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風障 2016年08月25日修訂版

BY fengchuile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陰風障爲病證名[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45.。“此症世呼雞盲,一名雀目。本科曰陰風障,至晚不見,曉則復明”(清·鄭學禮《目科正宗》卷六)[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45.。治宜滋補肝腎,方用菊睛丸等加減。

雀目爲病證名[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72.。指夜間視物不清的一類病證。又名雀盲、雀目內障(《醫宗金鑑·眼科心法要訣》)、雀目昏睛(佚名《眼科統祕》)、黃昏不見(《銀海精微》)、雞矇眼(銀海精微》)、雞盲(《證治準繩·雜病》)、陰風障(清·鄭學禮《目科正宗》)、陽衰不能抗陰之病(明·倪維德《原機啓微》)、雞摸眼[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72.[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978.。即今之夜盲[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72.。可見於今之視網膜色素變性、維生素甲缺乏症等[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72.

《諸病源候論》卷廿八:“人有晝而睛明,至暝則不見物,世謂之雀目,言其如雀鳥暝,便無所見也。”

《雜病源流犀燭》卷廿二:“雀目者,日落即不見物也。”

清·黃庭鏡《目經大成》:“此證世呼雞盲,一名雀目……,至晚不見,曉則復明。”

雀目的病因分類

雀目有先天、後天兩類:先天者稱高風雀目內障,後天者稱肝虛雀目內障。

高風雀目內障

高風雀目內障(見於《祕傳眼科龍木論》)又稱高風雀目(《世醫得效方》卷十六)、高風內障(《張氏醫通》卷八)、高風障症。多爲先天稟賦不足,肝腎虧虛,精血不能上榮所致[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61.[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72.。眼外觀正常,初起僅於黑夜或暗處視物不清,日久則白晝視力減退,視野縮窄,甚者可成青盲,或“經年瞳子如金色,名曰黃風”(即黃風內障,爲高風雀目內障失治所致[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34.。見《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一)[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61.。成人陽虛的高風雀目內障只能視上方之物,兩旁看不清楚,日久失治,容易變成青盲[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4.。高風雀目內障類似今之視網膜色素變性[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61.

肝虛雀目內障

肝虛雀目內障(見於《祕傳眼科龍木論》)又稱肝虛雀目(《世醫得效方》卷十六)。多因後天失養,脾失健運所致,爲疳疾上目的早期病證[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72.。小兒多患(名小兒雀目)。“肝虛血少……小兒因疳得之”(《世醫得效方》卷十六)。以肝虛爲主要病機[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4.。症初起,入暮則視物不清,天曉復明,眼乾澀羞明,頻頻眨動[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897.。失治可致黑睛萎軟糜爛,甚則潰破而成蟹睛,常導致失明[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897.。肝虛雀目內障相當於今之維生素甲缺乏性眼病[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897.

小兒雀目(見明·張三錫《醫學準綱六要》)多“因疳得之”(《世醫得效方》),以肝虛爲主要病機,故又有“肝虛雀目內障”之稱[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4.。小兒雀目只能視直下之物,且多癢多澀,預後多良好[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4.

雀目的治療

高風雀目內障

高風雀目內障治宜溫補腎陽,滋養肝腎,補益氣血,用右歸丸或補中益氣湯酌加夜明砂、蒼朮、鮮豬肝等,亦可用鍼灸療法[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61.[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72.

肝虛雀目內障

肝虛雀目內障治宜健脾益氣,殺蟲消疳,用肥兒丸或豬肝散加減[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72.[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897.。並可用鮮豬肝入藥或食用[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72.

小兒雀目治宜補肝養血,用石決明、蒼朮爲末,以豬肝披開,入藥末在內扎定,沙鍋煮熟以氣燻目,待冷,食肝飲汁(《龍木論》方)[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4.

治療雀目的中藥

早在公元7世紀,唐·孫思邈《千金翼方》中就有豬肝治療雀目的記載[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72.

牛肝:爲牛科動物黃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或水牛Bubalusbubalis L.的肝。甘,平。補肝,養血,明目。治虛勞羸瘦,血虛萎黃,青盲,雀目。內服:煮食或入丸、散服。本品每100g含水分69g,蛋白質18.9g,碳水化合物9g,脂肪2.6g,灰分0.9g,鈣13mg,磷240mg,鐵9mg,維生素B10.39mg、維生素B22.3mg,尼克酸16.2mg,維生素C 18mg,維生素A 18300U。還含各種酶、磷脂、膽甾醇、肝糖原等。P292

羊肝:爲牛科動物山羊Capra hircus L.或綿羊Ovis aries L.的肝。甘、苦,涼。入肝經。養血、補肝,明目。治血虛萎黃羸瘦,肝虛目暗昏花,雀目,青盲,障翳。煮食,30~60g;或入丸、散。每100g的含蛋白質18.5g,脂肪7.2g,碳水化物4g,鈣9mg,磷414mg,鐵6.6mg,維生素B10.42mg,尼克酸3.57mg,維生素C 18.9mg,維生素A 29900IU。P705

夜明砂:又名蝙蝠屎、天鼠屎。爲蝙蝠科動物蝙蝠Vespertilio superansThomas或大耳蝠Plecotus auritus L.等的乾燥糞便。主產浙江、江西、廣西、河南、甘肅、遼寧等地。辛,寒。入肝經。清肝明目,散瘀消積。治肝熱目赤,白睛溢血,青盲,雀目,白內障,角膜雲翳,疳積,瘰癧,瘧疾,跌打損傷。內服:煎湯,3~9g,包煎;或研末服,1~3g。孕婦慎用。本品含尿素、尿酸、膽甾醇及微量維生素A等。P1104

空青:又名青油羽、楊梅青。爲碳酸鹽類礦物藍銅礦的礦石。產於銅礦氧化帶中。味甘、酸,性寒。有小毒。歸肝經。涼肝清熱,明目去翳,活血利竅。治青盲、雀目、翳膜內障,赤眼腫痛。亦治中風口眼㖞斜,肢體麻木不仁,頭風,耳聾。外用:點眼,研細水飛。內服:研末吞,0.3~1g。主含鹼式碳酸銅[2CuCO3·Cu(OH)2]。1131

胡蘿蔔:又名黃蘿蔔、胡蘆菔。爲傘形科植物胡蘿蔔Daucus carota L.var.sativa DC.的根。全國各地均有栽培。甘、辛,平。入脾、肝、肺經。健脾和中,滋陰明目,化痰止咳,清熱解毒。1.脾虛食少,體虛乏力,脘腹疼痛,泄瀉,痢疾,視物昏花,雀目,咳喘,百日咳,咽喉腫痛,麻疹,煎湯,30~120g,或生食,或搗汁服。2.治水痘,癤腫,湯火傷,痔瘡,脫肛。煮熟搗敷,或切片燒熱敷。根含α-、β-、γ-、ε-胡蘿蔔素,番茄烴、傘形花內酯、咖啡酸、綠原酸,維生素B1、B2,揮發油等。油中含蒎烯、樟烯等。本品對兔、狗有降血糖作用。1203

繡球防風:又名繡球草、蜜蜂草。爲脣形科植物繡球防風Leucas ciliata Benth.的全草。分佈西南及廣西。苦、辛,涼。入肝經。行氣散瘀,明目退翳,解毒消腫。①治肝氣鬱結,血瘀經閉,小兒雀目,青盲翳障。煎服:9~30g。②治癰疽腫毒,皮疹,癬瘡,疥癩。搗敷或煎水洗。1519

鯉魚膽:爲鯉魚科動物鯉魚Cyprinus carpio L.的膽囊。苦,寒。入肝經。清熱,消腫,明目,散翳。1.治咽痛,喉痹。內服:和藥作丸。2.治目赤腫痛,青盲,雀目,翳障,取汁點塗;滴耳治慢性中耳炎。本品含膽汁酸、膽汁色素、脂類、鯉膽醇(Cypinol)、別鵝去氧膽酸等。1936

治療雀目的方劑

夜明丸:《證治準繩·類方》第七冊方。夜明砂、木賊、防風、田螺殼、青木香、細辛各等分。爲末,取豬肝煮爛,用藥末,於淨砂盆內與藥末研極勻,和成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湯或酒送下。治雀目青盲。P1103

五福化毒丹:《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十方。炒桔梗、玄蔘各六兩,青黛、牙硝、人蔘各二兩,茯苓(去皮)五兩,炒甘草一兩半,麝香半錢,金箔、銀箔各八片。前八味,爲細末,煉蜜爲丸,每兩作十二丸,金、銀箔爲衣,每服一丸,薄荷水化下;皰疹後,餘毒上攻口齒,涎血臭氣,以生地黃自然汁化一丸,雞翎掃在口內;熱疳肌肉黃瘦,夜盲雀目,陳粟米泔水化下,食後、臨臥服。治小兒蘊積熱毒,驚惕狂躁,頰赤咽乾,口舌生瘡,夜臥不寧,譫語煩渴,頭面身體多生瘡癤。P239

補肝散:《備急千金要方》卷六方。青羊肝(去上膜薄切,以新瓦炭火上炙令極幹汁盡)一具,決明子半升,蓼子(炒令香)一合。爲末,每服一至三方寸匕,食後粥飲調下,日二次。治雀目。936

瀉肝湯:《祕傳眼科龍木論》卷二方。黃芩、防風、芍藥、桔梗、芒硝、大黃各二兩。爲末,每服半錢,水煎,去渣,食前服。治肝虛雀目內障。1120

雀目瀉肝湯:《醫宗金鑑·眼科心法要訣》卷七十七方。芒硝、大黃、白芍藥、桔梗各一錢,黃芩、防風各二錢。爲粗末,水煎服,功能清熱瀉火,涼肝明目。治雀目內障。1572

瀉肝散:《銀海精微》卷下方。防風、黃芩、桔梗、芍藥、炒大黃。加芒硝半字,水煎,睡前服。治肝虛雀目,以防變成內障。1120

復明散:《小兒衛生總微論》卷十八方。蒼朮(米泔浸)二兩,谷精草一兩,地膚子、決明子、黃芩各半兩。爲細末,每服一錢,加荊芥少許,水煎,食後服。功能清肝明目。治小兒雀目。1250

洗肝散:《醫宗金鑑·眼科心法要訣》卷七十七方。車前子、黃芩、玄蔘各一錢,柴胡一錢五分,細辛五分,茺蔚子二錢。爲粗末,加黑豆二十一粒,水煎,去黑豆,空腹服。治雀目內障。1330

通脾瀉胃湯:《醫宗金鑑·眼科心法要訣》卷七十七方。知母、大黃、茺蔚子、梔子、玄蔘、防風各一錢,黃芩一錢五分,石膏二錢。爲粗末,水煎,食後服。治黃風,症見初病雀目,日久瞳仁變黃色,甚則如金色,屬實證者。1515

豬肝散:《銀海精微》捲上方。又名退翳散。蛤粉、谷精草、夜明砂。爲細末,用豬肝二兩,切開,摻藥於內,以麻扎定,水煮,待冷,將肝同藥細嚼,用煮肝原汁送下。治雀目。1608

煮肝散:《儒門事親》卷十二方。夜明砂、蛤粉、谷精草各一兩。爲末,每服一至二錢,用豬肝一片,摻藥在內,扎定,米泔水煮肝熟,取出肝,傾碗內燻眼;肝分三次嚼喫,肝湯送服,日三次。治小兒疳眼,翳膜羞明不見物;亦治大人雀目。1672

治療雀目的穴位

鳳眼:爲經外奇穴。《肘後備急方》:“卒吐逆……又方:灸兩手大拇指內邊爪後第一文頭各一壯。”後《太平聖惠方》、《鍼灸集成》等均有記載,並謂治小兒雀目,目生白翳,指不能屈伸等。《鍼灸孔穴及其療法便覽》以大指甲後約1寸,內側橫紋尖端列作奇穴,名鳳眼。主治一切目疾。直刺0.2寸。艾炷灸1~3壯。P359

行間:爲經穴名。代號LR2。出《黃帝內經靈樞·本輸》。屬足厥陰肝經。滎(火)穴。位於足背第一趾蹼緣中點上0.5寸;或於第一、二趾間的趾縫端取穴。布有來自腓深神經的趾背神經,足背靜脈網及第一趾背動、靜脈。主治頭痛,眩暈,青盲,雀目,目赤腫痛,失眠,癲癇,瘈瘲,小兒驚風,胸脅痛,口眼㖞斜,遺尿,癃閉,疝氣,遺精,月經過多,乾溼腳氣,以及高血壓、神經衰弱,精神分裂症等。直刺0.3~0.5寸。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P674

睛明:亦作精明。《東垣十書·諸脈目論》:“是故瞳子法於陰,白眼赤脈法於陽,故陰陽合德而爲睛明也。”詳精明條。2.經穴名,代號 BL1。出《鍼灸甲乙經》。《備急千金要方》作精明。別名淚孔。屬足太陽膀胱經。手足太陽、足陽明、陰蹻、陽蹻之會。位於目內眥之內上方0.1寸處(《中國鍼灸學概要》)。布有滑車上、下神經,深層爲動眼神經和眼神經;並有內眥動、靜脈通過,深層上方有眼動、靜脈本幹。主治目赤腫痛,迎風流淚,胬肉攀睛,內外翳障,雀目,青盲,夜盲,色盲,近視,以及急、慢性結膜炎,淚囊炎,角膜炎,電光性眼炎,視神經炎等。直刺,將眼球輕輕推向外側固定,沿目眶邊緣緩緩刺入0.3~0.5寸。1834

鬼當:爲經外奇穴。《鍼灸集成》:“手大指甲後第一節橫紋頭白肉際,兼肝俞各灸一壯,治大人小兒雀目。”近代《中國鍼灸學》列作奇穴,名鬼當。位於手拇指尺側,當指關節橫紋頭赤白肉際。主治小兒腸胃病,結膜炎,角膜白翳。直刺0.1~0.2寸。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1266

文獻摘要

《銀海精微》:“人之兩目,至日落西之時,漸漸不見,亦系內障,俗謂之雞矇眼也。”

《醫宗金鑑·眼科心法要訣》:“暮暗朝明與雀同”

《醫宗金鑑·眼科心法要訣》:“黃風者,初病雀目,日久瞳變黃色,甚而如金”

明·倪維德《原機啓微》:“人有晝視通明,夜視罔見,雖有火光月色終不能睹物者何也?答曰:此陽衰不能抗陰之病,諺所謂雀盲者也。”由於白晝陽盛,雖陽衰亦能明視,夜則陰盛,故陽氣虛衰不能抗陰而夜視罔見[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39.

清·鄭學禮《目科正宗》卷六:“此症世呼雞盲,一名雀目。本科曰陰風障,至晚不見,曉則復明”(清·鄭學禮《目科正宗》卷六)。詳雀目條。P745

清·黃庭鏡《目經大成》卷二“此症世呼雞盲,一名雀目,……至晚不見,曉則復明。”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