顳下窩進路頸靜脈體瘤切除術

手術 耳腫瘤與感音性聾的手術 內耳及聽神經、面神經手術 耳鼻喉科手術 頸靜脈球體瘤手術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niè xià wō jìn lù jǐng jìng mài tǐ liú qiē chú shù

2 英文參考

resection of glomus jugulare tumorsvia infratemporal fossa approach

4 別名

經顳下窩進路頸靜脈球瘤切除術;顳下窩入路頸靜脈球體瘤切除術; 顳下窩入路頸靜脈球瘤切除術;顳下窩進路頸靜脈球體瘤切除術

5 分類

耳鼻喉科/內耳聽神經面神經手術/耳腫瘤與感音性聾的手術/頸靜脈球體瘤手術

6 ICD編碼

38.6202

7 概述

7.1 本手術的優點與缺點

(1)優點:①進入迷路下和顳骨尖部的通道寬,並暴露頸內動脈的全部巖骨內的行程;②對面神經進行改道,有利於開闊進路和可能保留面神經功能;③便於控制靜脈竇的出血;④可能達到一期傷口癒合,避免感染的危險。

(2)缺點:中耳腔消失,導致永久性傳音性聾。由於面神經改道,引起神經缺血,可發生暫時性面癱面肌無力。

7.2 手術特點

(1)面神經永久性前移。

(2)顴弓移位。

(3)鼓室腔消失和咽鼓管永久性堵塞。

(4)外耳道盲袋式關閉,避免術後感染的危險,並在最短時間內可能使傷口初期癒合。

(5)可能保護內耳功能(術前內耳功能完好)。

8 適應

顳下窩進路頸靜脈體瘤切除術適用於:

1.腫瘤侵犯迷路下區和巖錐:C1腫瘤侵犯頸靜脈骨質和頸靜脈球;C2動脈管垂直段破壞;C3巖錐及頸動脈管水平段破壞。

2.腫瘤侵入顱內<2cm。

3.腫瘤侵入顱內>2cm,可與腦外科和頜面外科醫師合作,共同完成手術,但要冒較大風險。

9 禁忌症

1.腫瘤侵入顱內>2cm,侵壓腦幹等重要部位,無良好手術條件者,血源不足時。

2.侵入顱內腫瘤,經放療後,快速發展者。

3.全身情況不能耐受長時間手術,或年齡過大者(>70歲)。

4.估計出現術後併發症並無搶救條件者。

10 相關解剖

靜脈球體瘤(glomus jugulare tumors)也稱爲非嗜鉻性副神經節瘤(nonchromaffin paraganglioma)或化學受體瘤(receptoma)和鼓室體瘤(tympanic body tumor)等。頸靜脈體是和頸動脈體主動脈體相同的微小組織結構,約爲0.5mm×0.5mm×0.25mm大小,呈扁平或卵圓形,常爲1個,偶有2個以上,多長在頸靜脈外膜處,或沿舌咽神經迷走神經耳支至鼓室或在中耳鼓岬黏膜和骨質。其功能動脈相似,對氧和二氧化碳分壓有靈敏的感受作用。也可能與某種內分泌有關。

腫瘤生長主要是按解剖通道擴張,如頸靜脈孔、外耳道等,也可侵入哈弗骨管破壞骨質和壓迫鄰近組織神經等。生長速度可快可慢。腫瘤血管肉芽組織,無明顯包膜,略呈結節狀或分葉狀,腫瘤血管極豐富,血管壁無收縮功能,觸之極易出血

靜脈球體瘤臨牀上分爲鼓室體瘤和頸靜脈球體瘤兩類,腫瘤初期症狀不同,但腫瘤擴大後二者在臨牀上不易區別(圖9.3.5.2.2-0-1~9.3.5.2.2-0-4)。

本病多見於中年女性,女男之比爲5∶1。主要症狀爲單側搏動性耳鳴,壓迫頸總動脈耳鳴可消失,傳音性聾。如腫瘤長到外耳道可有出血,迷路受侵可出現眩暈,侵犯到神經可出現周圍性面癱,第Ⅸ、Ⅹ、Ⅺ、Ⅻ腦神經癱瘓Horner綜合徵

診斷除臨牀表現外,須行X線平片、斷層、CT、MRI及血管造影(最好行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檢查),確定腫瘤部位、大小、血供等情況。

Fisch(1979)把發生在顳骨內的球體瘤按CT檢查所見及術時發現分爲4期:A期——侷限於中耳腔;B期——侷限於鼓室乳突區,無骨質破壞;C期——腫瘤侵犯迷路下區和巖錐(C1腫瘤侵犯頸靜脈骨質和頸靜脈球爲主,頸內動脈管只有輕度受侵;C2以迷路和頸動脈管垂直段的破壞爲主;C3有迷路下區、巖錐和頸動脈管水平段的破壞);D期——腫瘤侵犯顱內(D1表示侵入顱內部分的直徑<2cm,可一次性切除,D2的直徑>2cm,可分二期切除,D3腫瘤已不能手術)。C期指腫瘤仍在腦膜外,而D期是指侵入腦膜內的腫瘤

本病治療以手術爲主,手術應以腫瘤全部切除爲原則。根據腫瘤部位與擴展的範圍,採取不同的手術方法。A和B期腫瘤應用鼓室成形技術和保護中耳功能,C1~3腫瘤切除要進行面神經鼓室段向前移位方法

1.鼓室切開術(tympanotomy),方法與“鼓室探查術”相同。作外耳道內半圓形切口,剝離外耳道皮瓣,掀起鼓環,暴露鼓室,切除腫瘤(A期)。

2.下鼓室切開術(hypotympanotomy),方法同上,同時去除鼓溝下骨質暴露下鼓室(A期)。

3.乳突根治性鑿除術 與“乳突根治術”基本相同,注意保護面神經(B期)。

4.顳骨部分或全部切除術 與“次全顳骨切除術”和“全顳骨切除術”節基本類似(C和D期)。由於腫瘤大,已侵入頸靜脈孔、巖錐或顱內,採取暴露靜脈孔和巖錐的顳下窩進路手術

11 術前準備

1.詳細瞭解病情,有典型的症狀和體徵。

2.行X線平片、斷層片、CT檢查、MRI檢查、數字減影血管造影,確定腫瘤部位、大小、侵犯與破壞範圍以及血供情況。

3.與手術科室成員和上臺護士、血庫有關人員、麻醉師等共同會診,討論手術步驟、麻醉與復甦、輸血血源準備、上臺手術成員班子、指揮、供應保障等有關完成手術的一切問題。

4.全麻,常規準備(血、尿、便),肝,腎功能,心肺檢查等。

5.頸動脈壓迫訓練1個半月,至每次壓迫半小時無不良反應時止。

6.術前3d應用抗生素

7.根據不同情況備血2000~10000ml。

8.術前1d頭髮剃光,局部消毒包紮。

9.術前2d有可能者數字減影血管造影中行超選血管栓塞術,以減少術中出血,爲保證腫瘤完整而快速切除提供良好條件。

12 麻醉體位

1.麻醉  全麻,氣管插管。

2.體位  仰臥偏頭位,患耳向上,患側肩部墊高,頭稍高,墊圈固定。

13 手術步驟

1.切口

耳後頭頸聯合大S形切口,上起耳廓尖上5cm的顳部,下至頸部舌骨平面(圖9.3.5.2.2-1)。

2.皮瓣

在顳肌表面向前翻起皮瓣。乳突表面切出一肌肉骨膜瓣,在該瓣內側將外耳道完全橫斷,將肌肉骨膜瓣前翻並移入外耳道之後,封閉外耳道的內側端,使外耳道成爲一個盲管(圖9.3.5.2.2-2,9.3.5.2.2-3)。

3.暴露頸部大血管神經

沿頸部切口胸鎖乳突肌前緣將分出的頸外靜脈先結紮切斷,然後向頸深處找到頸動脈鞘,分出頸總動脈、頸外與頸內動脈和頸內靜脈,分出第Ⅸ、Ⅹ、Ⅺ和Ⅻ腦神經,分出腮腺後葉的同時分出面神經莖乳孔至腮腺段,結紮頸外動脈(在甲狀腺動脈上結紮)及其以上分支,切斷胸鎖乳突肌及二腹肌。保護好大血管腦神經(圖9.3.5.2.2-4)。

4.電鑽磨去乳突外壁骨質,乳突腔輪廓化,清楚看到外半規管和後半規管、乙狀竇前壁和面神經鼓室和乳突段骨管,從膝神經節至莖乳孔去除面神經骨管的1/2周徑,顯露面神經,同時明確腫瘤範圍,再去除乙狀竇骨板至暴露腦膜2~3mm,將腦膜切開一小口,結紮乙狀竇,同時取出聽小骨(圖9.3.5.2.2-5,9.3.5.2.2-6)。

5.面神經移位和結紮頸內靜脈;在前鼓室與顴弓根處磨出一條骨槽,將面神經遊離向前移入骨槽內。結紮頸內靜脈後,剖開頸靜脈確定腫瘤範圍。同時用電鑽小心打開頸內動脈管並加以保護(圖9.3.5.2.2-7)。

6.去除腫瘤  去除腫瘤前儘量避免觸動它,否則會引起嚴重出血。確定腫瘤範圍後,電凝腫物並切除腫瘤,連同部分頸靜脈球一同去除,巖骨面用鑽石鑽磨光,露出正常骨質。巖下竇口用肌肉塊填塞止血,在去除腫瘤過程中要保護好頸內動脈,切勿損傷腦神經也要加以保護(圖9.3.5.2.2-8)。

7.去除侵入顱內的腫瘤  如腫瘤侵入顱內應去除乙狀竇部分和巖錐部分,同時去除與腫瘤粘連的腦膜,去除後須行硬腦膜縫合和修補術,術腔用顳肌瓣與胸鎖乳突肌瓣填充縫合(圖9.3.5.2.2-9)。在術中如面神經腫瘤包圍,無法分離面神經,應與腫瘤一併去除,有條件者應行面神經移植術,無條件者可行舌下神經近側端與面神經遠側端吻合術。

8.縫合切口  分層縫合皮下組織皮膚,術腔放置硅膠管引流條,加壓包紮(圖9.3.5.2.2-10)。

14 中注意要點

1.首先去除乳突外壁,確定腫瘤範圍,在腫瘤周邊去除骨質,以留有足夠範圍處理腫瘤

2.爲了保護頸內動脈,首先要用鑽石鑽頭磨除骨管,遊離頸內動脈,並加以保護,切勿損傷。如腫瘤與頸內動脈粘連過緊,可殘留腫瘤血管壁上,用雙極電凝處理。

3.術中儘量保留硬腦膜,如有破損或缺損,應認真修補,避免腦脊液漏

4.對靠近腦幹腫瘤分離時應特別小心,危險的動作均要在顯微鏡下細心認真操作,否則會發生意外情況。

5.應先結紮乙狀竇後再結紮頸內靜脈乙狀竇部,步驟不能顛倒,否則會造成結紮困難。

6.未結紮頸內靜脈時不能用肌塊或明膠海綿填塞巖下竇,否則會發生腦或肺等重要臟器組織栓塞,引起極其嚴重後果。

7.切除腫瘤出血十分兇猛,應用電凝法快速而細心、準確地操作。

8.術中應儘量減少出血,但不可避免地會有大量出血,須特別注意計算失血量與及時的補血

15 術後處理

1.病人全麻手術時間長,大的腫瘤手術時間常達10h以上;術式大,失血多,補血也多,等於人體換血,術後出現問題多而危重,應入ICU監護病房進行監護,等病情平穩後再回普通病房

2.醫師、護理人員應專人觀察護理,可以與有關科室組成術後治療小組,對病情及時討論以確定正確的處理方案。這對度過術後危險期十分有利。

3.對於術後可能發生昏迷精神症狀腦水腫、腦血腫等危症應及時處理。

4.術後應用廣譜抗生素10d至半個月,預防感染

5.對於腦脊液漏的處理與“顳骨切除術”術後處理相同。

6.傷口感染應打開引流,腔內填壓碘仿紗條,等腦脊液漏控制後,可改用凡士林紗條填塞,促進肉芽生長

16 述評

1.主要併發症基本與“顳骨切除術”相同,可能有傷口出血腦膜炎顱內血腫腦水腫腦脊液漏肺炎。可發生暫時性和永久性周圍性面癱和傳音性聾或感音神經性聾眩暈

2.嚥下困難、聲嘶和嗆咳。原因是術中可能損傷了第Ⅸ、Ⅹ腦神經,引起嚥肌與聲帶麻痹發生後常持續3~6周左右才能減輕。

3.如在術中損傷頸內動脈,進行頸內動脈結紮術,如未經頸動脈壓迫訓練1.5個月者,可發生結紮後偏癱發生率可高達45%~50%,病死率達4%~7%。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