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因條辨》

清 陸子賢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中暑條辨第二

中暑發熱心下似煩,漾漾欲嘔,此暑侵上焦,肺胃不和。宜用蘇葉、藿香葉、白寇殼、人中白等味,宜通肺氣也。古稱有聲無物謂之嘔,有物無聲謂之吐。然嘔則在脾,吐則在胃。更有軋軋連聲似噫氣而短促者,謂噦,病亦在胃,即呃逆是也,乃胃敗之象,《內經》所謂土敗則其聲噦也。又軋軋連聲似呃逆而緩長者則謂噫,病在肝,即噫氣是也。今邪犯上焦,未盡傳胃,而漾漾欲嘔,乃肺氣不和。故用蘇葉、藿香葉、白芷、蔻殼辛香輕薄,恰到肺位,兼用人中白者,因暑本濁邪,以濁攻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