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鍼灸逢源》

清 李學川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靈樞血絡論

脈氣盛而血虛者。刺之則脫氣脫氣則僕。(苦瀉其氣則陰陽俱脫故爲仆倒)血氣俱盛。氣多者。其血滑。刺之則射。陽氣蓄積。久留而不瀉者。其血黑以濁故不能射。(陽氣久留不瀉陰血日枯。)新飲而液滲於絡。未合和於血也。故血出而汁別焉(血汁相半。)其不新飲者。身中有水。久則爲腫。陰氣積於陽。其氣因於絡。故刺之血未出而氣先行。故腫。(陰滯於陽而不易散)陰陽之氣。其新相得而未和合。(血氣初調。)因而瀉之。則陰陽俱脫。表裏相離。故脫色而蒼蒼然(衰危之色。)刺之血出多。色不變。而煩者。刺絡而虛(及)經。虛經之屬於陰者陰脫。故煩陰陽相得。而合爲痹者。此爲內溢於經。外注於絡如是者。陰陽俱有餘。雖多出血。而弗能虛也。熱氣因於針。則針熱。熱則肉着。於針。故堅焉。(肉着者。即針入而緊澀難窮堅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