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發痧

中醫病證名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xiǎo ér fā shā

2 英文參考

eruptive diseases in children

infantile eruptive disease[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註解

小兒發痧爲病證名,見《壽世保元》卷八[1]。小兒寒邪外束,氣血內鬱,引起發痧[1]。其症似寒非寒,似熱非熱,四肢懈怠,飲食不思,容顏慘楚[1]。如腹痛而手足冷者爲陰痧腹痛而手足溫者爲陽痧[1]。治宜開通腠理,宣暢氣血[1]。用熱水蘸搭臂膊,以薴麻頻頻刮之,候紅色出爲度[1]。甚者宜以針刺十指背近爪處一分許(先將患兒兩手自臂捋下,俟血聚指頭方刺)[1]

參見悶痧寒痧熱痧

悶痧爲病證名。痧證之一。《痧脹玉衡·悶痧》:“痧毒衝心,發暈悶倒地,一似中暑中風,人不知覺,即時而斃。此痧之急者,如略有甦醒,扶起放痧,不愈,審脈服藥施治。如發暈不醒,扶之不能起,必須審脈辨證的確,果系何因,先用藥數劑灌醒,然後扶起放痧,漸爲調治。”刮紫官、膻中中脘中庭及刺間使大陵穴。方用金花散薄荷湯藿香湯等。[2]

寒痧爲病證名,痧證之一。1.指寒飲太過,痧毒寒凝胸中的病證。《痧脹玉衡·寒痧辨》:“若一有食積血阻於中,而服大寒之飲,則食不消、積不行、血不散,而痧毒反冰伏凝阻於中,未有得寧者矣……,是名寒痧。”治宜放痧救治,後用三備丸等。2.指痧證而有寒氣外襲的病證。《七十二種痧證治法》:“寒痧,此係外受寒邪寒氣入經,身發潮熱治法,用錢刮兩臂臑穴、兩曲池穴,用針刺中魁大骨空小骨空穴。”藥用砂仁、粟梗、藿香檳榔燈心等。[3]

熱痧爲病證名,痧證之一[4]。《七十二種痧症救治法·熱痧》:“此係外受熱邪發熱狂躁,一週時不治則死。治法:用三指拍曲池穴,拍出紫黯塊,刺出微血;用香油錢刮兩臂臑穴,餘同上寒痧症各穴,服綠豆清汁碗半而愈。”

4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9.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914.
  3.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97.
  4. ^ [4]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10.

治療小兒發痧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