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性流產 2009年01月18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  述

習慣性流產是自然流產的一種,是指孕婦連續叄次或叄次以上,在懷孕的同一時期出現了胚胎停止發育、流產的現象。大多在妊娠4~10周出現,其特點是每次流產往往發生在同一妊娠月份。臨牀症狀以陰道流血,少腹墜痛及腰部廢痛爲主,是婦科較爲常見又難治的一種疾病。本病多因黃體功能不全,甲狀腺功能低下,先天性子宮或宮頸發育異常,宮腔粘連及子宮肌瘤等。近年更發現與染色體異常有密切關係,約佔5%左右。目前尚缺乏理想的治療方法。

習慣性流產,中醫稱爲“滑胎”或“數墜胎”。“滑胎”首見於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婦產科專著《經效產寶》。古代醫家對此論述頗多,如《醫宗金鑑》曰:“懷胎三、五、七月,無故而自墜,至下次受孕亦復是,數數墜胎,則謂之滑胎。”《葉天士女科全書》曰:“有屢孕屢墜者,由於氣血不充,名曰滑胎。”這表明古代醫家對本病的發生原因及臨牀證象已有一定的認識。

現代中醫對本病的臨牀報道較早,50年代就有人用泰山磐石散治療本病。60~70年代,有人用黃體酮注射足三裏以預防本病的先兆流產。80年代以來,臨牀研究日益增多,特別是近年來,通過大量的臨牀實驗研究,發現菟絲子具有雌激素樣活性,對妊娠起着重要作用;證實壽胎丸加味煎劑的安胎作用,主要是抑制子宮平滑肌收縮活動,使其保持安靜,加強垂體——卵巢促黃體功能,並具有雌激素樣活性,促進子富生長髮育。

中醫治療本病具有獨特的優勢,不僅有明顯的療效,且無副作用,總有效率在90%左右。在今後的臨牀實踐中,應進一步篩選有效方藥,深入研究治療機理。

病因病機      

本病多因素體虛弱,腎氣不足或陰虛內熱引起。此外與孕後起居不慎,房事不節,情志不調或跌僕損傷等均有密切關係,使衝任二脈受損,胎元失養,致屢孕屢墜。衝任不固,腎失封藏爲其主要病機。現分述如下:

腎氣不足 腎司生殖,爲先天之本,與衝任二脈、胞富關係密切,衝爲血海,任主胞胎,腎氣虧損則衝任不固,胎元不實,以致胚胎不能正常發育而致流產。

氣血兩虛 平素氣血不足,孕後脾胃虛弱,無以化氣生血,氣血兩虛,以致氣不攝胎,血不養胎。

陰虛血熱 由於素體陽盛,多次墜胎,孕後熱伏衝任,迫血妄行,損傷胎元所致。

跌僕損傷 有多次流產病史,孕後因勞累、跌僕閃挫,直接損傷胎氣,引起流產。 

導致習慣性流產的原因

1、 遺傳因素:如果胚胎的染色體數目或結構出現異常,就會導致胚胎髮育不良。這是流產最常見的原因,在自然流產原因中佔60%-70%,約2-4%的習慣性流產與遺傳因素有關。

2、 母體疾病:女性患有內分沁失調、子宮發育異常、宮頸不健康、宮頸鬆弛、子宮肌瘤等婦科疾病都可以引起習慣性流產。另外,患有嚴重的內科疾病,如腎病、心臟疾病、甲狀腺功能低下等問題,也可以出現流產。

3、 外界因素:孕婦大量飲酒、吸菸(包括被動吸菸)、接觸化學性毒物、嚴重的噪音和震動、高溫環境等都可導致胎盤和胎兒受損,造成流產。

辨證分型      

本病根據出血及腹痛兩大主症,首先要辨別胎元是可保還是不可保。妊娠早期,陰道出血反覆不止,腰痙腹痛加劇,則流產已屬難免;妊娠中晚期,腹痛陣陣緊迫,繼而陰道出血,胎動停止或胎心音消失或有羊水溢出,下腹及會陰部逼墜難忍,爲早產之兆。出現上述情況,可按墜胎小產辨治,以去胎益母爲原則,如無上述情況則按胎漏、胎動不安辨治。臨牀常可分爲下述四型:

1.氣血虛弱 孕後胎動下墜,腰部及少腹墜脹,陰道流血,伴氣短,神疲乏力,納食少,嘔吐,面色萎黃或咣白,肌膚不潤。舌淡,苔薄白,脈滑無力。

2.腎氣不足 孕後胎動不安,腰部瘊痛,少腹下墜或陰道少量流血,尿頻,伴頭暈耳鳴,兩膝痙軟。舌淡,苔薄白,尺脈沉弱。

3.血熱傷胎 孕後胎動欲墜,小腹脹痛或陰道下血,伴五心煩熱,心煩不安,口乾咽燥,失眠多夢,小便短黃,大便乾結。舌質紅,苔黃,脈滑數。

4.跌僕損傷 孕婦在跌僕閃挫或持重過度後,腰痰腹痛,陰道流血,量多色鮮紅;胎動不安。舌質、舌苔正常,脈滑無力。

治療

療效標準      

痊癒:本次妊娠繼續至分娩。

有效:妊娠7月以上,B超檢查胎兒發育正常。

無效:胚胎停止發育,流產。

分型治療      

(1)氣血虛弱

治法:益氣養血,固衝安胎。

處方:黨蔘15克,黃芪20克,白朮、續斷、當歸身各12克,茯苓、白芍、熟地各10克,川芎、炙甘草各6克。

加減:虛而兼寒者加炮姜;虛而兼熱者加黃芩;小腹墜脹明顯者加升麻、柴胡;嘔吐者加砂仁2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選用泰山磐石散或保胎湯加減:

(2)腎氣不足

治法:補腎安胎。

處方:菟絲子、桑寄生各15克,續斷、阿膠(烊衝)、杜仲、狗脊、艾葉各10克。

加減:腎陽虛加巴戟天、淫羊藿、仙茅;腎陰虛加女貞子、旱蓮草、枸杞子、桑椹子。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選用補腎安胎飲或加味壽胎丸。

(3)血熱傷胎

治法:清熱養陰,涼血安胎。

處方:生地24克,白芍、白朮、山藥、續斷、黃芩各12克,黃柏、甘草各6克,三七粉(衝)3克。

加減:口乾甚加石斛。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選用保陰煎或涼胎飲加減。

(4)跌僕損傷

治法:固腎止血安胎。

處方:菟絲子、杜仲各30克,海螵蛸、川斷、案寄生各12克,茜草、補骨脂、女貞子、旱蓮草、棕櫚炭各10克。

加減:出血量多加地榆炭、仙鶴草、艾葉炭。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選用固腎止血湯。

療效:以上四型共治療142例,治癒134例(正常分娩),無效8例,總治癒率94.37%。

由於本病多屬腎氣不足,衝任不固所致,因此在治療上,對已有流產史的育齡婦女宜在未孕之前先行補腎健脾、益氣養血進行調治,孕後再加強保胎治療,其保胎方法除上述分型治療外,還可根據臨牀具體情況辨證施治,不必過於拘泥。再則在本病防治過程中夫婦雙方還須積極配合,勿急於求子,應堅持避孕1~2年,恢復元氣後再孕爲宜。

專方治療      

(1)補腎調衝湯

組成:黨蔘、枸杞子各15克,熟地、鹿角霜、菟絲子、巴戟天各20克,續斷、杜仲各10克。

加減:脾氣虛加升麻、柴胡、黃芪、砂仁、蘇梗、陳皮;胃陰不足加生地、石斛、黃芩、竹茹、沙蔘、黃連;陰道流血加阿膠、血餘炭、棕炭、陳艾葉炭。

用法:水煎,受孕後即服。服至前幾次流產的月份,爾後遞減。

療效:共治療103例,正常分娩102例,無效1例,治癒率99%。

(2)補腎固胎湯

組成:菟絲子、覆盆子、杜仲、川斷、桑寄生、熟地、白芍、黨蔘各15克,阿膠(烊化)、陳皮各12克,甘草6克。

加減:陽虛小腹發涼加艾葉、鹿角霜;陰虛、煩熱、尿黃加黃芩、麥冬;便祕加制首烏、肉蓯蓉;腹痛或小腹下垂,陰道流血加升麻炭、陳棕炭;口區吐較重加半夏、竹茹;納差加砂仁;心煩急躁,眠差夢多加龍骨、棗仁。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療效:共治療55例,痊癒50例,有效3例,無效2例(流產1例,小產1例),總有效率96.4%。

(3)鹿巴仙湯

組成:鹿角片、巴戟天、仙靈脾、山萸肉、杜仲各10克,黨蔘、熟地各12克,炙黃芪、山藥各15克。

用法:流產後未見成孕或孕後未見陰道流血者均服此方。每月服15劑左有,服至前幾次流產的月份,爾後遞減。

療效:共治療54例,痊癒48例,無效6例,治癒率88.9%。

老中醫經驗      

朱小南醫案

谷××,38歲,已婚。初診:1962年1月10日。患者婚後曾生2胎,自第3胎起,妊娠數月,即行小產,以後接連數次如此,先後小產7次。刻下停經2月半,化驗小便妊娠試驗陽性。頭眩胸悶,納呆神疲,泛泛欲惡,兼有腰痰。脈象浮滑,舌苔黃膩。症系腎虛而胎氣上逆。治宜寬中和胃,固腎安胎。

處方:生地12克,焦白朮、淡子芩、姜半夏、蘇梗各6克,川斷、杜仲、桑寄生、姜竹茹各9克,陳皮6克。囑其注意休息,防止腰痙加劇。

二診(3月9日):懷孕4個半月,工作時突感腰廢頻作,兼有咽喉乾燥,音啞不暢。脈象滑而無力,舌質絳而少苔。

處方:炒歸身4.5克,大熟地、炒白芍、川斷、菟絲子、覆盆子、金櫻子、桑寄生、芋麻根各9克,焦白朮6克,鳳凰衣2.4克。服4劑後而腰瘥止。

三診(4月18日):懷孕5個半月,由疲勞遂感精神倦怠,腰廢明顯,小腹且有下垂感。經辨證爲中氣不足,腎氣亦虧,胎元雖受損,但脈虛中帶滑,能及時預防,尚可無虞。

處方:孩兒參、黃芪、熟地、茯苓、桑寄生、杜仲、芋麻根各9克,白朮、陳皮各6克,南瓜蒂3枚。經過1個月的臥牀休養,各種症狀消失。

四診(7月13日):懷孕8個月,因跌撲受傷,踝關節疼痛,腰廢復作,復因暑日飲食不慎,大便溏泄,小腹隱隱作痛,有垂墜感,幸而胎兒尚動。脈象虛弱帶滑。治用固腎整腸、壯筋安胎法。

處方:潞黨蔘4.5克,焦白朮、廣陳皮各6克,焦扁豆、馬齒莧各12克,杜仲、續斷、狗脊、桑枝、雞內金備9克,香連丸4.5克(入煎)。

上方服4劑後,證象已轉危爲安,便溏止,腰痙腹墜亦減,乃於8月中旬,足月而平安生產。

按: 本例滑胎,接連小產7次,衝任損傷。初以惡阻礙胎,泛惡兼有腰瘥,治以寬中和胃與固腎安胎並重。次因練唱傷喉,中氣不足,從而有礙胎氣,音啞兼有腰痙,用潤喉安胎法,得以安度。再次因操勞過度,腰廢兼見小腹墜脹,症又演進一步,乃以補氣養血固腎安胎法爲治,使腎氣足,系胞有力,不致下墜。最後跌僕受傷兼有小腹痛墜而便溏,兩者都能傷胎,幸而未流紅,復及時調治,固腎以托胎,整腸以治瀉,終於足月生產。

用藥規律      

從36篇臨牀報道中,篩選出34首治療習慣性流產療效較好的自擬專方,經統計34首自擬方共使用28味藥

應用頻度(例)

報道文獻(篇)

藥   物

750~800

21

川斷、菟絲子。

501~700

16~20

杜仲、桑寄生、熟地、阿膠、白芍、白朮。

401~500

11~15

黨蔘、甘草、當歸身。

201~400

6~10

山藥、黃芩、巴戟天、黃芪、芋麻根、狗脊。

101~200

3~5

蓮肉、山萸肉、人蔘、茯苓、升麻、川芎、艾葉、陳皮、太子參。

50~100

3

砂仁、南瓜蒂。

從上表可知,治療本病使用頻率最高的藥物是補腎安胎藥,如川斷、菟絲子、杜仲、桑寄生之類;其次是健脾益氣藥如白朮、黨蔘、山藥、黃芪之類;再次是養血之熟地、阿膠、白芍、當歸以及清熱藥或止血藥。可見多數醫家對本病治療重在補腎安胎,益氣養血,這與本病主要病機是一致的。

其他療法      

(1)鍼灸

體針

取穴:主穴:分9組。①太沖、曲泉;②陽陵泉、帶脈;③神門、少海;④陽池、支溝;⑤陰陵泉、地機;⑥足三裏、天樞;⑦尺澤、太淵;⑧曲池、臂懦;⑨太溪、石關。

操作:上述9組穴位,指妊娠或流產好發的不同月份選用不同組的穴位,如妊娠或流產好發於1月,取第1組,好發於2月,取第2組,依次類推。在防治時,具體取法爲:預防性鍼灸,據其流產好發的月份選取,隔日1次,10次爲一療程,治療三個療程。治療性鍼灸,在妊娠出現流產的先兆症狀時,選與妊娠月份相應組的經穴針刺,隔日1次,不計療程,當症狀緩解後停止治療,繼續觀察。均用補法,留針30分鐘。

療效:共治療558例,有效率爲86%~93.4%之間。

(2)單方驗方

①陳艾煮雞蛋

組成:陳艾葉30克,雞蛋2個。

用法:陳艾葉煎湯去渣,剩湯煮荷包雞蛋,雞蛋煮熟後連蛋帶湯1次服,每月連服7劑。流產前開始服,輕者連續服2~3個月;重者連續服3~5個月。

療效:共治療31例,均取得較好療效。

②鳳凰衣粉劑

組成:鳳凰衣適量(系雛雞孵化出殼後的卵殼內膜)

用法:將鳳凰衣置於瓦上,文火焙黃,按前次流產月份,提前連服5天,每日2次,每次10克,米湯沖服(多服無妨)。

療效:共治療20例,療效均滿意。

(3)推拿

取穴:主穴:上脘、中脘、下脘、氣海、中極。

操作:取仰臥位:①按法:醫者雙手掌分別平放於患者上、中、下脘及氣海、關元、中極等穴。逐漸用力深壓,按而留之(不捻動),以局部產生熱感爲度,約5~10分鐘;②按壓氣燒法:醫者雙手掌按壓患者左右天樞穴,按而留之(不捻動),同時醫者摒除雜念,調勻呼吸,深吸徐呼,集中意念,運氣血於雙手掌,以患者感覺有一股熱流下行至下肢或足底部爲度,5~10分鐘;③點壓法:以醫者右手拇指指端點壓三陰交穴,逐漸用力,深壓捻動,局部產生痙、麻、脹、痛感爲度,即按而留之1分鐘,然後再點壓雙側穴位。45天爲一療程,每天按摩1次。

療效:共治療3例,均經治療一個療程後,未再用保胎藥物,足月順產。

(4)食療

①玉米嫩衣煎

用法:孕後每天以1個玉米嫩衣煎湯代飲,到前次流產月份時,加倍用量,一直服至足月分娩。

②母雞湯糯米粥

用法:母雞1只,宰後洗淨,連內臟一起人藥,加烏賊魚乾(帶骨大的)1條,適當加水燉爛,取濃汁,加糙糯米90~150克,煮米熟爲度,加鹽適量調味即可服。雞肉、烏賊魚隨意喫。受孕後每月1劑,過流產期停服。

其他措施      

治療本病,以預防爲主,須於下次未孕之前,加以調攝,俾能增強體質,預防再次流產,並勸告患者從最後一次流產時算起,避孕間隔最好一年以上,以便恢復和修補因墜胎而造成的腎氣虛損體質。

懷孕後必須節制房事,避免重體力勞動,避免七情過度,調攝飲食,不食生冷刺激性食物,一旦出現小腹墜脹,陰道流血等症狀,

應絕對臥牀休息,禁止活動,注意營養,再以藥物治療。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