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血·胃火熾盛證

吐血 中醫診斷學 中醫內科學 中醫證名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tǔ xuè ·wèi huǒ chì shèng zhèng

2 英文參考

hematemesis with syndrome of blazing stomach fire[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

3 定義

吐血·胃火熾盛證(hematemesis with syndrome of blazing stomach fire[1])是指胃熱熾盛,迫血妄行,以吐血量多,色紅或紫暗,常夾有食物殘渣,脘腹脹悶甚則疼痛口臭便祕,或大便色黑,舌紅,苔黃,脈滑數等爲常見症的吐血證候[1]

4 吐血·胃火熾盛證症狀

吐血·胃火熾盛證患者腹脹悶,甚則作痛,吐血量多,色紅或紫黯,常夾有食物殘渣口臭便祕大便色黑,舌紅,苔黃膩,脈滑數[2][2][3]

5 證候分析

胃熱內鬱,熱傷胃絡:胃中積熱,胃失和降,氣血不和,故脘腹脹悶,甚則作痛。熱傷胃絡,故吐血色紅或紫黯。胃爲水穀之海,胃主納谷,其性主降,胃氣上逆,故嘔血夾食。胃熱耗津,故大便祕結。血隨糟粕而下,則使大便色黑。舌紅,苔黃膩,脈滑數,爲內有積熱之象。[3][3]

6 吐血·胃火熾盛證的治療

6.1 治法

吐血·胃火熾盛證治宜清胃瀉火,化瘀止血[3][3]

6.2 方藥治療

吐血·胃火熾盛證可用瀉心湯[備註]瀉心湯(《金匱要略方論》):大黃黃芩黃連十灰散[備註]十灰散(《十藥神書》):大薊小薊側柏葉荷葉茜草根山梔茅根大黃丹皮棕櫚皮加減治療。瀉心湯黃芩黃連大黃組成,具有苦寒瀉火的作用。《血證論·吐血》說:“方名瀉心,實則瀉胃”。十灰散涼血止血,兼能化瘀,止血而無凝滯留瘀之弊。胃氣上逆而致噁心嘔吐者,加代赭石竹茹旋復花和胃降逆[3]

6.3 食療

6.3.1 推薦食材

吐血·胃火熾盛證患者建議食用大小薊、白茅根竹茹田七藕節蘆根綠豆[3]

6.3.2 推薦食療

1.綠豆粥(《普濟方》)綠豆50g,粳米250g,冰糖適量。將綠豆粳米淘洗乾淨,入鍋,用武火燒沸,轉用文火煮至米熟成粥;將冰糖入鍋,加入少許水,用文火熬成冰糖汁,加入粥內,攪拌均勻即可。[3]

2.白蜜飲(《飲膳正要》):白蜜100g,生地黃汁100g,上攪勻,慢火煎至半升。放極冷,置於器皿內。[3]

3.蠟酥煎(《飲膳正要》):黃蠟(先熔令銷,傾入水內撥去滓)、酥牛乳各200g,上同和於銚內煎。以柳木篦攪勻。[3]

6.4 鍼灸治療

酌選上脘大陵郄門神門魚際等穴,並用梅花針叩刺人迎及其上下[4]。胃中積熱內庭[4]

7 關於吐血

吐血(hematemesis[4][5])爲病證名[6]。見《金匱要略·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證並治》。又稱嘔血(見《醫碥·吐血》)。血證之一。是指以血隨嘔吐而出,嘔吐純血或夾有食物爲主要表現的疾病[6]。常見於胃、十二指腸潰瘍肝硬化併發症等[6]

丹溪心法·吐血》:“嘔吐血出於胃也”。

醫碥·吐血》:“吐血嘔血。舊分無聲曰吐,有聲曰嘔,不必。”

吐血包括西醫上消化道出血嘔血呼吸系統出血[6]

詳見吐血條。

8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2. ^ [2]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97-98.
  3. ^ [3] 施洪飛,方泓主編.中醫食療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86:106-107.
  4. ^ [4]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15.
  5. ^ [5]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6. ^ [6]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04.

治療吐血·胃火熾盛證的穴位

查看更多

治療吐血·胃火熾盛證的中成藥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