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底癌

口腔頜面外科學 疾病 口腔疾病 口腔癌 口腔頜面部腫瘤 口腔頜面部惡性腫瘤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kǒu dǐ ái

2 英文參考

carcinoma of floor of mouth

carcinoma of mouth floor

3 概述

口底爲一半月形解剖區,位於下頜骨體內側,並與舌腹、舌系帶毗鄰。口底粘膜覆蓋下頜骨肌及舌骨舌肌上面,後部和扁桃體前柱下基部粘膜及舌側緣粘膜相連接。與舌側下牙齦的分界線爲頜舌溝,中線前端有舌系帶將口底分隔爲左右二區;後界至舌齶弓,第三磨牙處爲止。一般在兩側前磨牙以前稱爲前口底;在其後稱爲後口底。前口底黏膜有頜下腺導管開口於舌下肉阜,口底深部有舌下腺及頜下腺。

口底癌(carcinoma of the floor of mouth)係指發生於口底黏膜的鱗癌,應與舌下腺起源的涎腺癌相區別,後者應稱爲舌下腺癌

4 疾病名稱

口底癌

5 英文名稱

carcinoma of the floor of mouth

7 ICD號

C04.9

8 流行病學

在西方國家,口底癌僅次於舌癌,十分常見。在我國,舌癌雖也爲口腔癌中的第1位,但口底癌卻並不多見,常排列在口腔癌之末位。在國內1組1751例脣及口腔癌中,口底癌僅88例,佔5.02%。從歷年診治口腔癌病例數的變化來看:自50年代以來,一直呈緩慢上升趨勢;80年代前期開始上升較快。從在口腔癌中所佔比例看:50年代爲2.43%,60年代爲3.78%,70年代爲4.83%,80年代爲6.37%,其上升曲線與舌癌的逐年增多有相似之處。口底癌的好發年齡在40~60歲,與其他口腔癌近似。

9 口底癌病因

口底癌病因亦與菸酒有關。在南亞國家,有咀嚼檳榔、菸葉等習慣者,被認爲容易發生口底癌,但我國民衆有此習慣者不多。口底白斑和舌腹白斑一樣,較易發生惡變。

10 病機

長期吸菸、飲酒、嚼檳榔或戴着不合適的義齒等都會使口腔黏膜反覆損傷充血、增生,口腔黏膜細胞的反覆損傷、增生,使細胞核代謝逐漸增加,整個細胞增殖週期中的G1細胞不斷進入S期(DNA合成期),促使S期細胞數增加。經過幾年、幾十年(口腔組織損傷達到百萬次,甚至更多),最終出現DNA含量異常增高,產生染色體異常細胞多核,反覆口腔組織損傷還使細胞質的成分丟失或嚴重抑制細胞質生長細胞質無法生長成熟,引起細胞幼稚,產生癌症。在分子水平上,這些損傷使組織細胞內DNA上的基因反覆斷裂、重組(重新組合之意),導致基因突變,形成口腔癌症。因此,口腔癌高發於中年以上的男性尤其是吸菸者。

11 口底癌的臨牀表現

口底粘膜癌的好發部位是舌系帶旁的前部區域和相當於第一、二磨牙的側部區域,兩者在臨牀表現上略有不同。

口底癌發生舌系帶兩側的前口底最爲常見。局部可出現潰瘍腫塊。由於口底區域不大,極易侵犯舌系帶而至對側;並很快向前侵及牙齦和下頜骨舌側骨板;進一步侵入松質骨後,可使下前牙發生鬆動,甚至脫落。向後侵犯,除波及後口底外,還可深入舌腹肌層。晚期向深層侵犯口底諸肌羣。侵犯舌體後可導致舌運動障礙,固定於口內。此時患者多有自發性疼痛流涎明顯。有時口底癌可起自一側後口底;源於後口底的口底癌更易早期侵犯舌腹及下頜骨。

口底癌可來自白斑扁平苔蘚惡變,此時癌周或可見伴存的白色病損。

口底癌較多發生淋巴結轉移,一般約在40%,國外報道可達70%。前口底癌發生雙側頸淋巴結轉移。最易侵及的是頦下及頜下淋巴結後期則多轉移至頸深上羣淋巴結

口底癌的臨牀TNM分類分期如下:

11.1 TNM臨牀分類

Tx:原發腫瘤不能評估

T0:原發竈隱匿

Tis:原位癌

T1:腫瘤最大直徑≤2cm

T2:腫瘤最大直徑>2cm,<4cm

T3:腫瘤最大直徑>4cm

T4:腫瘤侵犯鄰近組織:穿破骨密質,侵犯舌深部及舌外肌、上頜竇、皮膚

NX:不能評估有無區域性淋巴結轉移

N0:無區域性淋巴結轉移

N1:同側單個淋巴結轉移,直徑>3cm,但<6cm

N2:N2a:同側單個淋巴結轉移,直徑>3cm,但<6cm

N2b:多個單側淋巴結轉移,其中最大直徑<6cm

N2c:雙側或對側淋巴結轉移,其中最大直徑<6cm

N3:轉移淋巴結之最大直徑>6cm

MX:不能評估有無遠處轉移

M0:無遠處轉移

M1:有遠處轉移

11.2 pTNM病理分類

pT,pN,pM分類與T,N,M分類相應一致。

11.3 臨牀分期

0期:Tis     N0      M0

Ⅰ期:T1      N0      M0

Ⅱ期:T2      N0      M0

Ⅲ期:T3      N0      M0

T1      N1      M0

T2      N1      M0

T3      N1      M0

Ⅳ期:T4      N0N1    M0

任何T   N2N3   M0

任何T   任何N   M1

12 口底癌的併發症

口底癌晚期向深層侵犯口底諸肌羣。侵犯舌體後可導致舌運動障礙,固定於口內。此時患者多有自發性疼痛流涎明顯。

13 實驗室檢查

病理檢查可以確診。

14 輔助檢查

若需明確有無骨質破壞可拍X線片以協助診斷(早期以拍咬合片爲宜);晚期則可選用曲面體層片

15 口底癌的診斷

早期口底癌需與潰瘍性疾病,如複發性口瘡創傷性潰瘍鑑別;後期病例的臨牀診斷一般無問題,病理檢查可以確診。

舌癌一樣,口底癌觸診,特別是雙手合診十分重要。可通過觸診瞭解腫瘤的性質和實際浸潤部位。若需明確有無骨質破壞可拍X線片以協助診斷,早期以拍咬合片爲宜,晚期則可選用曲面體層片

下頜骨舌側前磨牙區可發生先天性下頜隆突,爲骨質疣狀增生,觸診堅硬,切勿誤爲口底癌

16 鑑別診斷

早期口底癌需與潰瘍性疾病,如複發性口瘡創傷性潰瘍鑑別;後期病例的臨牀診斷一般無問題,病理檢查可以確診。

浸潤性的口底癌需與舌下腺癌相鑑別,後者位置深在,黏膜早期大多完整,後期可見黏膜血管擴張,但極少出現潰瘍。下頜骨舌側前磨牙區可發生先天性下頜隆突,爲骨質疣狀增生,觸診堅硬,切勿誤爲口底癌

17 口底癌的治療

除T1口底癌可採用放療外,應以手術治療爲主。

17.1 原發癌的處理

鑑於口底癌易早期侵及下頜舌側牙齦及骨板,故在切除口底原發癌時,常需一同行下頜骨牙槽突或方塊狀切除術。較晚期的病例還應連同口底肌羣及舌下腺一併去除。舌腹受侵者還應包括舌體部分切除術。晚期口底癌下頜骨明顯被侵犯者,應作下頜體部分及口底全切除術。

口底切除後原則上應同期修復口底缺損,以保證消滅創面和保證舌的運動。除極小病竈切除後可將舌側緣與齦頰黏膜直接縫合外,均應採用組織移植修復口底。缺損限於前口底時可採用蒂在前的兩側頰黏膜瓣(圖1),或鼻脣溝皮瓣,或頸前舌形頸闊肌皮轉移以整復之。晚期病例術後的較大型缺損還常包括舌腹部的缺損,此時可選擇前臂或其他血管遊離皮瓣移植。伴下頜骨缺損時,可以不鏽鋼針維持缺隙,也可同期行骨肌皮瓣整複復合組織缺損。

17.2 轉移癌的處理

口底癌的頸淋巴轉移率較高,與舌癌相似,在40%左右,國外報告高達70%。一般應考慮選擇性頸淋巴清掃術

早期的前口底癌可行雙側肩胛舌骨上淋巴清掃術,原發於後口底者較易侵及頸深淋巴結羣,故應行根治性頸清術。晚期口底癌應考慮雙側頸清術,如爲NO亦可選用功能性頸清術。

口底癌的治療採用手術治療爲主的綜合治療。由於口底癌早期就可浸潤舌下腺、口底肌肉及下頜舌側牙齦及骨板,因此切除口底癌時必須同時行下頜骨齒槽突方塊切除或同時切除舌側骨板。較晚期的病例還應連同口底肌羣及舌下腺一併去除。舌腹受累者還應包括舌體部分切除。晚期口底癌下頜骨明顯被侵犯者,應作下頜體部分及口底全切除術。

口底癌切除術後的口底缺損原則上應同期修復,以保證消滅創面和恢復舌的運動。早期小的癌竈切除後可將舌側緣與齦頰黏膜直接縫合,但多數口底癌切除後都要採用組織移植修復。缺損限於前口底者可採用蒂在前的兩側頰黏膜瓣或鼻脣溝皮瓣轉移整復。晚期病例術後的較大型缺損常包括舌腹部的缺損,此時可選擇前臂或其他血管遊離皮瓣移植胸大肌肌皮瓣整復。

口底癌淋巴結轉移率高,一般應考慮同期行選擇性頸淋巴結清掃術,對中、晚期口底癌應同期做根治性雙側頸淋巴清掃術,術中應注意保留頸外靜脈

17.3 放射治療

早期口底癌放射治療和手術治療均可取得較好效果,中、晚期口底癌則用放射治療加手術、放射治療聯合化療的綜合治療

17.3.1 (1)禁忌

①全身情況差或伴有其他臟器的功能障礙者。

②局部有嚴重壞死感染出血者。

③局部腫瘤廣泛外侵併伴有氣道梗阻者。

17.3.2 (2)準備

①向患者說明治療的目的和治療效果,交待注意事項,以獲得病人的積極配合。

②術前用生理鹽水清潔口腔,每日3次,口腔感染嚴重,應延期治療。

③常規檢查血象,給予高營養、易消化的飲食。

④術晨應禁食,有假牙應取出,插鼻飼管。

⑤備齊搶救藥品和器械。

17.3.3 (3)方法

①放射線選擇 原發竈放射治療常選用高能X射線60Co γ射線。

②照射範圍 包括口底病變區及引流區淋巴結

劑量

A.體外放射治療加組織間插植治療:適用於腫瘤病竈侷限於口底未累及舌腹面者,先體外照射DT 40~50Gy/4~5周,休息2周後行組織間插植治療。

B.術前放射治療:對口底癌伴頸淋巴結轉移者,可行術前照射原發竈及頸淋巴結轉移竈,腫瘤量DT 45~55Gy,然後外科手術。也可以先手術,術後放射治療(術後放射治療參照本節舌癌的放射治療”)。

C.單純體外放射治療:適用於原發病竈範圍廣泛或伴頸淋巴結轉移及因內科疾患不宜手術者,可行單純體外放射治療,劑量65~80Gy/7~8周。

17.3.4 (4)注意事項

①治療期間要補液抗炎及止痛治療。

②治療後仍需繼續觀察,清潔口腔,直至創口全部癒合,鼓勵多進食。

③做好出院指導。指導自我檢查的知識及說明定期檢查的重要性。

我們採取中醫藥標本治療方式,辨證論治,發揮祖傳祕方特點,有明顯疼痛者,一般即日見效。一般西醫採取手術和放射治療,但往往容易復發,建議手術放射治療後,採用中醫手段綜合治療

18 預後

早期口底癌的預後較好,晚期較差。文獻報告的5年生存率差異較大,平均在50%左右。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附屬第九人民醫院20世紀70年代的隨訪資料,10年生存率爲50%,比其他資料爲高,可能與病例構成有關。20世紀80年代的報道,5年生存率在61%左右。

19 口底癌的預防

1.常發病於40歲以上;

2.消除不良習慣刺激保持口腔衛生,堅持早晚刷牙和飯後漱口的好習慣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