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因條辨》

清 陸子賢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伏暑條辨第二十一

伏暑痢兼赤白,腹痛窘迫,聞谷欲嘔,此名噤口。宜用生薑瀉心湯石蓮肉、烏梅白芍等味,苦辛泄降也。凡痢稱噤口,最爲險候,俗言喫勿死的瀉痢,信然也。然亦有虛實之分。如痢色清淡,口不甚渴,舌白脈軟,身無大熱,而食入嘔惡,此屬虛寒。宜用瀉心湯之姜、連苦辛通降,參、草甘溫養胃,加梅、芍酸收制肝,石蓮苦寒堅陰,且得苦辛甘酸之味,而無拒格之患。若痢色濃穢,舌黃口渴,脈滑或數,發熱痛甚,而聞谷欲嘔,此屬實熱。宜用芩、連苦寒以降其逆,白芍秦皮以和其肝,山楂厚朴以疏其滯,大黃芒硝以攻其積,車前,赤芩以分水道,則積滯祛而邪火退,其痢自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