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三裏 2015年11月27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足三裏爲經穴名(Zúsānlǐ ST36)。出《黃帝內經靈樞·本輸》。屬足陽明胃經。合穴,五行屬土。足:下肢;三裏:即三寸。穴在膝下3寸,故名[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22.

《黃帝內經靈樞·本輸》原名三裏、下陵。《聖濟總錄》名足三裏。別名鬼邪、下三裏。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布有腓腸外側皮神經及隱神經分支,腓深神經,及脛前動、靜脈。

標準定位

在小腿外側,犢鼻( ST35)下3寸,犢鼻(ST35)與解溪(ST41)連線上。正坐或仰臥取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22.

足三裏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

[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22.

取法

在小腿外側,犢鼻( ST35)下3寸,犢鼻(ST35)與解溪(ST41)連線上。正坐或仰臥取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22.

正坐屈膝位,於外膝眼(犢鼻)直下一夫(3寸),距離脛骨前嵴一橫指處取穴。或用手從膝蓋正中往下摸取脛骨粗隆,在脛骨粗隆外下緣直下1寸處是穴。

穴位解剖

層次解剖:皮膚→皮下組織→脛骨前肌→小腿骨間膜→脛骨後肌。[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22.

足三裏穴下爲皮膚、皮下組織、脛骨前肌、長伸肌→小腿骨間膜。有脛前動、靜脈。分佈着腓腸外側皮神經及隱神經的分支,深層爲腓深神經。皮膚由腓腸外側皮神經分佈。針經皮膚,皮下組織,進入脛骨前肌及其深面的長伸肌。支配脛骨前肌和長、趾長伸肌。

特異性

五輸穴之合穴,五行屬土;胃之下合穴。

功用

健脾和胃,扶正培元,通經活絡,升降氣機。

有理脾胃、調氣血、補虛乏、瀉胃熱、防病保健的作用[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22.

主治病症

本穴應用廣泛,爲全身強壯要穴,鍼灸按摩可預防腦血管意外的發生,亦爲消化系統常用要穴。

主治脾胃、心神、胸肺、少腹、下肢等疾患。如脘腹脹滿、口苦無味、噁心嘔吐、納呆、胃脘疼痛、噎嗝吐血、四肢腫脹、便祕、頭暈、心煩、驚悸怔忡、胸脅滿痛、癲狂、驚癇、不寐、中風、咳嗽、痰飲、喘息、虛勞、咯血、瘧疾、熱病、小便不利、遺尿、疝氣、眼目諸疾、諸虛、耳聾、頷痛、喉痹、頸項腫痛、脫肛、婦人髒躁、血暈、子癇、妊娠惡阻、赤白帶下、痛經、產後腰痛、疔瘡癰疽、癮疹、寒溼腳氣、膝痛、下肢瘻蹙、足脛痠痛等。凡真氣不足、臟器虛憊、五勞七損、羸瘦虛乏等症皆治。現代又多用以治療急慢性胃炎、胃或十二指腸潰瘍、肝炎、急性胰腺炎、休克、神經性頭痛、高血壓、癲癇、神經衰弱、精神分裂症、動脈硬化、支氣管哮喘、白細胞減少症、坐骨神經痛、下肢癱瘓、膝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炎等[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22.

1.消化系統疾病:急慢性胃腸炎,胃痙攣,胃、十二指腸潰瘍,胃下垂,腸炎,痢疾,急慢性胰腺炎,闌尾炎,腸梗阻,肝炎,消化不良,小兒厭食,輔助胃鏡檢查;

2.循環系統疾病:高血壓,冠心病,心絞痛,貧血,風溼熱;

3.呼吸系統疾病: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

4.泌尿生殖系統疾病:腎炎,膀胱炎,遺尿,陽萎,遺精;

5.婦產科系統疾病:月經不調,功能性子宮出血,盆腔炎;

6.精神神經系統疾病:頭痛,失眠,神經衰弱,小兒麻痹,面神經麻痹,腦血管病,癲癇;

7.五官科系統疾病:眼疾,口腔疾患,耳聾,耳鳴。

刺灸法

刺法:

—般直刺0.8~1.2寸;可灸。系四總穴、馬丹陽天星十二穴、回陽九針穴之一[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22.

1.直刺0.5~1.5寸,針感向下膚放散;

2.針尖略向上斜刺,在不斷捻轉運針之時,針感可沿胃經逐漸循股走至髀關、歸來、天樞等穴,少數走向胃腑、劍突處;

3.理氣止痛可用龍虎交戰法;

4.消腫利水可用子午搗臼法。

灸法:

艾炷灸或溫鍼灸5~10壯,艾條灸10~20分鐘。

強身保健可採用化膿灸,每年1次,或累計灸數百壯或溫灸至皮膚稍見紅暈爲度,每日1次,每月20次,有時亦可採用藥物天灸。

配伍

足三裏配衝陽、僕參、飛揚、復溜、完骨,有補益肝腎、濡潤宗筋的作用,主治足痿失履不收。

足三裏配天樞、三陰交、腎俞、行間,有調理肝脾,補益氣血的作用,主治月經過多,心悸。

足三裏配曲池、豐隆、三陰交,有健脾化痰的作用,主治頭暈目眩。

足三裏配梁丘、期門、內關、肩井,有清瀉血熱,疏肝理氣,寬胸利氣的作用,主治乳癰。

足三裏配上巨虛、三陰交、切口兩旁俞穴,有良好的鎮痛作用,用於胃次全切除術。

足三裏配陽陵泉、行間,有理脾胃,化溼濁、疏肝膽,清溼熱的作用,主治急性中毒性肝炎。

足三裏配中脘、內關,有和胃降逆,寬中利氣的作用,主治胃脘痛。

足三裏配脾俞、氣海、腎俞,有溫陽散寒,調理脾胃的作用,主治脾虛慢性腹瀉。

文獻摘要

《黃帝內經靈樞》:邪在脾胃,則病肌肉痛,陽氣有餘,陰氣不足,則熱中善飢;陽氣不足,陰氣有餘,則寒中腸鳴腹痛。陰陽俱有餘,若俱不足,則有寒有熱。皆調於足三裏。

《黃帝內經靈樞》:著痹不去,久寒不已,卒取其三裏骨爲幹。腸中不便,取三裏……善嘔,嘔有苦,長太息,心中@@,恐人將捕之,邪在膽,逆在胃,膽液泄則口苦,胃氣逆則嘔苦,故曰嘔膽,取三裏以下胃氣逆。

《外臺祕要》:凡人年三十以上,苦不灸三裏,令人氣上眼,以三裏下氣。

《四總穴》:肚腹三裏留。

《通玄指要賦》:三裏卻五勞之羸瘦;痹腎敗,取足陽明之上。

《玉龍賦》:心悸虛煩,刺三裏。

研究進展

實驗研究:①對血液系統的影響:針刺足三裏,使白細胞的總數升高,紅細胞數、中性粒細胞數均升高,嗜酸性白細胞減少、血沉加快;血內乳酸、丙酮酸含量升高,轉氨酶活性增加。②對循環系統影響:補法使心率減慢,瀉法則加快;輕刺激使血管擴張,重刺激使血管收縮。③對呼吸系統影響:使通氣量、肺活量增加,在病理情況下,可使呼、吸氣階段的氣道阻力降低。④對消化系統影響:可改善胃腸的蠕動,使胃蠕動減弱者加強,反之則減弱;能使健康人味覺閾值升高,唾液澱粉酶含量升高。另可使大網膜對胃腸潰瘍有修復作用。⑤對防衛系統影響:本穴等灸具有抗炎性滲出作用,對各種特異性抗體或非特異性抗體,都具加速其產生並提高效價的效應,並在T細胞的免疫上起到調整作用。[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22.

對唾液分泌的影響

對110例健康者針刺足三裏穴,引起唾液澱粉酶含量顯著增加。亦有實驗表明,針刺足三裏,當拇指向前捻轉時,唾液澱粉酶含量驟然增加,拇指向後則降低。

對胃蠕動的影響

針刺對健康者的胃蠕動具有雙向調節作用。隨機體功能狀態不同,針刺反應胃功能也不同。從胃電圖也顯示出雙向調整作用。針刺218例健康者的足三裏穴,以觀察其胃的張力、胃蠕動頻率、胃的排空時間等,所得結果是,機體的功能狀態不同,針刺反應也不同,是一種雙向調整作用。已從正常與某些患者,在針刺足三裏穴時,胃電的變化中得到證實。當針刺足三裏時,胃電頻率和振幅均有雙向的調整作用。

對胃分泌的影響 針刺足三裏

,治療消化系統病時,針刺對胃酸和胃蛋白酶有調整作用,原來水平高者,針刺後降低,而低者則升高,對營養不良患者低於正常的胃總酸、遊離酸、胃蛋白酶、脂肪酶等指標,針刺後可恢復正常。

對腸功能的影響 80例便祕患者,針刺後順利排便;對腹瀉患者有止瀉作用。

對呼吸功能的影響 40名健康男女青年,針刺足三裏時,安靜肺通量比針前增加24.9%,耗氧量增強22.8%。

對免疫功能的影響

①針刺足三裏可以促進乙肝表面抗原轉陰率的提高。對免疫蛋白中的IgG、IgA有一定影響。能提高補體C3DHA值,從而控制發病。②配三陰交,溫針治療121例,因化療引起的白細胞減少症,治療6天后,白細胞升高的有效率爲73.6%。

調整銅鋅失調 艾灸足三裏,能調整老年人血中高銅與低鋅。

對腸胃功能的影響

①從大鼠、豚鼠、兔等動物的實驗中可以看出針刺兔的“足三裏穴”,對小腸的運動以減弱爲主,亦有部分動物表現先減弱後增強。並從另一實驗中得到,當輕捻轉與留針時,小腸運動以增強爲主,重捻則運動減弱。②對兔小腸消化間期綜合肌電有明顯影響,可使小腸電週期縮短,III相時程延長,即小腸分節運動週期縮短,每一次蠕動持續時間延長,有助於小腸對食糜的消化。③對引起腸運動效應的傳導途徑研究中得知,除神經的傳導外,還有動脈壁上的一些結構參與,其中平滑肌的傳導很可能參與這一效應。④有鎮嘔效應,表現爲嘔吐的症狀持續時間縮短。鎮嘔吐的機理,是通過迷走神經,當切斷迷走神經後,電針鎮嘔吐的效應就消失。

對大鼠胃酸分泌有調整作用

調整的機理可能是電針能引起鼠內啡呔含量增加,而使胃酸排出量增加。當切除迷走神經支配時,並不影響針刺對胃酸分泌的調整作用。從另一實驗也證實了電針“足三裏”對胃酸的分泌有調整作用,當造成大鼠應激性胃潰瘍時,針刺“足三裏”穴能抑制胃酸分泌,對應激性潰瘍起保護性的作用。

對大鼠胰蛋白酶的影響

當針“足三裏”時,能明顯降低大鼠胰蛋白濃度及排出量,即抑制胰酶分泌。對胰腺有保護性作用。這也許是針刺治療急性胰腺以得良好效果的機理。

鎮痛機理 據報道針刺大鼠“足三裏”時,下丘腦室旁核、中腦導水管周圍灰質β-內啡呔含量下降。

對免疫異常有調整作用,如對自發性高血壓的胸腺細胞玫瑰花結形成率,初次抗體生成能力及血清溶血素,均有顯著的促進作用。而對正常大鼠的免疫功能無顯著影響。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