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源流論》

清 徐大椿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脈症與病相反論

症者,病之發現者也。病熱則症熱,病寒則症寒,此一定之理。然症竟有與病相反者,最易誤治,此不可不知者也。如冒寒之病,反身熱惡熱傷暑之病,反身寒而惡寒;本傷食也,而反易飢能食本傷飲也,而反大渴口乾。此等之病,尤當細考,一或有誤,而從症用藥,即死生判矣。此其中蓋有故焉。或一時病勢未定,如傷寒本當發熱,其歸尚未發熱,將來必至於發熱,此先後之不同也。或內外異情,如外雖寒而內仍熱是也。或有名無實,如欲食好飲,及至少進即止,飲食之後,又不易化是也。或有別症相雜,誤認此症爲彼症是也。或此人舊有他病,新病方發,舊病亦現是也。至於脈之相反,亦各不同。或其人本體之脈,與常人不同。或輕病未現於脈。或痰氣阻塞,營氣不利,脈象乖其所之。或一時爲邪所閉,脈似危險,氣通即復。或其人本有他症,仍其舊症之脈。凡此之類,非一端所能盡,總宜潛心體認,審其真實,然後不爲脈症所惑。否則徒執一端之見,用藥愈真而愈誤矣。然苟非辨症極精,脈理素明,鮮有不惑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