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柏葉

中藥材 止血藥(中藥) 涼血止血藥 莖木類 中藥中毒 中藥學 葉類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cè bǎi yè

2 英文參考

cacumen biotae[21世紀雙語科技詞典]

biotae,folium et ramulus[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cacumen platycladi[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Chinese arborvitae tops[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platycladi,cacumen[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Chinese arborvitae branchlet tip and leaf[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Cacumen Platycladi(拉)[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Chinese arborvitae twig and leaf[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側柏葉原植物及藥材

側柏葉

側柏葉中藥名,出《藥性論》。爲柏科植物側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L. ) Franco 的乾燥枝梢及葉[1]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記載有此中藥的藥典標準。

4 拉丁名

Cacumen Platycladi(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Cacumen Platycladi Orientalis

5 英文名

Chinese arborvitae twig and leaf(《中醫藥學名詞(2004)》)

Oriental Arborvitae Leafytwigs

6 別名

扁柏、香柏、片柏、片松。

柏葉、叢柏葉[2]

扁柏葉、委柏葉、叢柏葉、柏葉[3]

7 來源

側柏葉柏科植物側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L. ) Franco 的乾燥枝梢及葉[3]

側柏葉柏科植物側柏Biota orientalis (L.)Endl.的嫩枝和葉[3]

側柏種仁亦入藥,名柏子仁,能養心安神、止汗潤腸。

8 產地

全國大部分地區有產[3]

9 原植物形態

側柏爲常綠喬木,高達20m。樹皮淡灰褐色或深灰色,縱裂成長條片剝落。分枝密,小枝扁平,排成一平面。鱗形葉交互對生,正面1對扁平,有腺點,側面1對龍骨狀,蓋於正面葉上。雌雄同株,珠花單生於上年短枝頂;雄球花有3~6對雄蕊,每一雄蕊有2~4花葯;雌球花有4對珠鱗。球果有種鱗4對,成熟前肉質,成熟後木質,開裂,較厚,背部近頂端有1反曲的尖頭,中部種鱗各有1~2粒種子種子長卵形,無翅。花期3~4月,果期10~11月。

側柏多栽培。除青海、新疆外,全國均有分佈

10 生藥性狀

莖枝類圓柱形,紅棕色;小枝扁平,直徑1~2mm。葉細小鱗片狀,交互對生,貼伏於枝上,深綠色或黃綠色。質脆。氣清香,味苦澀、微辛。

11 性味歸經

側柏葉味苦、澀,性微寒;入肺、肝、大腸經[3]

12 功效與主治

側柏葉具有涼血止血,生髮烏髮的功效。用於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不止、血熱脫髮、鬚髮早白

側柏葉具有涼血止血祛痰止咳,除風溼,散腫毒的功效[3]

側柏葉肺結核咯血衄血,胃腸道出血血痢便血尿血功能性子宮出血肺熱咳嗽,慢性氣管炎百日咳風溼痹痛:煎服:6~15g。止血炒炭[3]

側柏葉治深部膿腫,用葉30g搗碎,同白礬粉15g,加酒和勻,調敷患處[3]

側柏葉丹毒痄腮湯火傷,鮮葉搗爛敷[3]

13 側柏葉的化學成分

側柏葉揮發油,油中主要爲茴香酮(fenchone)、樟腦乙酸龍腦酯、萜醇;並含檜酸(juniperic acid)槲皮素、楊黃黃素(myricetin)、山柰素、扁柏雙黃酮(hinokiflavone)、蠟質等。

側柏葉的葉含揮發油,油中主含α-柏木醇等,另含香橙素、槲皮素等黃酮類鞣質等。還含脂肪酸、去氧鬼臼毒素,異海松酸等[3]

14 側柏葉的藥理作用

側柏葉止血作用,還能鎮咳、平喘、鎮靜、祛痰,亦可抗菌、抗腫瘤[3]

15 側柏葉中毒

側柏葉含有揮發油等成分,其中含側柏烯、側柏酮等。屬涼血止血藥[3]。主要藥理作用止血,鎮咳,祛痰平喘,抗細菌,抗病毒,鎮靜解痙作用[3]

15.1 不良反應機制

側柏葉揮發油成分有毒,對呼吸、消化神經循環、泌尿、生殖系統均有損害,興奮大腦皮層運動中樞,過量可引起驚厥[3]

15.2 側柏葉中毒症狀

中毒後表現爲頭暈頭痛噁心嘔吐腹痛腹瀉、視物不清、呼吸困難、神志不清、尿少、尿閉、血尿、可因循環衰竭、尿毒症肺水腫致死。孕婦可致流產[3]

15.3 治療

側柏葉中毒的治療要點爲[3]

1.早期催吐、洗胃、導瀉,靜脈補液,口服蛋清、乳汁、澱粉糊或米粥等。

2.對症及支持治療:出現呼吸困難者給予吸氧、呼吸興奮劑

16 側柏葉的藥典標準

16.1 品名

側柏葉

Cebaiye

PLATYCLADI CACUMEN

16.2 來源

本品爲柏科植物側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L.)Franco的乾燥枝梢和葉。多在夏、秋二季採收,陰乾

16.3 性狀

本品多分枝,小枝扁平。葉細小鱗片狀,交互對生,貼伏於枝上,深綠色或黃綠色。質脆,易折斷。氣清香,味苦澀、微辛。

16.4 鑑別

(1)本品粉末黃綠色。葉上表皮細胞長方形,壁略厚。下表皮細胞類方形;氣孔甚多,凹陷型,保衛細胞較大,側面觀呈啞鈴狀。薄壁細胞含油滴。纖維細長,直徑約18μm。具緣紋孔管胞有時可見。

(2)取本品粉末3g,置索氏提取器中,加乙醚適量,加熱迴流至提取液無色,棄去乙醚液,藥渣揮幹乙醚,加70%乙醇50ml,加熱迴流1小時,蒸熱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水25ml使溶解,加鹽酸3ml,加熱水解30分鐘,立即冷卻,用乙酸乙酯振搖提取2次,每次20ml,合併乙酸乙酯液,用水洗滌3次,每次10ml,水浴蒸乾,殘渣甲醇5ml溶解,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槲皮素對照品,加乙醇製成每1ml含0.1mg的溶演,作爲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者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供試品溶渡和對照品溶液各3μl,分別點於同一高效硅膠薄層板上,以甲苯一乙酸乙酯甲酸(5:2:1)的上層溶液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1%三氯化鋁乙醇溶液,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16.5 檢查

16.5.1 雜質

不得過6%(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Ⅸ A)。

16.5.2 水分

不得過11.0%(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Ⅸ H 第二法)。

16.5.3 灰分

不得過10.0%(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Ⅸ K)。

16.5.4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過3.0%(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Ⅸ K)。

16.6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Ⅹ A)項下的熱浸法測定,用乙醇溶劑,不得少於15.0%。

16.7 含量測定

高效液相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D)測定。

16.7.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爲填充劑;以甲醇-0.01mol/L磷酸二氫鉀溶液-冰醋酸(40:60:1.5)爲流動相;檢測波長爲254nm。理論板數按槲皮苷峯計算應不低於1500。

16.7.2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

槲皮苷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甲醇製成每1ml含50μg的溶液,即得。

16.7.3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取本品粉末約0.5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0ml,密塞,稱定重量,超聲處理30分鐘,放冷,再稱定重量,用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漶過,取續濾液,即得。

16.7.4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按乾燥品計算,含槲皮苷(C21H20O11)不得少於0.10%。

16.8 側柏葉飲片

16.8.1 炮製

16.8.1.1 側柏葉

除去硬梗及雜質。

藥材

16.8.1.2 側柏炭

取淨側柏葉,照炒炭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Ⅱ D)炒至表面黑褐色,內部焦黃色。

本品形如側柏葉,表面黑褐色。質脆,易折斷,斷面焦黃色。氣香,味微苦澀。

16.8.1.2.1 鑑別

取本品粉末4g,加甲醇20ml,超聲處理1小時,放冷,濾過,濾液蒸乾,殘渣甲醇1ml使溶解,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槲皮素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含0.3mg的溶液,作爲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5:2:1)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1%三氯化鋁乙醇溶液,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16.8.1.2.2 浸出物

藥材

16.8.2 性味歸經

苦、澀,寒。歸肺、肝、脾經

16.8.3 功能與主治

涼血止血化痰止咳,生髮烏髮。用於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下血肺熱咳嗽血熱脫髮,鬚髮早白

16.8.4 用法與用量

6~12g。外用適量。

16.8.5 貯藏

乾燥處。

16.9 出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17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055.
  3. ^ [3] 張彧主編.急性中毒[M].西安:第四軍醫大學出版社,2008:285.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