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寐 2012年05月30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不寐,病證名。通常稱“失眠”或“不得眠”、“不得臥”、“目不瞑”,經常不能獲得正常睡眠,或入睡困難,或睡眠時間不足,或睡眠不深,嚴重時以徹夜不眠爲特徵的病症。出《難經·第四十六難》。《內經》有夜不瞑(見《靈樞·營衛生會》)、目不瞑(見《靈樞·大惑論》)等名稱。又名不得臥、不得眠、不能眠、失眠等。應辨別虛實。虛症多因陰血虧損、中氣不足或心脾兩虛所致。因陰血不足,心失所養者,常兼虛火偏亢,證見心煩失眠,頭暈耳鳴,甚則五心煩熱,多汗、口乾、舌紅、脈細數,治宜滋陰養血爲主,火亢則兼降心火,方用酸棗仁湯、補心丹、硃砂安神丸等。中氣虛弱者,證見失眠,神疲乏力,食慾減退,以補氣爲主,方用六君子湯、補中益氣湯加減。心脾兩虛者,證見多夢易醒,心悸健忘,飲食減少,面色少華,舌淡,脈細,治宜補益心脾,方用歸脾湯、壽脾煎等。因膽虛所致者,詳見膽虛不眠條。實證不寐,有外感時邪和內邪滯逆之不同。外感時邪者,有表熱不得臥、裏熱不得臥、半表半里熱不得臥、血熱不得臥、氣熱不得臥、餘熱不得臥、虛煩不得臥等。各詳該條。內邪滯逆者,有痰濁內濁、水氣凌心、肝火、膽火、胃中不和數種。痰濁內阻者,症見不寐,嘔惡胸悶,苔膩脈滑,治以化痰爲主,用溫膽湯加減。水氣凌心者,症見不寐而心下動悸,胸中漉漉有聲,治宜逐飲祛溼,用平胃散、控涎丹等方。肝火、膽火、胃中不和者,詳見肝火不得臥、膽火不得臥、胃不和臥不安等條。

神經衰弱等歸屬中醫“不寐”範疇。

鍼灸治療不寐效果良好,治療時間以下午爲宜。

由其他疾病引起不寐者,應同時治療其原發病。

不寐的病因病機

外感不寐:各種熱病過程中,熱擾心神常見不寐症狀;

內傷不寐:憂思過度,勞逸失調,耗傷心脾,導致氣血不足,無以奉養心神而致不寐;或因驚恐,房勞傷腎,以致心火獨熾,心腎不交,神志不寧;或因素體虛弱,心膽虛怯;或因情志抑鬱,肝失條達,肝陽擾動心神而成不寐;亦有飲食不節,脾胃受傷,宿食停滯,胃氣不和,而致不得安寐。

現代醫學認爲因長期過度緊張腦力勞動,強烈思想情緒波動,久病後體質虛弱,使大腦皮層興奮與抑制相互失衡,導致大腦皮質功能活動紊亂而成。

不寐的辨證分型

以不易入睡爲主症,但症狀表現不一,有初寢難以入寐;有寐而易醒,醒後不能再寐;亦有時寐時醒;甚至徹夜不寐等。

心脾虧損:兼見心悸健忘,頭暈目眩,納差倦怠,面色無華,易汗出,舌淡苔薄,脈細弱。

腎虛、心腎不交:兼見頭暈耳鳴,腰膝痠軟,五心煩熱,遺精盜汗,舌質紅,脈細數。

心膽虛怯:兼見心悸多夢,善驚恐,多疑善慮,舌淡,脈弦細。

情志抑鬱,肝陽上擾:兼見急躁易怒,頭暈頭痛,胸脅脹悶,舌紅,脈弦。

脾胃不和:兼見脘悶噫氣,噯腐吞酸,心煩口苦,苔厚膩,脈滑數。

不寐的治療

刺灸法

治則 寧心安神

處方 四神聰 神門 三陰交

方義 四神聰鎮靜安神;不寐病位在心,取心經原穴神門寧心安神;三陰交健脾益氣,柔肝益陰,可使脾氣和,肝氣疏泄,心腎交通以達心氣安而不寐除。

隨證配穴 心脾虧損—心俞、脾俞,心腎不交—心俞、腎俞、太溪,心膽氣虛—心俞、膽俞,肝陽上擾—太沖,脾胃不和—足三裏,痰熱內擾—內關、豐隆。

操作 毫針刺,虛證補法,實證瀉法,每日1次,每次留針20~30min,10次爲一療程。

耳針法

選穴 皮質下 心 腎 肝 垂前 耳背心

方法 每次選3~4穴,交替使用,每日1次,每次留針30min,10次爲一療程。亦可撳針埋藏或王不留行籽貼壓,每3~5日更換1次。

梅花針法

選穴 自項至腰部督脈經和足太陽經背部第1線

方法 梅花針自上而下叩刺,每日1次,每次留針8~10min,10次爲一療程,叩至皮膚潮紅。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