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黃蛇膽川貝液

呼吸系統中成藥 中醫學 方劑學 中成藥 清熱 呼吸系統藥物 止咳 方劑 中藥學 藥物 化痰 鎮咳、祛痰及平喘藥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niú huáng shé dǎn chuān bèi yè

2 英文參考

niuhuang shedan chuanbei mixture[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牛黃蛇膽川貝液中成藥,主要成分爲牛黃蛇膽汁、川貝母[1]。具有清熱、化痰止咳的功效。用於熱痰燥痰咳嗽,症見咳嗽、痰黃或乾咳咯痰不爽。

4 牛黃蛇膽川貝液的藥典標準

4.1 品名

牛黃蛇膽川貝液

Niuhuang Shedan Chuanbei Ye

4.2 處方

人工牛黃川貝母蛇膽汁、薄荷腦

4.3 製法

以上四味,取人工牛黃研細後,用乙醇浸泡24小時,濾過,濾液備用;川貝母研碎成粗粉,用70%乙醇溶劑進行滲漉,收集滲漉液,濃縮至適量。取蔗糖蜂蜜適量,加水製成糖漿,與蛇膽汁、上述人工牛黃川貝母提取液、薄荷腦0.04g及尼泊金乙酯0.5g混勻,加水至1000ml,攪勻,濾過,灌封,滅菌,即得。

4.4 性狀

本品爲淡黃色至棕黃色液體;味甜、微苦,有涼喉感。

4.5 鑑別

(1)取本品20ml,加稀鹽酸1~2ml,加三氯甲烷振搖提取2次,每次15ml,棄去三氯甲烷液,水液用氨試液調至鹼性,加三氯甲烷振搖提取2次,每次15ml,合併三氯甲烷液,蒸乾,殘渣稀鹽酸2ml使溶解,濾過,分置三支試管中,一管中加入碘化鉍鉀試液1~2滴,生成紅棕色沉澱;一管中加碘化汞試液1~2滴,生成白色沉澱;另一管中加入硅鎢酸試液1~2滴,生成白色沉澱。

(2)取本品40ml,加稀鹽酸6ml,用三氯甲烷振搖提取2次,每次40ml,合併三氯甲烷液,蒸乾,殘渣乙醇1ml使溶解,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人工牛黃照藥材28mg,加乙醇30ml,超聲處理5分鐘,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水40ml使溶解,自“加稀鹽酸6ml”起同法制成對照藥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乙酸乙酯正己烷冰醋酸甲醇(16:2:1:1)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硫酸—醋酐—無水乙醇(1:1:10)的混合溶液,在110℃加熱約10分鐘,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3)取本品50ml,蒸乾,殘渣加水30ml使溶解,用水飽和的正丁醇振搖提取2次,每次20ml,合併正丁醇液,用氨試液洗滌2次,每次20ml,棄去氨試液正丁醇液再用正丁醇飽和的水洗3次,每次20ml,分取正丁醇液,蒸乾,殘渣乙醇1ml使溶解,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蛇膽汁對照藥材10mg,加正丁醇20ml,超聲處理30分鐘,濾過,自“濾液用氨試液洗滌2次”起同法制成對照藥溶液。再取牛磺膽酸鈉對照品,加乙醇製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爲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2~5μl、對照藥溶液和對照品溶液各2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4:0.5:4)的上層溶液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熱約5分鐘,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和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4.6 檢查

4.6.1 相對密度

應不低於1.08(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Ⅶ A)。

4.6.2 pH值

應爲4.0~6.5(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Ⅶ G)。

4.6.3 其他

應符合合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Ⅰ J)。

4.7 含量測定

高效液相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D)測定。

4.7.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爲填充劑;以甲醇—0.2%醋酸溶液(75:25)爲流動相;用蒸發光散射檢測檢測。理論板數按膽酸峯計算應不低於3000。

4.7.2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

膽酸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甲醇製成每1ml含80μg的溶液,即得。

4.7.3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精密量取本品10ml,加稀鹽酸1ml,用三氯甲烷振搖提取5次,每次15ml,合併三氯甲烷液,蒸乾,殘渣甲醇使溶解轉移至1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4.7.4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5μl、20μl,供試品溶液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以外標兩點法對數方程計算,即得。

本品每1ml含人工牛黃蛇膽汁以膽酸(C24H40O5)計[2],不得少於45μg。

4.8 功能與主治

清熱、化痰止咳。用於熱痰燥痰咳嗽,症見咳嗽、痰黃或乾咳咯痰不爽。

4.9 用法與用量

口服。一次10ml,一日3次,小兒酌減或遵醫囑。

4.10 規格

(1)每支裝10ml  (2)每瓶裝100ml  (3)每瓶裝150ml

4.11 貯藏

密閉,置陰涼處保存

4.12 版本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5 牛黃蛇膽川貝液中藥部頒標準

5.1 拼音名

Niuhuang Shedan Chuanbei Ye

5.2 標準編號

WS3-Bb-0012-95

5.3 處方

牛黃      川貝母      蛇膽

5.4 性狀

本品爲淡黃色或棕黃色液體;味甜、微苦,有涼喉感。

5.5 鑑別

(1)取本品20ml,置分液漏斗中,加稀鹽酸1~2ml,加氯仿提取2次,每 次15ml,合併氯仿提取液,用無水硫酸鈉脫水,回收氯仿殘渣加60%醋酸溶液1ml使溶 解,加新制的1%糠醛溶液1ml、50%硫酸溶液5ml,置70℃水浴中保溫10分鐘,漸顯紫色。

(2)取

5.6 鑑別

(1)項下經氯仿提取後的水溶液,用氨試液調至鹼性,加氯仿提取2次, 每次15ml,合併氯仿液,用無水硫酸鈉脫水,除去氯仿殘渣稀鹽酸2ml使溶解, 分成3份,分別加入碘化鉍鉀試液碘化汞試液、硅鎢酸試液,均生成沉澱。

(3)取本品10ml,置分液漏斗中,加稀鹽酸1~2ml,加氯仿提取2次,每次10ml,合 並氯仿液,置水浴上蒸乾,殘渣乙醇0.5ml使溶解,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人工牛黃對 照品約14mg,加乙醇0.5ml,研磨使溶解,靜置,取上清液作爲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 法(附錄57頁)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醋酸 乙酯-正己烷-冰醋酸-甲醇(16:2:2:1)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硫酸-醋 酐-無水乙醇(1:1:10)的混合液,在110℃烘約10分鐘。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 相應的位置上,顯5個相同顏色的斑點。

5.7 檢查

相對密度 應不低於1.08(附錄34頁)。   pH值 應爲4.0~6.5(附錄40頁)。   其他 應符合合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附錄15頁)。

5.8 功能與主治

清熱,化痰止咳。用於外感咳嗽中的熱痰咳嗽燥痰咳嗽

5.9 用法與用量

口服,一次10ml,一日3次。小兒酌減或遵醫囑。

5.10 規格

每支10ml

5.11 貯藏

密封,置陰涼處。

江西省藥品檢驗所      起草

6 牛黃蛇膽川貝液藥品介紹

6.1 藥品名稱

牛黃蛇膽川貝液

6.2 藥品漢語拼音

Niuhuang Shedan Chuanbei Ye

6.3 劑型

每支裝10ml;每瓶裝100ml,150ml 。

6.4 性狀

牛黃蛇膽川貝液爲淡黃色至棕黃色液體;味甜、微苦,有涼喉感。

6.5 牛黃蛇膽川貝液的主要成份

人工牛黃蛇膽汁、川貝母等。

6.6 牛黃蛇膽川貝液功能主治

清熱、化痰止咳。用於熱痰燥痰咳嗽,症見咳嗽、痰黃或乾咳咯痰不爽。也適用於外感咳嗽中的熱痰咳嗽燥痰咳嗽,症見咳嗽痰多,或喉中有痰鳴,質粘厚,咯吐不爽。

6.7 牛黃蛇膽川貝液的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0ml,一日3次,小兒酌減或遵醫囑。

6.8 牛黃蛇膽川貝液禁忌

惡寒發熱者忌服。

6.9 注意事項

1.忌食辛辣、油膩食物。

2.牛黃蛇膽川貝液適用於痰熱咳嗽,其表現爲咳嗽痰多,或喉中有痰鳴,質粘厚,咯吐不爽。

3.支氣管擴張、肺膿瘍、肺心病肺結核患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4.服用一週病證無改善,應停止服用,去醫院就診。

5.服藥期間,若患者出現高熱體溫超過38℃,或出現喘促氣急者,或咳嗽加重,痰量明顯增多者應到醫院就診。

6.兒童、孕婦、體質虛弱及脾胃虛寒者慎用。

7.對牛黃蛇膽川貝液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

8.牛黃蛇膽川貝液性狀發生改變時禁止使用。

9.兒童必須在成人監護下使用。

10.請將本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11.如正在使用其他藥品,使用本品前請諮詢醫師或藥師。

6.10 藥物相互作用

如與其他藥物同時使用可能會發生藥物相互作用,詳情請諮詢醫師或藥師。

6.11 備註

請仔細閱讀介紹並按說明使用或在藥師指導下購買和使用。

7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2. ^ [2]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第一增補本[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0.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