定基因组成,具数量动态特征。进化论和分类学家视种群为种在自然界存在的基本单位。如个体有生有死,种群水平的研究有出生率和死亡率,还有迁入率、迁出率、密度、性比、年龄结构等。
-
自养型
自养型是在自然界中能以二氧化碳作为主要碳源进行生长的生物,统称为自养型生物。主要通过卡尔文循环(即光合碳循环)进行固定二氧化碳,在需能情况下,经过一系列复杂过程转变成碳水化合物。前者如紫硫细菌(Chromatium)、绿硫细菌(Chlorobium),后者如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氢细菌等。
-
金属
由金属元素组成的单质。④当金属受到外力作用时,金属晶体内某一层金属原子、离子跟另一层金属原子、离子发生相对滑动,由于自由电子的运动,各层间仍保持着金属键的作用力,所以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工业上常常把金属分为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两大类。有色金属又可分为轻金属、重金属、贵金属、稀有金属和半金属等类别。
-
心灵主义
这样,心灵主义便成了宗教迷信与江湖骗子的理论根据。到19世纪后期,对请神术的一些表演本身产生了不同的解释,例如对“传心术”和“天眼通”(前者指思想传递,后者指不通过通常的感觉通道而产生的感知觉)等现象,心灵主义者把它解释为灵魂的活动,而法国生理学家里奇特(C.Richet)等却用“超常能力”加以解释。
-
种群的指数增长
达尔文也曾计算过繁殖缓慢的大象的个体。因为限制生物增长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即环境阻力的存在(如有限的生存空间和食物,种内和种间竞争,天敌的捕食,疾病和不良气候条件等)和生物的年龄变化等必然影响到种群的出生率和存活数目,从而降低种群的实际增长率,使个体数目不可能无限地增长下去。
-
人择原理
人择原理亦称人的宇宙原理。其基本思想由美国科学家迪克(1916~)于1961年首先提出。这在认识论上提出了认识主体与客体的统一问题,在自然观上提出了人与自然界的统一问题,在医学上提出了人的健康和疾病与宇宙条件相联系的问题。中医强调“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人相应”,从宇宙学得到了科学论证。
-
真菌
菌体由菌丝组成,无根、茎、叶的分化,无叶绿素,不能自己制造养料,以寄生或腐生方式生活的低等生物。有些真菌的菌丝无隔膜,为多核细胞。真菌能分解各种有机物,增加土壤肥力,在自然界物质循环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真菌作为病原微生物还能侵入人体和动物,引起毛发、皮肤、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其他内脏的真菌病。
-
黑麦草花叶病毒属
黑麦草花叶病毒的多聚蛋白为348kDa,切割产生10个产物,分别为P1(可能是蛋白酶)、HC-Pro(辅助成分蛋白酶)、P3、拄状内含体解旋酶、VPg、核内含体蛋白酶(Nia)、核内含体复制酶(Nib)和外壳蛋白。黑麦草花叶病毒在自然界只侵染黑麦、鸭茅,一些株系侵染多花黑麦草,但不侵染小麦。
-
天竺葵环带斑病毒
PZSV分类类型:种分类:天竺葵环带斑病毒天竺葵环带斑病毒基本特性:天竺葵环带斑病毒为准等轴对称颗粒,直径25-35nm,作为3个组分沉降。RNA1编码一个108.4kDa的多肽,其中含有1型Mtr的保守序列基元I-III及超家族1Hel的7个同感基元。病毒可经汁液接种传播,自然界由蓟马昆虫传播。
-
PZSV
PZSV分类类型:种分类:天竺葵环带斑病毒天竺葵环带斑病毒基本特性:天竺葵环带斑病毒为准等轴对称颗粒,直径25-35nm,作为3个组分沉降。RNA1编码一个108.4kDa的多肽,其中含有1型Mtr的保守序列基元I-III及超家族1Hel的7个同感基元。病毒可经汁液接种传播,自然界由蓟马昆虫传播。
-
井岗霉素
概述:井岗霉素是吸水链真菌井岗变种产生的水溶性抗生素。纯品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具有内吸治疗作用。井岗霉素中毒:井岗霉素属低毒杀菌剂。在自然界能被多种微生物分解。如有中毒,对症处理。
-
自然疫源地
自然疫源地(naturalfocusofinfectiousdisease)是指某些传染病的病原体在自然界的野生动物中长期存在并造成动物间流行的地区。
-
火生土
说明自然界的火对土的生成有滋生和促进作用。在五行之中,火有资生、助长土的作用,火生土用以说明心对脾的资助关系。在中医五行学说中,心属火,脾属土,火生土是指脾土功能的正常发挥依赖于心火的温煦。临床应用较多推演于肾阳命门火助脾胃腐熟水谷的作用,故肾阳衰、命门火不足会出现五更泄泻、完谷不化的病证。
-
火克金
火克金是指五行学说的一种相克关系。说明自然界的火对金的生成、运动等有排斥和抑制作用。在中医五行学说中,心属火,肺属金,火克金是指生理上心火对肺金功能的正常发挥有调节作用。临床应用较多推演于病理上肝火过亢,加剧肺的病变。
-
后天之精
后天之精即水谷之精。是指人出生之后,从吸入的自然界清气及摄入的饮食物中摄取的营养精华成分以及脏腑气化所生成的精微物质。它是人体生长发育、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由于来源于饮食水谷,禀受于后天,故又称后天之精。
-
平人气象论篇
《平人气象论篇》为《黄帝内经素问》篇名。平人,谓气血平调无病之人;气象,为脉气之动象。文中论脉首重胃气,有胃气为平脉,胃气少为病脉,无胃气为死脉;并从人与自然界与四时气候变化的关系,具体讨论了四时五脏的平脉、病脉和死脉的脉象。
-
东医寿世保元
《东医寿世保元》为方书。朝鲜族李济马撰于1894年。载医论625条,方剂113首。着重论述人与自然界、社会的关系。太少阴阳四象的辨证论治、精神心理因素对脏器、疾病和健康的影响。创立了四象治疗和预防医学,成为现代朝医学的主要经典著作东医四象新篇。延边朝鲜自治州卫生局、中华全国医学会延边分会影印。
-
四气调神大论篇
《四气调神大论篇》为《黄帝内经素问》篇名。精神意志的活动,则是人体内在脏气活动的表现。内在脏器与外在环境统一协调,才能保证身体健康。本篇的中心内容,就是讨论根据四时气候特点,采取相应方法调养五脏神志以顺应自然界生长收藏规律,故名。篇中并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防治疾病原则。
-
用寒远寒
《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有假者反常。治病必须因时制宜,气候炎热则阳气亢盛,阴精易损,再服用大温大热的药物或食物,则助阳气亢盛之势而阴精更受损伤,有违自然界四时阴阳消长规律,造成阴阳偏胜、失调,故为用药之所不宜。
-
天敌
天敌(predators)是指在自然界中某种专门捕食病媒生物或寄生在病媒生物体上而导致其致死的动物。
-
行健廓
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一:“乾为白珠,络通大肠之腑,脏属于肺…肺与大肠相为表里,主分泾渭,上运清纯,下输糟粕,曰行健廓。”历代命名繁多,一般多用自然界八种物质现象或八卦名称来命名。《银海精微》认为八廓“有位无名”;《医宗金鉴》主张八廓分属于六腑、包络和命门,因脏腑相应,其位又多与五 相重。
-
邪气
邪气即病邪。与正气相对而言。《黄帝内经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邪气它包括内生和外来两部分。外来之邪,多指自然界和社会因素对机能活动的干扰或对防卫机能的破坏;内生之邪,是指由脏腑机能失调或因此形成的病理产物(痰饮、瘀血等),均可成为某些病变的致病因素。
-
热气
热气①六气之一,夏令主气,也是自然界致病因素之一。《素问·疟论》:“夏伤于暑,热气盛,藏于皮肤之内。”②病因病理学名词。指因气机不宜,阳气郁积而变化为可导致疾病的邪气。《素问·举痛论》:“悲则心系急…荣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寒气生浊,热气生清。”
-
清毒
清毒病因学名词。指清冷之毒。系自然界致病因素之一。为异常的五行之气所化。《素问·五常政大论》:“厥阴在泉,清毒不生。”王冰注:“毒者,皆五行栗盛暴烈之气所化。”
-
共生效应
自然界有这样一种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单调,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事实上,我们人类群体中也存在“共生效应”。英国“卡迪文实验室”从1901年至1982年先后出现了25位诺贝尔获奖者,便是“共生效应”一个杰出的典型。
-
两实
两实①自然界四时正气为一实,体质健壮为一实。《灵枢·百病始生》:“两实相逢,众人肉坚。”两实相遇,病邪不易侵入人体。②人体正气充足为一实,岁时满盛年为一实,此时如遇六淫之邪气及气候异常,仍可导致寒热病及妇科病的发生。《灵枢·九宫八风》:“两实一虚,病则为淋露寒热。”
-
宗气
宗气为营卫之气(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气)与呼吸之气(由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结合而成,积聚于胸中,灌注于心肺,是一身之气运行输布的出发点。它有两大功能:其一是出于喉咙而行呼吸,其二是贯注心脉而行气血。见《黄帝内经灵枢·邪客》等。宗气的盛泄与人体气血运行、寒温调节、呼吸、声音的强弱有密切关系。
-
天受
天受为疫病的传播方式之一。指虽未接触病人,但经自然界的空气、水源等的传染而受病。《温疫论》上卷:“邪之所着,有天受,有传染,所感虽殊,其病则一。”
-
比类
比类即类比法。出《黄帝内经素问·疏五过论》等篇。比,比较;例如眩晕、抽搐、肢体震颤等一类“动”的症状,其表现与自然界草木受风吹而动摇的现象相类似,故可将其病变机理类比为“风”,从而提出了“风胜则动”的病机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