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腦幕下動靜脈畸形切除術

手術 腦血管疾病的手術 神經外科手術 顱內動靜脈畸形手術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xiǎo nǎo mù xià dòng jìng mài jī xíng qiē chú shù

2 英文參考

resection of infratentorial AVMs

6 ICD編碼

38.6109

7 概述

小腦幕下AVM約佔顱內AVM的7%~18%。多見於小腦蚓部和中線旁,但小腦半球上部、下部、外側、深部、小腦橋腦角和橋腦等均可發生。①小腦半球上部AVM:位於小腦水平溝的上方。小型者多見於小腦方葉的前方,大型者可達水平溝。供血動脈主要來源於同側或雙側的小腦動脈大腦動脈大腦動脈的分支也可供血。輸出靜脈小腦靜脈小腦前中央靜脈、上蚓靜脈和中腦外側靜脈等,亦可由單一的旁中央靜脈引流入小腦幕和直竇。②小腦半球下部AVM:供血屬於小腦下後動脈範圍,少數亦可有小腦下前動脈分支供血。小型者有時僅位於扁桃體內,大型者能伸延到二腹葉甚至下半月葉。引流靜脈向上或向下注入小腦中央靜脈,匯入直竇。③小腦蚓部AVM:最常見於累及小腦蚓部的上半或下半。上蚓部者是小腦動脈和伸延到第四腦室頂部的動脈供血,在其深部,可能與小腦上腳有連屬,引流靜脈至上蚓靜脈;下蚓部者常由小腦下後動脈供血,有時在脈絡叢部位的小腦下前動脈的分支也參與。④小腦橋腦角AVM:病變多居於腦外,亦可居於腦內。腦外者位於蛛網膜下腔中;腦內者位於小腦腹側,可累及四疊體、半月葉和小結葉。屬於小腦下前動脈供血範圍,大型者亦可由小腦動脈小腦下後動脈的一些分支供血。輸出靜脈主要是側隱窩靜脈腦橋側靜脈,最後引流入巖靜脈大腦大靜脈。⑤腦橋AVM:很少見。供血動脈可來自小腦動脈和基底動脈。常位於腦橋後外方,畸形血管多居於軟腦膜外,可以在蛛網膜下腔內切除。有的可深入腦橋內,畸形血管團位於軟腦膜下,手術會有一定困難,切除手術應當慎重考慮,因術後常常預後不良。⑥巨型顱後窩AVM:可以佔據整個小腦半球。可由雙側動脈供血,輸出靜脈很難看清,可能向上引流到大腦大靜脈,向外側引流入巖竇,中線旁引流入直竇。

自1932年首次切除小腦AVM成功的報道以來,很長時間僅有零星手術治療的報告,死亡率與致殘率均較高。直到20世紀80年代纔有較多顱後窩AFM手術的報道,且手術療效不斷提高。1986年Drake報告66例中切除51例,手術死亡率爲15%;同年Batjer報告32例,手術死亡率爲7%;1988年Yasargil報告68例僅死亡1例。目前在顯微手術操作下,切除小腦半球的AVM並不困難,即或較大的小腦蚓部和中線旁的AVM切除後也不致遺留嚴重共濟失調,甚至臨近橋腦的小腦橋腦角AVM亦能安全切除,而不損害顱神經腦幹功能。(圖4.4.3.5-1,4.4.3.5-2)

8 適應

小腦幕下動靜脈畸形切除術適用於:

1.表淺的中、小型AVM。

2.有出血病史的中、小型AVM。

3.蛛網膜下腔內的小腦橋腦角和腦幹旁的AVM。

9 禁忌症

1.無明顯症狀的大型AVM。

2.橋腦內軟腦膜下的AVM。

10 術前準備

1.顱後窩容積較小,腦幹、後組顱神經及椎-基底動脈等重要結構術中不能損害或過分牽拉,故開顱時切口設計十分重要,術前必須精確定位,設計好手術入路,以滿足手術操作的需要

2.枕下開顱下方要達到頸項部,皮膚準備必須包括全頭部、頸項部和雙肩部。

12 手術步驟

畸形血管團的部位、供血動脈、輸出靜脈、與周圍組織關係的不同,分別採取相應的手術步驟。以下僅將小腦下部中線旁以扁桃體爲主的AVM、上蚓部爲主的AVM和小腦腦橋角AVM的手術步驟作爲代表加以介紹。

12.1 1.小腦扁桃體AVM切除術

(1)顱後窩正中切口開顱。

(2)切開硬腦膜及枕大池蛛網膜後,可見到主要引流的粗大下隱靜脈,在小腦扁桃體處可見到露出於表面的部分畸形血管團(圖4.4.3.5-3)。

(3)在保護好擴張屈曲的引流靜脈下,沿畸形血管團與小腦表面的分界線分離。顯露被腦表面覆蓋的深部血管團後,用蛇形牽開器將小腦向外上方牽開(圖4.4.3.5-4)。

(4)沿供血動脈小腦下後動脈)的主幹向遠端分離,找出供應AVM的動脈分支(圖4.4.3.5-5)。

(5)用血管夾或絲線將供血動脈一一加以阻斷並切斷(圖4.4.3.5-6)。保留主要輸出靜脈

(6)沿AVM和小腦之間的分界線繼續遊離,一邊分離一邊將血管團向外翻轉,直到所有供血動脈和小的引流靜脈全部遊離切斷。當畸形血管團全部翻出表面僅與主要引流靜脈相連時,再將與病變連屬的所有靜脈結紮切斷,將病變全部切除(圖4.4.3.5-7)。

(7)嚴密止血後關顱。

12.2 2.上蚓部AVM切除術

(1)選擇切口非常重要,有3種切口可供選擇,各有利弊,應根據病變具體情況加以確定。①顳下經小腦幕入路(圖4.4.3.5-8)。抬起顳葉後“L”形切開小腦幕,從小腦橋腦角前部進入術野。是處理小腦中線前端病變的最合理入路,但處理大型AVM伸延到對側和其後部分時,此種切口操作受限。②枕下經小腦幕入路(圖4.4.3.5-9)。處理上蚓部對側和後方的病變比較方便,但觀察供血動脈時不是由前方而是由上方,故不如前者。③幕下小腦上入路(圖4.4.3.5-10)。對偏左或偏右的病變操作都很方便,但從小腦背側走向小腦幕的輸出靜脈阻擋視野,是其不利之處。爲清楚顯露術野,需將小腦前緣多向後牽開。

(2)經不同的手術入路達到小腦上蚓部上面及橋腦背外側即可見到病變。此部位的AVM幾乎全由小腦動脈供血(圖4.4.3.5-11);引流靜脈差異較大,最多的是上蚓靜脈引流入大腦大靜脈或直竇,位置在中線,亦有不在中線而在中線旁,經巖靜脈引流入巖上竇或巖下竇。如果手術操作需經視野中的引流靜脈時,極易損傷靜脈,造成大出血

(3)沿小腦動脈的主幹,尋找向畸形血管團供血的分支,並一一加以夾閉、切斷(圖4.4.3.5-12)。

(4)完全遊離畸形血管團後,切斷引流靜脈,將病變全部切除。

(5)徹底止血後關顱。

12.3 3.小腦橋腦角AVM切除術

(1)倒“U”字形一側顱後窩切口(圖4.4.3.5-13),或其他小腦橋腦角入路的切口(圖4.4.3.5-14)。因畸形血管團的主體部分位於小腦的下面靠近橋腦,所以無論採用何種切口,都應使小腦半球易於向內後方向牽拉,以利有足夠的術野顯露。

(2)開顱後如同切除小腦橋腦角腫瘤那樣,先將小腦用蛇形牽開器牽向內後方,顯露小腦橋腦角。

(3)小腦橋腦角顯露後,可見有一些供血動脈和引流靜脈形成的血管襻圍繞於Ⅴ和Ⅶ、Ⅷ顱神經之間(圖4.4.3.5-15)。手術的困難在於:①供血動脈的增粗,不易辨認何者爲供血動脈的主幹,何者爲進入畸形血管團的血管分支。②此部AVM的主要供血動脈小腦下前動脈,它的行程較長而且複雜多變。起自橋腦腹側後繞之走向外側,到ⅦⅧ顱神經附近形成一小襻之後分成內側支與外側支。內側支(即前支)經絨球前方到小腦下面,外側支(即後支)在絨球后方轉向水平溝。在分支之前的主幹上有不少分佈於橋腦的小分支。這些分支已很複雜,再加上畸形血管團就更爲複雜。爲此,術時先沿着看到的動脈向基底動脈方向追尋到內、外側支的分叉點,此點的近側即爲小腦下前動脈的主幹。然後將目光轉向內耳孔,找到進入其中的動脈後再向腦幹側追尋,這個徑路即爲小腦下前動脈的徑路,從這個徑路上分出的走向畸形血管團者即是供血動脈畸形血管團的引流靜脈,多爲兩種,分別於小腦的腹側和背側走行。如有小的分支妨礙視野,可以切斷以利手術。

(4)明確非主幹的供血動脈後,將之一一夾閉切斷(圖4.4.3.5-16)。對走行於腦神經之間不易分離畸形血管,不宜勉強分離,可以殘留一部分。在橋腦側面粘連不易剝離的血管或進入腦幹內的畸形血管,亦可將其孤立地殘留一部分。

(5)將引流靜脈結紮切斷,切除畸形血管團,仔細止血後關顱。

13 中注意要點

1.靠近腦幹阻斷供血動脈時,一定要辨認清楚後方可電凝切斷,切不可誤將供血於腦幹的正常血管損傷

2.幕下AVM引流的靜脈,主要位於小腦淺部的中線或中線旁,深部者極少。在遊離切除血管團時應由外向內分離,除小分靜脈可在分離過程中予以夾閉切斷外,對大的主要引流靜脈切不可撕破或夾閉,等到最後再處理。

3.特別要注意嚴密仔細地止血。在分離畸形血管團時,要將供血的小動脈一一徹底電凝切斷後再繼續分離,不可將其撕斷回縮到腦組織中。

14 術後處理

開顱術後有條件時,應進行ICU術後監護。無監護條件時也應嚴密觀察病人的意識瞳孔血壓脈搏、呼吸和體溫變化,根據病情需要每15min~1h測量觀察1次,並認真記錄。若意識逐步清醒,表示病情好轉;如長時間不清醒或者清醒後又逐漸惡化,常表示顱內有併發症,特別是顱內出血,必要時應做CT掃描,一旦證實,應及時送手術室,清除血腫,徹底止血。有嚴重腦水腫者,則應加強脫水治療。開顱術出血較多者,術後應注意充血容量,維持正常血壓。但輸血、補液不宜過多過快,以免加重腦水腫。呼吸道應保持通暢,短期內不能清醒者應行氣管切開。術後應給予吸氧。

麻醉未清醒前應仰臥或側臥。清醒後應予牀頭抬高20°~30°,以利於頭部血液迴流,減輕水腫反應

手術切口有引流者,術後24~48h內應嚴密觀察引流量,敷料溼時應及時更換。拔除引流後,無菌切口一般無需再換藥,直至拆線。但有感染徵象或已感染切口,或有滲漏者應及時更換敷料。

術後24~48h一般不予飲食,以免嘔吐。頻繁嘔吐可增加顱壓,爲術後一大禁忌。吞嚥障礙病人,食物易誤吸入氣管,引起窒息吸入性肺炎,必須在完全清醒後,試行少量進食,證明無問題時方可進食。

應行腦血管造影複查。

採用坐位的病人,最好在術後仍保持坐位至少一天,以免病人平臥太快使顱內壓和顱內動脈壓升高,導致手術後顱內血腫發生腦水腫

15 併發症

術後極易發生顱內血腫,應仔細觀察,一旦發現遲延或手術搶救不及時,產生的後果較幕上者更加嚴重。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