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發痧相關藥物

關聯數據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關於小兒發痧

小兒發痧爲病證名,見《壽世保元》卷八。小兒寒邪外束,氣血內鬱,引起發痧。其症似寒非寒,似熱非熱,四肢懈怠,飲食不思,容顏慘楚。如腹痛而手足冷者爲陰痧;腹痛而手足溫者爲陽痧。治宜開通腠理,宣暢氣血。用熱水蘸搭臂膊,以薴麻頻頻刮之,候紅色出爲度。甚者宜以針刺十指背近爪處一分許(先將患兒兩手自臂捋下,俟血聚指頭方刺)。參見悶痧、寒痧、熱痧:悶痧爲病證名。痧證之一。《痧脹玉衡·悶痧》:“痧毒衝心,發暈悶倒地,一似中暑、中風,人不知覺,即時而斃。此痧之急者,如略有甦醒,扶起放痧,不愈,審脈服藥施治。如發暈不醒,扶之不能起,必須審脈辨證的確,果系何因,先用藥數劑灌醒,然後扶起放痧,漸爲調治。”刮紫官、膻中、中脘、中庭及刺間使、大陵穴。方用金花散、薄荷湯、藿香湯等。寒痧爲病證名,痧證之一。1.指寒飲太過,痧毒寒凝胸中的病證。《痧脹玉衡·寒痧辨》:“若一有食積血阻於中,而服大寒之飲,則食不消、積不行、血不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