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桿菌λ噬菌體

病毒 生物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dà cháng gǎn jūn λshì jūn tǐ

2 英文參考

Enterobacteria phage λ

4 英文名稱

Enterobacteria phage λ

5 分類類型

7 GeneBank編號

[J02459]

8 大腸桿菌λ噬菌體基本特性

分子遺傳學研究發展到目前的水平,沒有λ噬菌體的詳細研究和資料積累是不可想象的。λ噬菌體是研究最透徹的噬菌體之一,尤其是它的轉錄研究。在過去的幾十年中,λ噬菌體的研究揭示了參與基因表達控制分子機制的許多新特徵。λ噬菌體作爲克隆載體使用,爲分子生物學的研究提供了很難得的工具。

λ噬菌體大腸桿菌溫和噬菌體,頭殼是直徑約60nm的20面體,有柔韌的管狀長尾,無收縮尾鞘,長約150nm×15nm,末端有25nm×2nmd的尾絲。噬菌體用尾末端吸附宿主細胞壁病毒DNA進入宿主後,可產生兩種反應,一種是噬菌體增殖,菌細胞裂解;另一種是DNA整合爲前噬菌體,菌細胞被溶原化。

λ噬菌體基因組是兩端不閉合的線形雙鏈DNA,相對分子質量爲30.8×106Da,48502個鹼基對。λ噬菌體DNA分子兩末端的5‘端各有一段長約12bp的黏性末端,爲順序互補單鏈。由於DNA的兩條鏈的鹼基有差異,分別稱謂I和r鏈,I鏈是左向或反時針轉錄的鏈,其5’末端稱爲m末端,末端鹼基爲蔦嘌呤(G)。r鏈是右向或順時針方轉錄的鏈,5‘末端稱爲m’末端,末端鹼基腺嘌呤(A)。進入宿主細胞的λ噬菌體DNA,其兩端的互補鏈先連接,,稱爲環狀DNA分子,並由宿主細胞連接酶將兩鏈的缺口封閉。然後噬菌體進行複製轉錄整合。如在離體條件下,用DNA聚合酶將此單鏈的黏性末端補平成雙鏈,則DNA失去其生物活性,不再有複製整合宿主染色體建立溶原性的能力

λ噬菌體基因編碼66個基因,其中46個基因的閱讀框已確定。所有與頭部有關的基因和與病毒裝配有關的基因都位於基因組的前18%的區域內,,與尾部有關的基因位於其後的18%區域。接着的50%則與溶原性功能及其調節有關。最後是與DNA複製細胞溶解有關的基因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