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 2010年03月09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高粱(Sorghum vulgare),禾本科,一年生高大草本植物,原產於非洲,喜溫、抗旱、耐澇,種子有紅、白、褐各種顏色,有粘性變種。按用途分有食用、帚用、糖用和草用幾類。幼苗期類似玉米,但其新鮮莖、葉有毒,要用做飼料必須經過青貯陰乾。 在中國的東北種植相當普遍,由於其莖高大可以藏人,高梁地又俗稱“青紗帳”,在日本侵略時期,抗日遊擊隊經常出沒其間,有一時期日本侵略軍曾經禁止農民種高粱。高粱其他主要產區有美國、非洲和南亞,可以用作飼料。在世界糧食作物種植面積中佔第五位(前四位依次爲玉米、小麥、稻、大麥)。高粱釀酒沒有其他干擾味道,適合釀造中國白酒,中國白酒中質量最高的品牌幾乎都是主要用高粱釀造的。

《全國中草藥彙編》:高粱

拼音名

Gāo Liɑnɡ

別名

蜀黍

來源

禾本科高粱Sorghum vulgare Pers,,以種子入藥。

生境分佈

全國各地。

化學成份

嫩株含氰甙類杜林甙(即葉下珠甙,dhurrin 即 phyllanthin,C14H17O7N)。

性味

甘,平。

功能主治

燥溼祛痰,寧心安神。主治溼痰咳嗽,胃痞不舒,失眠多夢,食積。

用法用量

0.5~1兩。

備註

高粱佛焰苞能清熱止血,治一切失血之病。

高粱根能利小便,以及膝痛,腳跟痛。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中華本草》:高粱

拼音名

Gāo Liɑnɡ

別名

木稷、蜀黍、蜀秫、蘆粟、

來源

藥材基源:爲禾本科植物高粱的種仁。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orghum vulgare Pers.

採收和儲藏:秋季種子成熟後採收,曬乾。

原形態

高粱,一年生栽培作物。稈高隨栽培條件及品種而異,節上通常無白毛髯毛。葉鞘無毛或被白粉;葉舌硬紙質,先端圓,邊緣有纖毛;葉片狹長披針形,長達50cm,寬約4cm。圓錐花序有輪生、互生或對生的分枝;無柄小穗卵狀橢圓形,長5-6mm,穎片成熟時下部硬革質,光滑無毛,上部及邊緣具短柔毛,兩性,有柄小穗雄性或中性;穗軸節間及小穗柄爲線形,邊緣均具纖毛,但無縱溝;第1穎背部突起或扁平,成熟時變硬而光亮,有窄狹內卷的邊緣,向先端漸內折,第2穎舟形,有脊;第1外稃透明膜質,第2外稃長圓形或線形,先端2裂,從裂齒間伸出芒,或全緣而無芒。穎果倒卵形,成熟後露出穎外,花、果期秋季。

生境分佈

我國北方普遍栽培。

栽培

生物學特性,喜溫暖溼潤環境。耐旱。宜選疏鬆、肥沃、富含腐殖質的壤土栽培。

栽培技術,用種子繁殖。4-5月播種,按行距50cm開溝,點播,間距約20cm,播後蓋土。

田間管理,出苗後,中耕除草2-3次,結合中耕除草,將過密的苗間掉。追肥1-2次,肥料以氮肥和廄肥爲主。

化學成份

本品幼芽、果實含對-羥基扁桃腈-葡萄糖甙(p-hydroxymandelonitril-glucoside)。

性味

味甘;澀;性溫

歸經

脾;胃;肺經

功能主治

健脾止瀉;化痰安神。主脾虛泄瀉;霍亂;消化不良;痰溼咳嗽;失眠多夢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0-60g;或研末。

摘錄

《中華本草》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