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 2015年06月04日修訂版

BY fengchuile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陰陽:1.中醫基礎理論之一;2.經外奇穴營池的別名。[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96.

中醫基礎理論之一·陰陽

陰陽爲中醫基礎理論之一。原出古代的哲學思想,認爲宇宙間的一切均包含着陰陽兩個方面,兩者既相互對立、相互制約,又相互聯繫、相互依存。中醫理論運用陰陽,藉以說明人的生理、病理。中醫認爲,陰陽平衡,氣血調和,人體內外環境才能穩定統一。反之,陰陽失衡,一方偏盛或偏衰則是疾病產生的根本原因,陰盛則寒,陽盛則熱。在診斷上,中醫察色按脈,當先別陰陽;在辨證中以裏、虛、寒屬陰,表、實、熱屬陽;在治療上,不論穴位、藥物,均有陰陽屬性,可以用來糾正機體陰陽的偏盛偏衰,補不足,瀉有餘,調整陰陽,使之平衡協調。中醫還以陰陽來歸納人體部位和臟器屬性,上部、外側、體表、背部、六腑爲陽,而與之相對的下部、內側、體內、腹部、五臟爲陰[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96.

陰陽是中國古代哲學的一對範疇。含有樸素的辨證觀點。陰陽最初的含義是指日光的向背,向日者爲陽,背日者爲陰。由此引申爲氣候的冷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內外,運動狀態的躁動和寧靜等。用以代表事物對立和相互消長的正反兩方面,進而闡述事物發生、發展和變化的規律。

古代醫家將陰陽學說與醫療實踐相結合,用以解釋人體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闡明臟腑組織的部位和屬性,區分藥物性能,診斷疾病性質等,逐步發展爲具有中醫學特色的陰陽學說,是中醫學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基本內容包括:

①陰陽是自然界的根本規律,概括了事物發生發展變化的根源。《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於本。”

②陰陽相互對立並制約。《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類經附翼·醫易》:“動極者鎮之以靜,陰亢者勝之以陽。”

③陰陽相互依存,互根互用。《醫貫砭·陰陽論》:“陰陽又各互爲其根,陽根於陰,陰根於陽。”《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陰在內,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

④陰陽相互消長並轉化。陰陽之間處於動態平衡。“陰消陽長”,“陽消陰長”。《黃帝內經靈樞·論疾診尺》:“四時之變,寒暑之勝,重陰必陽,重陽必陰。故陰主寒,陽主熱。故寒甚則熱,熱甚則寒。故曰寒生熱,熱生寒。此陰陽之變也。”《黃帝內經素問·生氣通天論》:“陰平陽祕,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

陰陽學說貫穿於中醫學的髒象、經絡、病因、病機、診法、治則、藥理等各個方面,是一種樸素的辨證思想和說理工具。

經外奇穴營池的別名·陰陽

陰陽爲經外奇穴營池的別名。出《備急千金要方》。[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96.

營池爲經外奇穴名。出《備急千金要方》。位即足內踝下緣前、後之凹陷處,每足2穴,共4穴。主治月經過多、赤白帶下等。一般直刺0.3~0.5寸;可灸。[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21.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