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病正宗》

近代 王德宣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一、春溫

楊如侯曰∶頭痛惡寒發熱喘促鼻塞身重、脈浮、無汗,此春月時行病也。一曰春溫。此屬於春月之暴感者,既系暴感,原可表散,但春令溫舒,辛溫須當少用,陽經表藥,最忌混亂。況口鼻吸入之邪,直行中道,未必恰在足太陽經矣。雖因外邪,亦是表中之裏,設徒發散陽經,雖汗不解,日期多延,病變叢生,不可不慎也。葉天士曰∶春月暴暖忽冷,先受溫邪,繼爲冷束,咳嗽痰喘爲多。何廉臣曰∶春溫兼寒,往往新感多,伏氣少,每由春令天氣過暖,吸受溫邪,先伏於肺,猝感暴寒而發,葉先生所謂溫邪上受,首先犯肺是也。其證初起,頭痛身熱、微惡寒,而無汗。宋愛人曰∶春溫之發源,由於皮毛啓閉不慎,驟然感受寒暖空氣,使皮毛起有響應作用者。其所以然,乃因冬月嚴寒,毛孔汗腺,不期然而然的自會緊張,以防禦外寒之侵襲,保守體內果有之體溫;唯一至春氣轉動,氣候乍冷乍暖,冷則毛孔閉,暖則毛孔開,熱則汗腺輕啓,調節體溫,此是人類自然的良知良能。惟是冬寒未消,春暖忽至,於此乍冷乍暖之時,其有毛孔啓閉,倏忽之間,不易應付豫如,故空氣之乍冷乍暖,均足以致毛孔啓閉不靈,而爲形寒發熱等證也。但此種病理,完全由於感冒性,故爲病猶輕,惟亦有因此感冒而引動本有伏邪者,爲病亦重。謝利恆曰∶邪從口鼻而入,初起發熱頭昏,口燥肢軟,嘔惡胸滿,舌微白苔而兼淡黃者,宜芳香解穢,用淡豉、蘇梗、藿香薄荷鬱金橘紅甘草桔梗通草之屬,用鮮薑汁少許爲引;兼暑溼者,加滑石香薷咽喉不利者,加牛蒡子。邪從皮毛而入,初起發熱頭昏,口燥肢軟,脈浮滑,舌淡微苔者,宜辛涼透表,用蘇梗、薄荷杏仁桑葉甘草桔梗橘紅、豆卷、通草之屬;兼暑溼咽喉不利者,治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