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腎虛證 2018年09月12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腰痛·腎虛證(lumbago with kidney deficiency syndrome[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爲病證名[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035.。見《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九。又稱腎經腰痛(見《醫宗必讀·腰痛》)、腎虛腰痛(見《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九)。腰痛之一[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035.。是指腎氣虧虛,以腰痛痠軟,喜按喜揉,腰膝無力,遇勞更甚,臥則減輕,常反覆發作,偏陽虛則少腹拘急,面色晄白,手足不溫,少氣乏力,舌淡,脈沉細; 偏陰虛則心煩失眠,口燥咽乾,面色潮紅,手足心熱,舌紅少苔,脈弦細數等爲常見症的腰痛證候[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腰痛·腎虛證可見於慢性腎炎、腎下垂、腰肌勞損、脊椎結核等病[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035.

腰痛·腎虛證的病因病機

腰痛·腎虛證因久病腎虧或年老體衰,或因房勞傷腎,精氣耗損,腎氣虛憊,腰府空虛所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14.[參考資料] 石學敏主編. 鍼灸治療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221-223.

腰痛·腎虛證的症狀

腰痛·腎虛證患者腰痛以痠軟爲主,起病緩慢,隱隱作痛,綿綿不已,喜按喜揉,腿膝無力,遇勞更甚,臥則減輕,常反覆發作。如伴少腹拘急,面色㿠白,手足不溫,神倦肢冷,少氣乏力,滑精,舌淡,脈沉細者,爲腎陽虛;如伴有心煩失眠,口燥咽乾,面色潮紅,手足心熱,舌紅少苔,溲黃,脈細數者,爲腎陰虛。[參考資料]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245-248.[參考資料] 石學敏主編. 鍼灸治療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221-223.[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金匱翼·腰痛》:“腎虛腰痛者,精氣不足,足少陰氣衰也。……其症形羸氣少,行立不支,而臥息少可。無甚大痛,而悠悠慼慼,屢發不已。”

證候分析

腎精虧虛,腰部失養:腰爲腎府,腎主骨髓,腎之精氣虧虛,則腰脊失養,故疫軟無力,其痛綿綿,喜按喜揉,是爲虛證所見。勞則氣耗,故遇勞更甚,臥則減輕。陽虛不能煦筋,則少腹拘急,四肢不得溫養,故手足不溫。面色㿠白,舌淡,脈沉細皆爲陽虛有寒之象。陰虛則陰津不足,虛火上炎,故心煩失眠,口燥咽乾,手足心熱。舌質紅少苔,脈弦細數,均爲陰虛有熱之徵。[參考資料]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245-248.[參考資料] 石學敏主編. 鍼灸治療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221-223.[參考資料] 施洪飛,方泓主編.中醫食療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86:98-100.

腰痛·腎虛證的治療

方藥治療

陽虛

腰痛·腎虛證偏陽虛者治宜偏陽虛者,宜溫補腎陽[參考資料]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245-248.

腰痛·腎虛證偏陽虛者可用八味丸、二至丸、右歸丸、補髓丹等方[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035.

腰痛·腎虛證偏陽虛者以右歸丸[備註]右歸丸(《景嶽全書》):熟地黃、山藥、山茱萸、枸杞子、杜仲、菟絲子、附子、肉桂、當歸、鹿角膠爲主方溫養命門之火。方中用熟地、山藥、山萸肉、枸杞子,培補腎精,是爲陰中求陽之用;杜仲強腰益精;菟絲子補益肝腎;當歸補血行血。諸藥合用,共奏溫腎壯腰之功。[參考資料]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245-248.

陰虛

腰痛·腎虛證偏陰虛者治宜宜滋補腎陰[參考資料]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245-248.

腰痛·腎虛證偏陰虛者可用左歸丸、當歸地黃飲、大補陰丸等方[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035.

腰痛·腎虛證偏陰虛者以左歸丸[備註]左歸丸(《景嶽全書》):熟地黃、山藥、山茱萸、菟絲子、枸杞子、川牛膝、鹿角膠、龜版膠爲主方進行治療,方中用地黃、枸杞、山萸肉、龜版膠以填補腎陰;配菟絲子,鹿角膠,牛膝以溫腎壯腰,腎得滋養則虛痛可除。若虛火甚者,可酌加大補陰丸[備註]大補陰丸(《丹溪心法》):知母、黃柏、熟地黃、龜版、豬脊髓送服。如腰痛日久不愈,無明顯的陰陽偏虛者,可服用青娥丸[備註]青娥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補骨脂、杜仲、胡桃肉、大蒜頭補腎以治腰痛。[參考資料]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245-248.

脾虛

腎爲先天,脾爲後天,二髒相濟,溫運周身。若腎虛日久,不能溫煦脾土,或久行久立,勞力太邊,腰肌勞損,常致脾氣虧虛,甚則下陷,臨牀除有腎虛見證外,可兼見氣短乏力,語聲低弱,食少便溏或腎臟下垂等。治當補腎爲主,佐以健脾益氣,升舉清陽,酌加黨蔘、黃芪、升麻、柴胡、白朮等補氣升提之藥,以助腎升舉。[參考資料]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245-248.

外治

在內服藥物的基礎上,尚可配合熨法治療腰痛·腎虛證,以肉桂、吳萸、蔥頭、花椒,上五味搗勻,炒熱,以絹帕裹包熨痛處,冷則再炒熨之,外用阿魏膏[備註]阿魏膏(《景嶽全書》):羌活、獨活、玄蔘、官桂、赤芍、穿山甲、蘇合油、生地、豭鼠矢、大黃、白芷、天麻、紅花、麝香、土木鱉、黃丹、芒硝、阿魏、乳香、沒藥貼之。[參考資料]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245-248.

偏陽虛者的飲食療法

治法

腰痛·腎虛證偏陽虛者治宜溫補腎陽[參考資料] 施洪飛,方泓主編.中醫食療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86:98-100.

推薦食材

腰痛·腎虛證偏陽虛患者建議食用山茱萸、肉桂、山藥、杜仲、龜甲膠、鹿角膠、鬱金、羊肉、狗肉、牛肉等[參考資料] 施洪飛,方泓主編.中醫食療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86:98-100.

推薦食療方

[參考資料] 施洪飛,方泓主編.中醫食療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86:98-100.

1.姜山狗湯:乾薑10g,山藥50~100g,肉桂10g,小茴香15~30g,狗肉100g,將羊肉以外的食物放入鍋內煎煮30分鐘以上,用煎煮後的汁液煮羊肉食用。

2.桂山杞粥:肉桂10g,山茱萸15~30g,枸杞子15~30g,刀豆50g,將以上食物放入鍋內煎煮30分鐘以上,用煎煮後的汁液煮粥食用。

3.姜杞茶:乾薑10g,枸杞子15~30g,泡水代茶飲。

鍼灸治療

方一

[參考資料] 石學敏主編. 鍼灸治療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221-223.

治法:補腎壯腰。

選穴:以足少陰腎經、足太陽膀胱經穴爲主。取腎俞、志室、太溪、委中穴。腎虛腰痛應注意標本兼治,故取委中調和足太陽的經氣以治其標。取腎俞、志室、太溪補腎填精,以治其本。

隨證配穴:腎陽虛者,加氣海、關元。腎陰虛者,加照海。

刺灸方法:針用補法,可加灸。

方二

取腎俞、大腸俞、委中、夾脊穴、阿是穴等穴爲主[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14.。腎虛腰痛加志室、命門、太溪[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14.

方三

處方:腎俞、腰眼、委中。腰爲腎之府,腎俞乃腎經經氣轉輸之處,取之補益腎氣,灸之可祛溼散寒;腰眼疏理局部筋脈,通經止痛;委中通調足太陽經氣,通絡活血止痛。

隨證配穴:腎虛—命門、三陰交。

操作:毫針刺,根據病情虛實酌情補瀉或平補平瀉,或加艾灸,或拔火罐,每日1次,每次留針30min,10次爲一療程。

艾灸療法

[參考資料] 柴鐵劬主編.灸法速成圖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選穴:腎俞、命門、關元、太溪、然谷

灸法:艾炷無瘢痕灸,用黃豆大艾炷,每穴10壯,每灸完1壯即按壓所灸穴位1次,每日1次,10次爲1個療程,灸至腰痛好轉爲止,平時可保健灸。

關於腰痛

腰痛(lumbago[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爲病證名。出《黃帝內經靈樞·經脈》。又名腰脊痛(出《黃帝內經素問·標本病傳論》)。是指以腰部疼痛爲主要臨牀表現的疾病[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疼痛部位或在脊中,或在一側,或兩側俱痛[參考資料] 石學敏主編. 鍼灸治療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221-223.。腰爲腎之府,故腰痛與腎的關係最爲密切[參考資料]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245-248.。腰痛多由外感、外傷、勞累、腎虛等引起腰部經氣阻滯或經脈失養所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14.。可見於任何年齡,是很多病證的常見症狀之一[參考資料] 石學敏主編. 鍼灸治療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221-223.

腰痛一證,外感內傷皆可產生,其病理變化常表現出以腎虛爲本,感受外邪,跌僕閃挫爲標的特點,因此治療時除散寒行溼,清利溼熱,活血祛瘀,舒筋活絡外,多配補腎強腰的藥物,以達到扶正祛邪的目的[參考資料]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245-248.。據臨牀所見,上述各型單發的少,兼見的多,腰痛日久,虛實夾雜,用藥尚需互參[參考資料]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245-248.。治療本病,除內治外,尚可配合鍼灸、按摩、理療、拔火罐、膏貼、藥物燻洗等方法,取綜合治療,療效較好[參考資料]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245-248.。鍼灸治療本病證有較好療效。因脊椎結核、腫瘤等引起的腰痛不屬鍼灸治療範圍。

西醫的各種脊椎炎、腰椎間盤脫出、脊椎腫瘤、增生性脊柱炎纖維織炎、腰部軟組織損傷、腰肌勞損、腰椎退行性病變、肌肉風溼病及類風溼病及腎下垂、腎盂腎炎、腎周圍組織炎、腎囊積水、腎結核、腎結石和盆腔疾病等,凡出現腰痛者,均屬中醫腰痛範疇[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14.[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845.[參考資料] 石學敏主編. 鍼灸治療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221-223.

詳見腰痛條。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